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的建筑和展览设计,必须建立在对藏品的理解之上,进而形成充分体现展品自身特色的设计风格,这样才能避免博物馆和展览出现"千馆一面"的现象。德国科隆罗马日耳曼博物馆从博物馆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以"物"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核心藏品的展示确立博物馆建筑形式,以大型展品为纽带确立展览流线和分隔空间区域,以展品特性定制光源设计,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博物馆界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技博物馆的展览是否有结构上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本文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结构理论并结合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实践,对展览结构和教育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展览结构是关系到展览设计水平、质量和展示教育效果的重大问题,并影响到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因此,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是依据展览主题建立起来的,是设计展览的出发点,直接影响展览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构建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展览结构与展品、与基于展览的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制作工作是保证和落实陈列设计,保证展览质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但制作作为陈列工作的四个步骤之一,还没有在许多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中被真正地认识,也没有应有的地位,这里作一点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4.
一些科技博物馆关注展览、展品的建设,却忽视展览设计团队的建设。在调研中发现:展览质量与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实践体会、案例分析、专家见解和对展览设计工作内容的分析,证明提升展览的质量和水平应从提升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入手,展览资源建设重点应由“物”→“人”转变,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能力的短板。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博物馆因其混杂性的社会、文化、经济、认同取向而成为一个极富潜力的场所。在这种理念下,“设计博物馆”或“博物馆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物理和建筑的显性层面,其运营、内容、技术、服务、责任等隐性层面也被纳入到讨论的范畴。《博物馆设计:故事、语调及其他》一书从博物馆建筑、信息传播、展览叙事、呈现棘手记忆、社区参与以及多元文化等各方面对广义的“博物馆设计”一词进行了深入讨论,给博物馆业界和学界提供了一些灵感,可以激发关于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可能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赵霞彪  王扬能 《档案》2014,(12):55-57
正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加强,各博物馆所形成的陈列展览资料也随之增多。对此,博物馆应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总结陈列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改进与提高今后的陈列展览,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重要性博物馆档案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有其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7.
本目录共辑录2009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地出版的中文博物馆学书目171条,将各条目分为博物馆学、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相似文献   

8.
本目录共辑录2010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出版的博物馆学书目249条,将各条目分为博物馆学、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阿尔科文达斯馆)在常设展览的设计中,致力于在经典科学实验的器材等“科学遗产”与现代科学中心互动展品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使参观者通过两者的相似性,领悟互动展品对人类科学探索历程的刻画与诠释。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历史沿革的追溯,及阿尔科文达斯馆展览架构和展品设置的分析,尝试探讨该科学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方面的独创性,融合科学工业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特点的设计思路,以及它对国内科学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在同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博物馆进行比较时,说整个亚洲的博物馆还处于较低水平是决不过分的。的确,如果以博物馆中所收藏的博物馆资料的量和质,展览和收藏的设备以及研究、保管、教育普及的条件等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艺术在移动     
当香奈儿公司决定为其菱格纹手袋办一个全球展览时,它特别邀请了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为这场名叫流动的艺术的展览专门设计了一座建筑。这座建筑最为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可拆装的,如同一座可移动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光环境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博物馆展览对光环境的认知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应在目前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对光环境塑造的理念、技术、方法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探索光环境的发展方向,从而带给观众一种较为舒适的博物馆展览光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13.
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核心特色产品,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常设展览的特点及其教育效果的现状,从教育项目规划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通过教育活动来提升常设展览教育效果的“展教合一”的建议对策,包括注重“分众化、衍生化、一体化、观众研究”的教育规划思路,根据“不同人群和活动形式”设计教育活动,以及“围绕核心概念、运用探究方法、选用本地化和内生性内容”的教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筹建管理工作采用标准的建筑装饰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实行更严格的审批审查管理机制,博物馆人成为无限责任方和有限权力方,立足于以上新常态,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在红色主题展览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旨在加快专业人才队伍、评标专家库的形成,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早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吉林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吉林机器局旧址拟建工业博物馆、举办工业展览等相关问题,这是吉林市委、市政府打造实力吉林市、魅力吉林市、丰富吉林市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吉林市保护优秀工业历史建筑和再利用的良好开端。本人正在进行这次展览的内容设计工作,因此,对吉林市拟建工业博物馆、举办工业展览,谈点儿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科学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展览内容之一。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分支较多,在博物馆展览陈列的设计与布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地球科学的展览陈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2019年完成提质升级的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地球奥秘厅为例,通过贴合时代发展的展览主题策划,将二元叙事结构运用于地球科学展览,在展览设计中探索性地采用了媒体化的途径与方法,为地球科学展览的策划和设计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解读性说明文字”强调展览说明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呈现,更在于鼓励观众参与和增加展览的互动性,对自然史博物馆的信息传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结合美国文化遗产学家Freeman Tilden提出的六条解读原则,以及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史博物馆在解读性说明文字方面的成功经验,旨在分析自然史博物馆解读性说明文字撰写设计的关键要素——关联性、准确性、艺术性和互动性等。进而提炼出提升自然史博物馆解读性说明文字撰写水平的途径,为我国自然史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勿庸讳言,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在新时期发展很快。但是迫于赶工程的压力,受制于展览的运作模式,许多博物馆的专业人员疲于奔命,无法将更多的精力用在钻研展览设计上,致使内容设计错误百出,形式设计盲目跟风,制作费用节节攀高,其展览设计水平可想而知。本人认为,提高展览的设计水平是提高博物馆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和对社会贡献率的基础,而做好内容设计更是其中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界定,突显其"公共关系学"的内涵,阐述了"公共关系"存在于博物馆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提出应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价值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即"公共关系学"加以运用。之后,借鉴公共关系专业化活动中的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践和公关评估四步骤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探讨如何开展博物馆市场调查、展览策划、展览宣传推广和展览社会效益评估,旨在通过公共关系学理论对博物馆展览实践进行指导,重视公共关系学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形式设计是展览得以呈现的重要环节,每个展览都需要设计者为其量身打造展览环境,突出展览主旨,并赋予展览空间一定的艺术性,避免出现主题不明确、缺乏个性的空间形式。展览空间形式设计首先以展览大纲框架为依据,结合建筑结构来组织空间序列;尔后通过对各单元章节的解读、展品元素的提炼来确定空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基调,并结合材料质感和技术手段完善展览空间主题性与艺术性的塑造。本文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的形式设计思路,通过对空间分隔、色调搭配、纹样装饰、材料应用以及技术呈现等设计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如何打造主题鲜明且兼具艺术特色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