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里程碑意义的名著,把明末清初社会各阶层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对薛宝钗人物形象的诠释更是引人入胜。本文从薛宝钗的智慧、追求、美貌三个角度入手,全方位透视了其封建淑女的虚无完美性,也如实解析了其家庭奴隶和封建道德殉葬品的悲剧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人们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薛宝钗成长背景、处事方式的分析,揭示其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伦理观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从而诠释薛宝钗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剧性,她虽然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与帮凶,但也是被封建势力压迫的受害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娶妻当如薛宝钗”是不少中国男性理想的择偶标准。除了美丽、多才,薛宝钗道德人格的魅力究竟何在?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薛宝钗在言行和处世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准则,从而展现薛宝钗符合封建伦理的“完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及其复杂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性情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二人不同的性格、薛宝钗抱拙守愚,贤淑谦厚,随分从时,端庄仪表中裹着封建卫道士的灵魂;林黛玉寄人篱下,仍不改其禀性,伶俐孤缴,光芒毕露:两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薛宝钗作为一个受封建道德影响至深女性,她有着作为一个女人的动人之处,但在对待各类人的态度及其行为语言上却依旧是无情的,动人是外在的画皮,无情是其内在的本质,宝钗的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封建束缚是其无情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论薛宝钗人格的自我实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洪宇 《保定师专学报》2002,15(1):39-40,45
薛宝钗是封建贵族家庭达到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的女性,她的行为具备了“自我实现者”的种种特征,但她深处封建末世,受到进步的、落后的种种相异思想的冲击,表现出矛盾的行为,自我实现需要难以满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生理想、道德实践、是非观念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薛宝钗的价值观。作者认为,为薛家寻找政治上的庇护,以维护其家族利益,是薛宝钗的主要价值取向。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薛宝钗自觉地恪守封建道德规范,并以之塑造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她也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需要去待人接物,去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在她衡量是非、善恶的天平上,永远压着她个人的价值砝码。她的价值观,是她性格中的稳定性因素,规定了她作为一位“女夫子”的性格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中国社会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封建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激烈,同时,随着新兴市民阶级的兴起,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向孔孟之道的传统思想展开了斗争。这种社会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也影响着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使他们当中产生了一些具有叛逆思想的人物。林黛玉由于和贾宝玉叛逆思想的互相支持,特别是受大观园阶级斗争的薰陶,使她产生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因素,成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薛宝钗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孔孟之道的卫  相似文献   

11.
宝钗新论     
薛宝钗形象问世之后,文学画廊里便添了一个争辩激烈的对象,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占绝对优势的还是否定意见,尤其是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以来,薛宝钗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彻底反封建构论者,把她当成了“封建卫道者”(有关论著太多,恕不一一列举);秉性率真的人们,认她是虚伪、狡诈。阴险的假善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有的竟效了索隐派当年的手法,以薛宝钗的疾病作为突破口,肯定“在作者的心目中薛宝钗丑恶的灵魂象热毒一样朊赃污秽,具有危害性”;也有人站在折衷的立场上,认定薛宝钗的性格是含混的,不明晰的,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 ,却有言语刻薄 ,行动爱恼人的弱点 ;薛宝钗不仅美丽 ,而且善于待人接物 ,特别是她有着广博的才学 ,成为大观园中的佼佼者。二人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 ,林黛玉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少女 ,时时感到封建社会的冷酷和压力的话 ,那么在薛宝钗那里 ,她同封建势力却没有丝毫矛盾 ,而是水乳交融、如鱼在水了  相似文献   

13.
<正> 古往今来,对薛宝钗的评价,贬之者多,赞之者寡,且大多按自己观点的需要取舍材料.不久前张锦池先生著文认为薛宝钗“貌似温柔,内实虚伪,看来敦厚,实很奸险;随时而不安分.或者说,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试图从原著提供的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出一些合乎原著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得不谈的人物,本文分析了薛宝钗温柔敦厚、会做人、懂得中庸之道的人格特点.从文化人格理论来看,她的人格成因,是当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她的人格成因源于满足潜意识心理--安全感的需要,正是对安全感的需要,才会促使她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符合当时封建伦理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6.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可爱、可悲的美丽女子。容貌美丽,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博古通今,见解独到;同情弱小,乐于助人;追求淡极之艳的美,举止娴雅。她有高过男人的行止见识,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才能。薛宝钗身上品质、才能和精神气质,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人格的具体化,代表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理想。薛宝钗最终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集中表现在她的婚姻问题上。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主要在她自己,她参与了对自已美的毁灭,她是自觉地而又不知不觉地毁灭了自已。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它在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许多典型形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反面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两面派的典型,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的典型。可是,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及其死党,在他们的反动笔记里,却把薛宝钗封为“正面人物”,欣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是封建制度的“补天”,客观上又成为一个“拆天”。薛宝钗的“补天”行动首先表现在以金钱为纽带,“施小惠”而“全大体”;其二是不厌其烦履行“劝人”职责;其三是恪守主仆之分,维护封建统治等级制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她的封建阶级忠实女儿的行动,在客观上即起到了“拆天”的效果,突出反映在她对自己爱情、婚姻态度上,对贾宝玉心动神摇、不能恪守女德、开始了与封建淑女不相称的疯狂追求。但这绝不是她个人的偶然举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释“宝钗”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名字的深意 ,前人作过一些探讨 ,或以为“钗”字应是“拆”的谐音 ,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为有意拆散宝、黛二人的奸邪小人 ,或以为“宝钗”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的名称 ,作者以此暗示宝钗与黛玉一样 ,都是品性高洁、超脱世俗之人。笔者不同意前人的这两种解释 ,从文本出发 ,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 ,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薛宝钗”三字的含义是 :“薛”可以谐音为“雪”。“雪”者 ,冷也 ,是指薛宝钗以礼抑情 ,以德抑才 ,压抑冷却自己内心热烈的追求 ,努力变成一个端庄、贞静的“淑女”形象 ;“宝”者 ,“宝贝”也 ,指出宝钗对于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对于维护封建制度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钗”就是“金钗” ,作者这里是以“金钗”比喻宝钗的悲剧处境。薛宝钗就像一支金钗一样 ,被精心制作 ,以供利用。三个字合起来 ,概括了薛宝钗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20.
对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贵族少女不同的生活轨迹和行为方式,文章从她们的性格特征方面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性格对她们不同生存方式的影响,并指出这两种生存方式处于封建末世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