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博物馆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与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一同构成了新博物馆运动的开端。社区博物馆具有时空性、地域性的特点,是一种自下而上,以人为主导的新型博物馆。安庆倒扒狮历史街区具有建立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特别是在该街区散落了许多遗产遗迹。通过社区博物馆的建立,保护该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并促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提升参居民与社会的积极性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社区博物馆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或发展于反传统、反现代文明的20世纪6、70年代,社区博物馆的不少特征或多或少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社区博物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部落博物馆等在不同的语境下也被视为社区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博物馆,西方的社区博物馆将视野投向了历史文化与空间合二为一的社会体文化和亚文化。中国具有发展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整合古代会馆和宗族祠堂文化,以全新的社区博物馆理念,在具有较高文化自觉度、文化较为丰厚、文化空间纵深足以支持其化解各种外来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遗产本质上是一种制造意义的文化生产过程,包括激发观众的记忆,建构其身份认同,地方感等。对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博物馆的观众访谈表明观众参观博物馆过程中体现的记忆和身份认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遗产有多样的利用与理解的方式,遗产和博物馆专家不能一直主导遗产利用和观众社群重构遗产的方式。创造历史感的不仅仅是与遗产相关的机构,在博物馆和遗产点的观众同样会建构历史感。博物馆观众是遗产的利用者,他们用多种方式去理解和利用遗产制造。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人类发明的建构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工具,其在文化功能与地位上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祠堂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有类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区博物馆与博物馆如何为社区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对社区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如何服务社区两大问题以及我国大陆地区如何建立社区博物馆作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社区博物馆“社区”二字是社会学上一个概念 ,目前已有 90多种定义。但一般都认为它基本上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论我国或国外 ,在过去产业与交通尚未发达时 ,人们选择适合生存的环境群聚而居 ,形成一个边界明确、各自独立的村落 ,他们由于血缘、宗教、生活的需要互相依存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这就是社区的雏形。社区的概念也是动态的。传统上认为社区是一种空间单元 ,即人们共同…  相似文献   

6.
闫莉 《大观周刊》2012,(27):96-96
随着近年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它表现为社区居民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等内容。为了满足这种文化参与需求,必须做好社区文化工作。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群众生活,融洽各种关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社区、社群作为社会的产物,其基础单位都是“人”,社区、社群的天然属性中具有“包容”的涵义,组成社区与社群的正是一个个“多元”的“人”。发展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重点应在于“和”,即“多元组成要素”的“和谐友善参与”;而研究与发展博物馆与社群的关系,重点在“包容‘不同’而求‘同’”,即“寻找共性交集”。当下的博物馆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研究梳理并积极构建博物馆与社区,社群间平等、尊重、友善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博物馆是社区重要的文化机构,博物馆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反映社区文化环境的优劣,文明程度的高低。博物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保存社区自然文化遗产、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塑造社区文化形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城市基层综合文化设施,可以通过组建社区文化志愿队及吸引文化服务进社区等方式,以讲座培训、播放电视电影、文艺表演等形式,在社区中开展以宣传新时代新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经典著作、普及法律知识和健康常识等为内容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提升居民对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社区信息服务是面向特定社区,帮助人们获取有关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和推进社区发展的信息资源的服务.美国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历史悠久,具有注重专业化建设,服务内容多元、文化活动多样,细分服务对象、关注弱势群体,注重社区记忆的保存与服务,重视各类机构的支持与合作等诸多特点,对我国图书馆界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博物馆是现代博物馆基本精神、使命、任务、职能、作业方式和业务表达形式与社区发展需求的结合,是博物馆工作者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创造,具有在地、当下、动态和遗产化的特点。社区博物馆的核心是人,目标是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动力来自社区动态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基础性活动是增进社区认同。社区博物馆的工作重点是守望社区价值,通过博物馆业务手段,将社区的价值观、信念、关注和发展构想,以博物馆的藏品管理、陈列、教育、文化活动等业务形态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12.
