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如何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央有关部门也很关注.在浙江省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之后,我们根据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具有较强关联度这一特殊性,在集团层面实行"两分开"--组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党委领导下总编辑负责宣传业务、总经理负责经营业务的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开始推行"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帐"的改革.目前,由集团公司独资和绝对控股的媒体公司已达14家,包括党报--浙江日报在内,也组建了对应的媒体公司.我们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全面实行媒体宣传和经营业务的相对分离又相互促进.既保持新闻媒体的事业单位性质,保证党委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调控;又通过媒体公司的企业化运作,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更好地支持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这一改革,得到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融媒体时代来临,各种媒体日新月异,从开始的传统媒体到后来的新媒体,而现在,到了人人都想着入门当"记者"的自媒体行业,这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基于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怎样才能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机遇,寻找新的创新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快速提高自身的社会以及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且积极地融入新的媒体环境,这是我们应该放在研究首位的问题。本文对融媒体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重点对地市级电视台总编室应该如何开展创新性宣传策划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全中 《传媒》2015,(17):24-25
近日,一则2015年普利策奖的本地报道奖得主之一KuzNIa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转行做公关的新闻引爆了媒体圈,不少记者在感慨"无冕之王"光环不再的同时,又发出虽不愿当公关但又不得不当公关的无奈,但实际上,记者只能转型做公关吗?记者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转型呢? 做公关是门槛最低的转型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表示,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报告,国际上三分之二的新闻从业者选择跳槽时都会到公共关系行业.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长期以来从事舆论监督的、当惯了"甲方"的记者转型去做"乙方"呢?  相似文献   

4.
吴琦幸 《新闻记者》2004,(11):49-49
在美国,媒体不受政府的监督,控制或者管理,美国政府没有办法监管新闻,但是它也需要宣传,也要和企业一样做公关和广告工作,它是通过各种方式去软性地运作媒体,以达到为政府宣传的目的。比如,在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上,除了总统,还有三大报、三大电视台的记者跟着。这就是它的政府运作。总统的一言一行通过随机记者传播出去。另外还有平时的总统演讲,每周在电视上演讲一次,每周六要在电台上广播一次,或长或短。没事3分钟,有事5到15分钟。这就是美国政府运作下的宣传,它已经变成一个制度了。美国政府或者国会都盼望着媒体采访,新闻记者会…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的发展拉开了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的序幕,这意味着"互联网+媒体"已经日渐深入媒体行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将会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等基层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要求,牢牢占领宣传高地,基层记者更应该深切地抓住融媒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各媒体"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记者手记"这一新闻写作样式"火"了起来.在"走转改"活动中,各类媒体都开办了"记者手记"这一专栏.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到省、地市报. 那么,如何认识"记者手记"和写作"记者手记"呢? 一、"手记"与"记者手记" 手记这一文体最初应该来源于笔记文体和日记文体.相关解释为,亲笔写的书信、日记、笔记等.  相似文献   

7.
唐守业在《新闻业务研究》第12期上撰文说,目前,集党报与晚报于一身的晚报在全国晚报林中已超半数.如何使这类晚报既能及时准确迅速地宣传党报特色,成为党委、政府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同时又要办出鲜明的晚报特色,成为广大读者的知心朋友?我认为必须寻找党报与晚报的最佳结合点.而最佳结合点之一是“短”.要敢于顶住各种压力做短文章,编短文章,要向领导宣传“短”,向记者强调“短”,向通讯员讲清“短”,大造“短”的舆论.最佳结合点之二是“活”.这个活一是指文章本身要写活,二是指版面形式要安排活.最佳结合点之三是“杂”.不能只注意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还要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掌故、大千世界、讽刺幽默、衣食住行、茶余饭后、婚姻家庭等等都要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8.
县级融媒体中心拥有广播、电视、报纸、微信、抖音等宣传平台,且都是按照"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全媒分发"运作模式运转.融媒体中心都存在人少事多的困局,记者的新闻稿要一稿多发,这就需要记者成为全能王.对此,本文从县融媒体中心培养全能型记者入手,对基层记者如何改变新闻用语,更好地适应融媒体多平台的分发需要,并结合实际的新闻报道案例给出一些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宇豪  郭歌 《东南传播》2021,(10):56-58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了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连接事实和观众桥梁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众声喧哗中逐渐丧失了绝对的平台优势.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出镜记者要想推陈出新,完成主流电视媒体的舆论宣传使命,就必须乘风破浪、顺势而变.央视新闻出镜记者王冰冰在B站走红这一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主流电视媒体出镜记者王冰冰如何突破传统媒介形象桎梏打入年轻圈层的实践路径值得探讨,与此同时王冰冰走红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行业报记者站作为行业报社在其登记地以外设立的开展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的机构,是行业报纸媒体的末梢神经,具有行业统一性、地域接近性、舆论集约性和受众贴近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行业报记者站直接为行业报提供前沿、鲜活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一线通讯员,为企业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成为诸多企业寻求增效的捷径.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在企业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崛起的形势下,面临着宣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宣传人员队伍不断精减的压力.如何将行业报记者站工作和企业的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笔者认为:定位确立理念,机制激活潜力,策划保证效果,人才支撑质量,沟通营造和谐,有为争得有位.  相似文献   

