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受众、传播渠道、内容、传播效果四个维度对网络微电影《这一刻,爱吧》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在年轻的受众群体中,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微电影,能够引起受众共鸣和原本价值体系的情感变化,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底以来,微电影在网络上兴起并迅速形成一股风潮席卷全国,大量的微电影作品蜂拥而出,各大网站亦纷纷启动微电影计划。为了对这一新兴媒体的传播效果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根据微电影的基本特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群体的性别、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息息相关,同时作品的创意、制作技术、演员水准及作品定位也是影响微电影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微电影在信息化时代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微电影广告市场也不断扩大。应用拉斯韦尔的"5W"理论对微电影广告进行初步的探讨,分别从微电影广告的作者、表达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对它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进行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新工具总能为广告带来新可能。作为碎片化传播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微电影,很快被广告人纳入视野——与微电影积极结合的广告,消解了传统广告与媒介内容及受众的根本对立,在广告传播的创意空间、受众卷入深度和实际效果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5.
赵敏  闫凤鑫  陈媛 《考试周刊》2014,(82):22-23
微电影广告作为新起之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关中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并将其运用与微电影广告的创作,实现微电影广告与关中文化的有机融合,结合项目成员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前期策划、实地考察、采集资料、摄影摄像、创意策划、文案写作、后期制作等步骤将微电影广告与关中文化相融合,改变以商业盈利性为主的微电影广告模式,既加深受众对关中文化的了解,又对传统的微电影广告模式进行创新,开拓微电影广告创新的新领域,为微电影广告的创作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发展,微电影瞬间兴起并迅猛传播,它以一种独特的内容风格与传播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适应了全新的传播环境和欣赏习惯。每一种新兴技术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是人们非主动接受的结果,人们必须是基于某种社会和心理因素才触及和使用这类新兴事物。因此,微电影与受众心理之间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电影是电影艺术、网络媒体与现代商业跨界联姻的产品。在表现特点与传播机制上.微电影充分整合和利用了现代传媒的众多优长。然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广告商业的合作也可能成为遏止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若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微电影应当回归并严守自身的艺术本性,在受众、载体、商业价值与艺术教育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微电影广告为语料,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体系,对微电影广告中的叙事结构、评价资源和双关语运用等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广告投放者的意图,探讨该类语篇的人际意义和修辞策略。本研究发现,积极的、肯定的情感拓宽了与受众沟通的空间,级差资源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增加了语篇的对话效果,使受众产生共鸣。具有丰富评价意义的言语行为与非语言符号建构的微电影广告语篇比其他广告语篇更形象、更立体、更为隐含、更具互动性,更容易实现品牌渗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微电影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受众、特征要求、思想育人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共性分析,得出微电影可以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载体是可行的。进而从微电影嵌入式创业课程教学设计实现翻转教学和微电影创作拓展“第二课堂”两个角度对微电影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广告是网络视频时代的新型广告形式,受到广告主和广告受众的一致认可。但从整体看来,目前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此,以百事公司2012年的微电影广告《把乐带回家》为例,探讨ROI理论在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应用,使微电影广告创意做到关联性、原创性和震撼性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微电影广告的整体水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电影结合自身比较突出的优势,积极顺应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以及媒体碎片化的潮流,产生了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从2010年《老男孩》迅速蹿红,至今各种题材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影视制作公司纷纷开启了自己的微电影制作计划。基于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及其所具备的特点,分析微电影发展的优势及其长久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微电影的优化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微电影广告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微电影广告从时长的控制到创意表现、从制作方法到传播渠道,都有别于传统的电视广告模式。通过论述微电影广告的含义及双重属性,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优势,并以案例归纳和分析微电影广告,进而探讨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微电影作为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电影叙事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今社会,"微"已经成为了大众欣然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这种"微时代"的事物非常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能够给人们的娱乐休闲带来更多的乐趣。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它的广告方式同传统的说教式、诉求式有所区别,它创造了全新的广告盈利模式。微电影广告的诞生,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广告体裁和广告制作方式,不仅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向,也为广告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广告特性,寄希望于对我国的媒体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李幸 《现代语文》2016,(4):100-102
当代多模态语篇分析多以平面广告、政治漫画和电视广告为主,对现今盛行的微电影广告分析却很少涉及。结合微电影广告的语类特点,聚焦模态与模态之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转喻之间的动态构建后发现:微电影广告多模态,很大程度上是在转喻的基础上实现的。该模态语篇不仅通过动态视觉图像、文字、声音等多个模态相互作用来加深受众多方位感受,也建立了产品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获得情感共鸣,从而起到推销产品和宣传企业营销理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播受众心理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众心理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认真剖析受众认知心理、需求心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传播策略,避免产生逆反效应。  相似文献   

16.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改写着大陆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使其进入了"人人电影"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从文学叙事学和接受学角度看,微电影叙事所采用的悬念策略、情感策略、戏仿策略等与其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策略打破了微电影的成长悖论,促进了微电影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它是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传播致效是传播者与受众良性互动的结果,在互动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  相似文献   

18.
受众认知偏差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着重分析角色虚拟、心理期待导致的受众认知偏差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者应从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把握好传播内容的“度”、对信息做背景性的解释三个方面,减少受众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网站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政网站具有信息传播属性、大众传播的社会属性以及网络传播属性.对思政网站的受众、内容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开展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思政网络的传播效果.确保信息的权威性、掌握和运用传播效果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是提高思政网络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依托当前"微时代"传播背景,以时下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微电影的界定与特征入手,分析总结微电影现阶段的特性与运作模式,进而探索微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