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  相似文献   

2.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然而,近些年来,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诚信成了"傻冒",失信成了"能耐",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面对诚信的缺失,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究竟怎样更好地弘扬美德,恪守诚信呢?一.识清现象:诚信缺失——令人心忧(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7.
学形象的“真实性”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这种“真实性”主要指的是渗透在作品中的主体情感的真实性,即主体的主观真实性,而不是指作品描述对象有多大的科学精确度,即客体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诚斋体自淳熙五年戊戌前后基本形成.所谓“活法”,即变化无穷,不死于典下,不死于句中,故能生面叠出,读来顿生似曾相识而又未尝谋面之感.“新奇”,成就了诚斋的“活法”.“活法”乃其外在表现形式,而“新奇”才是其精髓.与“新奇”相表里的,是诚斋的“诗味”说,其旨在推重诗风和婉.对近体诗韵诚斋取通脱态度,主张抒写性灵,不以韵律为限.诚斋体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哲学禀明,“主体”即指能反映改造客体的物质实体,即有意识的人.“主体作用’即指主体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动性由潜在状态经过有效的释放转变为现实的力量,按照这两个尺度,在教学中能实施  相似文献   

10.
“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从语境、语义的角度对传统文化中的“诚”进行客观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在内涵上包涵四个层面,即作为道德状态的“诚”、作为道德目标的“诚”、作为道德手段的“诚”和作为道德实体的“诚”。  相似文献   

11.
(一)内涵解读,凸显诚信教育的价值追求诚信有诚与信的双重含义,诚即诚实、真实,实事求是,做到以诚接物,以诚待人,以诚律己。信即守信义、讲信用,并由此建立起信誉、信任等。诚和信的区别在于: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指对道德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的内涵有一个从宇宙本体到价值本体的演变;而“信”的内涵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扩展,二者在道德评价处重叠成为道德概念。“诚”和“信”相连使用成为一个独立范畴,既指“诚”又指“信”,使传统“诚信”具有了较全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国民历来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操守。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是相通的。“诚”,即所谓“内诚于心”,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即所谓“外信于人”,表现为讲义气、守信用、重承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行  相似文献   

14.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诚信”伦理社会,需要作番理性的审视和剖析,进行现代转化及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转到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上来;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转到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上来;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上来.如此,为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道周的“明诚”论,上承继子思,下综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既是他以“诚”为宇宙天地万物本源的天道,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合圣贤之德的人道。诚指的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与天地合德”的道德伦理;从诚生明,“谓之性”,可视为被黄道周改造过的不同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从明归诚,“谓之教”,可视为是朱熹所倡导的“主敬”。黄道周的明诚论同时具有致知止善的认识论意义。知即知止,止即至善,表现为从格物→克己(或博文)→知至→止善→明诚。黄道周和会朱、陆,杂糅朱、王的理学思想,彰显其与以往闽学学者的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现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和流行的是“主导主体说”合题论。笔者以为目前流行的“主导主体说”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理论本身缺乏内在的(指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同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其理论的缺陷。“主导主体说”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其实,这里引用的“主导”、“主体”是两个不同哲学范畴的概念,它们不能构成同一标准来衡量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地位与作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并与之构成一对的哲学认识论范畴的术语。“主体”是认识论范畴的概念,一般指有认识、实践等能动行为的载体,具体为能动的认知者(或感觉者、思维者)。“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相对于“主体”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的行为对象。“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指认识能动者与被认识者之间的一种认识关系。然而,“主导”与“主体”是有区别的。“主导”是对立论范畴的哲学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这里的“主导”即决定性作用的含义。另外,“主导”源于传统教学术语中的“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论术语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充分发挥“人”即主体的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大体可分为先进主体和基础主体两类,前者主要指党政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教队伍,后者则泛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主体在大众化中都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需要认真对待.只有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各类主体的现实缺陷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从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坚实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辩证关系,主体和客体,感性和理性,形式和内容等。理想的阅读教学,应采用“融创”的思维,寻求“两极”中的平衡、契合。一、主体和客体的“意会”“意会”,这主要是指作为阅读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观的认识、思想、情感等和作为客体的作家的作品,即课文的“客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早年认为中国的民族性最为缺乏“诚”的品质,在《摩罗诗力说》中,他不仅热烈呼唤“至诚之声”,还形成了关于“诚”的较为完整的表述。“诚”在鲁迅文学与思想发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并影响深远。同时,这一概念在晚清语境中含义颇为复杂,鲁迅不得不通过论辩方式表明自己的理解。由于采纳了卡莱尔等浪漫主义者的观点,他的思路不同于根据儒家传统或科学理性原则对“诚”的解释。鲁迅调转了论述方向,相比外在、客观的真理,他明确表明“诚理”反映的是主体内面世界的感应和变化,进而将其还原为直觉性的生命体验。鲁迅以“白心”“内曜”强调对主体精神的重塑,对他而言,“诚”关联着“人生”主题并开辟了认识、改革中国社会的另类路径,凸显出浪漫主义诗学在儒家文明与现代科学交汇时刻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名词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试题中的常考内容:无论单项填空还是完形填空、短文改错,都有对名词考查的题目。兹就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谈谈做有关名词的单项填空题应注意的事项,诚望有益于读者。 一、应掌握名词的确切含义,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1.(上海 1994)Some famous singers live on the_from their record sales. A.salary B.value C.bill D.income salary一般指按月发放的“薪水”;value指价值;bill指“帐单”;而income则指“某一段时间的所得”,即“收入”。答案为D。 2.(NMET 1996)I’ll look into the matter as soon as possible.Just ha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