挖掘并传播工业遗产文化内涵,是以公共文化与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组织使命,其中利用信息可视化方法开发工业遗产的事业值得参与。本文在相关理论文献与实践案例的研究基础上,主要梳理了亲身实践案例“近代上海工业文脉”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这是一张利用地图API制作的专题电子地图,实现了工业遗产信息可视化,致力于整合图书馆文献、网络媒体与用户生成的信息资源,传播工业遗产承载的工业社会文化与城市生活记忆。面向知识服务的地图应用本身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与交互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在每天数以万计的参观者之中,在看似平常的参观行为背后,是否可以通过持续而有效的影响,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服务于社会最广泛群体的终身教育之场所?对于这个问题,国外诸多博物馆已践行了切实有效的策略,在中国的博物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语境的差异使我们无法模仿西方经验,而应致力与探索本土化的博物馆教育理念。本文以终身教育之功效和社会发展对终身教育之诉求为起点,在现代社会学场域理论的视角下,将博物馆机构作为具有普遍性与公平性的教育场所,分析博物馆机构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相互影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契合的博物馆学习功效、目标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参与。为了限定研究对象,本研究关注的博物馆机构特指历史类博物馆,不包括科学馆、美术馆等其它类型之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王尧妤 《视听》2022,(4):52-54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趋势愈加显著,屏幕作为元媒介的属性与功用日益凸显,在现代化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公共屏幕以社区为辐射范围,以电视大屏为呈现形式,依托互联网技术,面向社区居民传播信息、提供智慧服务.社区大屏的发展,丰富了居民收看影像的场景,通过仪式构建培养了居民的集体记忆,激发了居民的身份认同、自...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档案》2010,(4):72-72
按照石家庄市卫生局的有关要求。石家庄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于今年7月~9月对辖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档案与社区居民见面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采取义诊、体检、人户随访等形式使健康档案与社区居民见面,以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性和活档率。  相似文献   

17.
回顾1977年以来博物馆日的主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全球博物馆发展的成熟和博物馆学理论的完善,博物馆的目光聚焦从单纯的存在环境、职能解释越来越倾向于与社区、社群关系、文l"g流动产生关联,表现出对自身能力延展一探究竟的兴趣,致力于增强其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尤其是近年来,当记忆、创新这样的表述频繁加诸于上,是否可以理解为博物馆已不满足于成为传统的“物”的功能性聚集场所,更是人类行为发生的传递者甚至是主动引导者,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将要或已经成为社会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吕凤华 《视听界》2015,(2):114-115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居住着不同阶层、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段的居民,新闻广播融入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区民众的主体意识、协作意识、法纪意识和文化意识。近年来,江苏新闻广播在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理念下,策划开展了大量的社区文化活动,提升了新闻广播的影响力。一、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广播是主流媒体,传递新闻资讯,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新闻广播与社区文化融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增强了社区民众的感性认识,使正面引导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博物馆作为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既是历史记忆的储藏库,也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宣传历史文化,对广大观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能够及时地了解、获得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讯息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第一步。博物馆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服务,将博物馆的展览、文化活动推广至社会各界,吸引公众注意力,避免出现"门庭冷落"、"自我欣赏"等情况,让展览成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本文以山东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为例,探讨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博物馆因其混杂性的社会、文化、经济、认同取向而成为一个极富潜力的场所。在这种理念下,“设计博物馆”或“博物馆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物理和建筑的显性层面,其运营、内容、技术、服务、责任等隐性层面也被纳入到讨论的范畴。《博物馆设计:故事、语调及其他》一书从博物馆建筑、信息传播、展览叙事、呈现棘手记忆、社区参与以及多元文化等各方面对广义的“博物馆设计”一词进行了深入讨论,给博物馆业界和学界提供了一些灵感,可以激发关于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可能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