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一切知行活动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始终以“意象”为内容。它初由“观察”与“记忆”的两大支柱丰富“意象”,再由“联想”与“想象”的两大翅膀拓展“意象”(多),然后由“形象”与“逻辑”(二)的两大思维运作“意象”,最后由“综合思维”统合“意象”(一(○)),以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多”、“二”、“一(○)”的螺旋结构,以反映“意象系统”。而这种结构或系统,不但可在哲学层面寻得它的依据、文学层面考察它的表现,也相应地可在美学层面找到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意象独具特色。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译者在翻译意象时,应利用已有知识充分理解原文,把握源语与目标语的特点,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对原文进行全面分析。译者可以运用保留意象、改写意象和省略意象的方法再现原诗风韵。  相似文献   

3.
意象图式理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相吻合.本文在意象图式理论指导下尝试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探索儿童英语习得规律,努力在儿童英语习得中建构意象图式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究意象的生成,能突破从感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限制.意象的生成,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密切相关,是在含蓄意指层面形成的.意象的创造与被解读,与符号意指功能中"主体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南方邮航》是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一部独具艺术特色的中篇小说。作品中的意象比比皆是。文章从重复的意象与对立的意象两个层面,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出正是作者对意象的独特运用,使作品主题得以深化,同时作品也笼罩着一种明媚而朦胧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6.
浅析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与感情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中,意象组合与感情定向可分化为两个层次:一是创作的层面,指诗人在将意象重叠并置时,有一感情为之阴驱潜率;二是鉴赏与批评的层面,指读者在分析把握诗意时,循其“定向”之感情“披文而入”。  相似文献   

7.
从意象角度切入诗美世界,可以还原诗人文化、心灵的秘密。在意象生成、意象分类、意象建构模式等层面,李瑛诗歌创作呈现出重视意象性、主体意象稳定、抒情模式化等特征,其中意象结构主要以对喻寄托型、中心意象型和群体意象型等三大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从意象角度切入诗美世界,可以还原诗人文化、心灵的秘密。在意象生成、意象分类、意象建构模式等层面.李瑛诗歌创作呈现出重视意象性、主体意象稳定、抒情模式化等特征,其中意象结构主要以对喻寄托型、中心意象型和群体意象型等三大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范畴。意象的直观性、形上性、整体性三大特征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意象的三个特征与意境"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相关联的。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偏重"意",意境偏重"境",意象重在实,意境重在虚,意境在意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两个层次之上还有着追求无限时空境界的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的梦意象描写既具有意象的共性特质,又具有梦境题材所特有的表现张力。《庄子》寓言关于梦意象的开创性应用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对梦意象的分析不应局限于推论性的审美层面,更应关注其表现性的审美机制研究。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从言、象、意三个层面解构庄子寓言梦意象的动态生成过程,并籍此理顺梦文学创作从能指到所指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学传达力之于文学创造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技能层面、心能层面和艺能层面,而最本质的是后者,即文学传达力是创造与审美意象统一的文学形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陆赟佳 《文教资料》2012,(19):28-29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性与汉族文学呈现别样风姿,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本文从形象意象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对蒙古族著名作家满都麦的小说作品进行文学性分析。首先,在形象意象层面,作者主要是立足民族的文化本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其次,在形而上层面,作者则是超越民族、立足当下整个社会,反思文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弊端,在文本故事的背后流露出对历史与存在的忧思和终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汇的学习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人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的认知特点是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人们通过这些基本的认知特点能直接地感知外部世界,形成经验和认知的层面。这些基本层面包括基本范畴、原型,还包括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基于此,论述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和共通图式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英语教学有何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李煜《虞美人》的格式塔意象进行阐释;同时,比较分析两英译本在格式塔意象再造上的得失,结果表明,诗歌翻译的关键在于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为了成功地实现诗歌翻译,在理解原文时,译者需树立整体意识,宏观把握全文,以实现心理层面的格式塔意象构建;在创造译文时,译者需树立能动意识,对所选译语字斟句酌,以实现文字层面的格式塔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15.
李小玲 《海外英语》2014,(13):176-17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树"的解读从自然意象,身体意象和建筑意象这三个层面进行,意在对《所罗门之歌》的生态意象进行深层解读,进而探析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通过巧妙的反复运用"树"的意象,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主宰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呼唤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诗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因素。传统的对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着眼于对意象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二是注重于探讨意象与相关概念;三是着力于对意象艺术作用和艺术特征的探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没有回答诗人是如何利用意象来构建意义以及意象的推理机制如何等问题。拟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中的各种意象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符号美学的角度上讲,李白的诗歌是一个充满感性的意象符号系统,象的能指与意的所指粘合,是由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创作心境等主观因素而驱使的。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符号系统中存在着语言层面的能指势态,主要体现在意象符号的组合运动,以及诗歌意象符号系统整体的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嵇康四言诗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象征性作为分析和阐释嵇康四言诗象征艺术问题的逻辑出发点。对此论题,我们可分二层来理解:其一是从观念层面谈嵇康四言诗审美意象的象征内涵,其二是从艺术层面谈嵇康四言诗的象征意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文人四言诗发展史上真正成熟的象征艺术始于也终于嵇康。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象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自我意象的特点及其与应试的关系。然后,从积极自我意象是乐观主义的特质,可有效发挥内部动机的作用,发挥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防止习得性无助,同时又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和智慧思维等几个方面剖析了积极自我意象的心理因素。最后,文章又从可操作的层面探讨了应试过程中积极自我意象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凄怨是李贺诗歌核心意象群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自然、社会、神怪三大类意象中。凄怨特征的成因,从审美的层面上讲,是由于突出所描物象悲惨的命运、悲怨的情态、凄清的环境造成的;从创作的层面上讲,是诗人心态和情感外化的结果,归根到底是理想与现实冲突导致的悲剧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