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性易装现象,其中尤以木兰、娄逞的故事流传较广。本文拟对历代女性易装现象做一整体梳理,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其做整体观照,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易装现象所反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描写女子借助易装或沙场建功立业,或科场一举夺魁,或勇敢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而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作品,从中可以梳理出中国文学"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流程,并探寻其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黎煜 《华章》2012,(31)
古代文学作品体验式教学以生命体验为依托,从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本身的特点出发,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提升和民族精神培育,发掘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对语文课程发挥整体功能的促进,教学策略以情境亲历与整体领会策略为主.以文化陶冶个性,提升个体的文化品格,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即让古文教学真正参与到语文课程的整体中,是对语文课程发挥整体功能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古代女性的诗词作品,有大量的"闺怨"之音,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耐人寻思,发人深省,究其根源,在于受到礼教闺范的严酷束缚.泰州的女性诗词也不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写"闺情"、"闺怨"的,虽然她们作品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但从这一类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深切了解到清代泰州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心理感受,并获得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框架建构上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这不仅遮蔽了古代文学的原貌,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再生缘》是清代女作家陈端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弹词作品,作品中塑造了孟丽君等多位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很多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女性意识。为反抗压迫而易装的孟丽君、卫永蛾,表现出渴望与男性一样平等的女性意识。闺阁侍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做了一系列的抗争,表现了闺阁侍女追求自身自由的价值。《再生缘》中女性意识就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突破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探讨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的重新审视以及相应带来的种种困惑。从而管中窥豹的了解中国女性意识的发端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人格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应高度重视对古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传授学生阅读及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及鉴赏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自觉养成高尚、健全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是文人笔下十分重要的题材,但是有关女性的作品更多的是叙述了女性的生活与经历,即使写到了女性的悲惨结局,抒发了同情之感,却并未从女性的角度深刻地来揭露女性的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9.
翻开中国古代女性的诗词作品,有大量的“闺怨”之音,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耐人寻思,发人深省,究其根源,在于受到礼教闺范的严酷束缚。泰州的女性诗词也不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写“闺情”、“闺怨”的,虽然她们作品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但从这一类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深切了解到清代泰州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心理感受,并获得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李玉杰  田猛 《教书育人》2007,(11):108-109
《中国古代文学》是各类院校中文系必开的专业课,这门课程所承载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和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对孟姜女研究的反思入手,构想古代文学作品演变的基本形式:串联式、并联式.前者自始至终是一个演变对象,后者则是多个对象共同合成一个新的对象.至于更为复杂的演变,则是在此基础做进一步排列组合,最终才形成纷繁复杂的文学、文化现象.诗、词、小说、戏曲多由演变而来,散文却基本没有,存在多方面原因.演变是古代文学作品生成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的评价并不客观,没有将其放置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去做评价,而只是做简单的符号化处理,脱离了文学作品的实际,同时与生活常识也不相称。要正确理解文学作品,并且做到文学史的正确撰写,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重新做正确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4.
蒋丽华 《广西教育》2012,(19):106-107
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人格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应高度重视对古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传授学生阅读及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及鉴赏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自觉养成高尚、健全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团圆式的结局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文学现象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本文主要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大团圆"形态为切入点,从文学作品产生的环境和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基础以及文化心理特征等三个方面来探究形成"大团圆"结局的原因,分析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的圣殿是由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共同构建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具有男性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在现行文学史中却难觅女性作家的芳踪。这既是儒家男尊女卑的的陋习在文学史上的直接反映,也是男性主导历史、对女性愚化的结果。要想全面构建中国文学史,就必须客观地展现女性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一直处于非主流的补充地位.而散曲中的歌妓作家作品,就更为正统文坛所不齿.在女性主义思潮日益活跃的今天,为了对古代的女性世界有曼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拟对元明两代的歌妓作品进行简单梳理和比较分析,以唤起人们对这长久被忽略的群体的更多关注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赋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体,其作品的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不容忽视。但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赋和骈文的作品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批判缺认同的问题。充分认识赋和骈文作品的价值,探寻到合理的作品赏析方法,才能达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有其明确的目标和独特的教育途径,现代高等教育中古代文学的教学则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内容上除了正确解读作品外,必须对作品的价值、意义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因此,方法上必须强调研究性学习与发散性思维方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