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教师认为,“生成”不能“预设”,课堂应让“教”围着“学”转。“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表明: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丰盈、在动态生成中升华,预设与生成必定在弹性设计中契合。  相似文献   

2.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这里的预设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生成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那么精彩的生成可以预约吗?笔者认为,高质量的预设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有序展开;精彩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有时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有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能漠视或强行将其纳入预设的轨道,这样会泯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本文拟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些关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这里的预设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生成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那么精彩的生成可以预约吗?笔者认为,高质量的预设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有序展开;精彩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有时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有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能漠视或强行将其纳入预设的轨道,这样会泯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一种质的转变。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许多教师往往是非常注重课前的预设,尤其是上观摩课、公开课前,更是会使出浑身解数去精心编制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考虑得清清楚楚,都预设个明明白白,直至认为无懈可击了方能安心定稿。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孩子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这些怎么可能都被“教案预…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生成性课堂呼声日益高涨,教师们都把追求“动态生成”当成了课堂的终极目标却忽视了“预设”这个概念。有的教师甚至把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殊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这一观点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课堂实践中如何把握全局,乃至“统帅全军”,仍然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当下对预设生成的纷争难分难解,预设似“小家碧玉”,生成如“大家闺秀”,看似有相形见绌之感,实际上预设与生成是互依互存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犹如打无准备之仗,仓促行事,往往要败下阵来;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是课前巧妙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相结合的过程,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但在现实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部分教师仍受制于教材,受缚于教案,或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或没有预设而随意设问。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如何开发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  相似文献   

10.
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预设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有的教师这样认为: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课前预设,否则就会束缚学生思维,课堂也就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如何正确解读“生成”与“预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什么是“生成”“生成”这个词儿眼下使用的频率很高,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然而,目前有些教师过分强调预设,严格遵循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有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想当然地认为生成仅是预设之外课堂中的“节外生枝”,使得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为范文,读写结合,充分利用小练笔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在课堂练笔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处理课堂练笔中的“预设”与“生成”的方法。一、充分预设,收获生成,课堂练笔“有的放矢”充分预设是开展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的课堂,教师的精心“预设”并不一定都能获得理想的“生成”效果,教师要从“成功点”、“失误点”、“创意点”和“后续点”反思教学行为与过程,促使“预设”尽可能多地“生成”,减少“预设未生成”的不良后果,并力争有“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7.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有的教师这样认为: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课前预设,否则就会束缚学生思维,课堂也就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如何正确解读“生成”与“预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堂实际效益 进人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应能“关注生成”、“驾驭生成”,使数学课堂因“意外”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精彩。但也有不少教师觉得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跷跷板: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预设就没用了,对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教师思维,约束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精彩生成,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怎样去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这无异于“守株待兔”!其实,“预设”和“生成”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课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