11.
8月份,记者利用各种招标、采购网和财经类媒体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在青岛、福建、浙江等地,有许多招标项目都是由当地企业中标.老百姓可能会简单的把这判断为"地方保护王义.但是在政府采购中,专家们应该有一个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宋立明一心想把自己所做的善事和得到的回报宣传出去。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高调宣传自己。他还主动联系媒体.请记者来宣传他。他的事迹最终上了省级报纸,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3.
岁末年初,从中央到地方各层次各品种的媒体,包括企业传媒,都在总结过去,筹划未来。有的要改版,有的在调兵遣将,目的都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将自己的媒体(包括媒体集团)做大做强。本期发表新华社《中国记》杂志吴长伟的章《新闻媒体资源整合的思考》,就是想给在资源整合中的媒体一点启发。[编按]  相似文献   

14.
我1994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人日报社。13年的新闻采编工作使我认识到,要做一个称职的编辑、记者,应该努力追求四种境界。那就是一思维创新我所跑的行业,相对静态,平时新闻少,一旦有新闻又是重大新闻,各家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容易雷同。记者如果不寻求突破,不仅自己在行业里不受重视,还影响其所在媒体的形象。因此,搞好新闻报道,记者的思维创新很重要,是做"老"记者保持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相对综合性媒体而言,行业报是在某一特定行业范围内,以某一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媒体.综合性媒体内部也按照所从事的范畴相应地设置了专业部门,针对各行业领域作对口报道.从事行业报道的记者简称行业记者.行业记者熟悉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变化,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与行业人员密切合作.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行业记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由于媒体市场激烈的竞争和行业媒体自身的特点,有些行业记者未能充分利用行业媒体的优势而受到更大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条件下,行业记者坚守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行业新闻敏感性等职业修养.  相似文献   

16.
掌握"事后比较"的窍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记者如何采写"非独家新闻"的文章,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个该做的事情.对不少记者来说,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几个新闻单位的同行同时面对同一事件、同一会议、同一人物、同一份统计资料,大家争先恐后地都写出了有关报道.这当然是一种新闻竞争,不论是谁,如果慢一拍,别人见了报,自己还没写出来,就无法交待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体现权威性的政策宣传历来是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的强项。但长期以来,党报在政策宣传上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板起面孔教训人"的样子。这怪不得政策法规本身,而应归咎于媒体习惯上对政策抱以被动、应付的态度。表现在编辑过程中,就是没有动脑筋在政策与读者之间寻求到结合点,全文照登了事,读者不爱看也就难怪了。尤其在农村政策的解读上,更是文件照登,不仅浪费版面,而且缺乏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25):39-40
和医生、教师等职业一样,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记者这一职业的权威也面临着被消解的困扰.调查报道的工作模式、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纸媒的荣光,似乎都开始远离我们. 在融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记者?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更需要专业记者,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做专业记者.  相似文献   

20.
从记者QQ群开始 中國记者:在创办蓝鲸之前,您曾经是一名资深的财经记者.能否谈谈您的职业生涯与创业历程? 李武:我曾经是学体育的,一直想做体育记者,但后来阴差阳错地进入一家财经报纸从事财经报道.2008年,来到搜狐财经继续从事财经领域的调查报道. 在搜狐财经的日子里,我下了很大功夫做调查报道,也挖出过很有价值的独家新闻.但有段时间,我感觉做媒体一眼就能看到头,有些厌倦了.正好2010年搜狐送我去清华管理学院进修EMBA媒体班,我干脆辞职和班上同学一起组建公司,专门承接经管学院的活动.这是我的第一次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