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10日上海某报“体育新闻”版刊有《男乒第一次内战结束(引题)马琳王皓直通不来梅(主题)》一文。读后笔者不免有点遗憾。因为将要参加德国世乒赛男团比赛的队员应有5名,那么,另3名选手将如何产生呢?这一点,该文未作交待。笔者算是一个球迷了,也只依稀记得前段时间好像有报道称,他们的产生将采取别的办法,但具体如何也讲不清楚。由此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作为媒体,有一个如何最大限度地追求有关新闻的“附加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问题。上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许有关采编人员首先考虑到的是文要对题,以及可能受篇幅所限。就事论…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名记者而言,他的新闻敏感决定了其发现新闻、处理新闻的能力和水平。记者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观察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捕捉新闻、揭示事实、挖掘和分析新闻事件背后值得被关注的热点。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快捷地捕捉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判断出传播价值的变化,并真实准确地呈现给观众。由此可见,增强"新闻敏  相似文献   

3.
新闻照片是形象性新闻,具有群众性,最容易让群众所接受,是读者喜欢的一种宣传形式。怎样让群众接受这种宣传形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增强新闻图片亲和力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姜圣瑜 《传媒观察》2007,(10):24-25
今年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美国本土版改版。该报总编辑说:"读者已经习惯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报纸继续报道昨天发生了的那些新闻事件已经没有意义。"因此,该报对编辑方针进行了调整,其核心内容是压缩资讯而放大有"附加  相似文献   

5.
苏玉 《新闻世界》2012,(6):68-69
早间新闻可以说是全天时段中,电视受众面对的最早最新的新闻类时段。正是因为早问新闻是伴随着人们对新一天的认知过程,准备过程开始的,因此,伴随性应作为一种理念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得以加强。本文对增强早间新闻“伴随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给一个大军区通讯员讲新闻课时,底下递上一纸条,向我搞新闻应具备什么素质?我稍一思索,速答:“6年文化,加上不傻”。话一出口,底下笑了,以为戏言。其实我这话半是调动情绪的诙谐之语,半是正襟危坐的规劝之言。因为我马上对所谓的“不傻”附加了条件,如勤奋,刻苦等  相似文献   

7.
8.
去年7月1日起,萧山日报对报纸版面作了一些调整,原来设置在二版的一些栏目调到了其他版面,二版成了纯粹意义的综合新闻版。一年多来,为使版面进一步办出特色,实践“三贴近”,增强吸引力,我们作了一些探索。 一、正确认识综合新闻版的地位和作用 提起报纸的综合新闻版,有人会说,无非是要闻版边角余料的拼凑品,内容单调,官味十足;唱唱“四季歌”,新闻性和时效性都不强,等等。应该说,这些说法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都不无道理。相对于其他版面,综合新闻版的忠实读者不太多。作为综合新闻版的编辑,就要从全面增强地方报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对综合新闻版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从版面分工来看,综合新闻版应强调服务上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韩良华 《传媒观察》2004,(12):62-62
社会新闻作为富有可读性、趣味性,为受众所普遍喜爱的一类新闻,现已成为众多媒体的主打产品之一。然而,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要迅速及时报道不断变化的社会新闻题材,这对众多报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来,宜兴日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上,围绕实现“三个第一”(第一需要,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目标,在增强社会新闻的“即时性”上探索了一些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11.
胡敬 《新闻世界》2008,(9):82-82
一篇成功的广播新闻稿件.它提供给听众的不仅是有声的语言,还应是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画面,即具有“可视性”,传递给听众具体可感的信息,以声绘形,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它宛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不仅使人从中获取信息,还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13.
特色是媒体的生命力。媒体特色越突出,新闻魅力越显现。没有特色的媒体,或者碌碌无为,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但媒体的特色在哪?转载或者抄袭,或者靠二手材料整理出来的东西显然没味道,原创的新闻才最有“味”!从大众报业集团近两年来搞的原创新闻大赛的效果来看,媒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原创性上:“原创新闻”提升着各家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半岛都市报来说,大量原创新闻的涌现,使得报纸更有看头了,更有影响力了,更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特色是媒体的生命力.媒体特色越突出,新闻魅力越显现.没有特色的媒体,或者碌碌无为,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但媒体的特色在哪?转载或者抄袭,或者靠二手材料整理出来的东西显然没味道,原创的新闻才最有"味"!从大众报业集团近两年来搞的原创新闻大赛的效果来看,媒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原创性上:"原创新闻"提升着各家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半岛都市报来说,大量原创新闻的涌现,使得报纸更有看头了,更有影响力了,更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着作者强烈的爱与憎。因而,新闻图片就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产生了艺术的美感。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新闻性,又要有艺术性。两者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新闻图片美。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加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和艺术性的有效保证。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胸怀天下,增强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留心小事,到生活中张网捕鲜鱼;脚踏实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新闻穿透力的主要特征贴 近性强.从新闻接近性原理来看,越是与读者接近的报纸,就越容易受到读者欢迎.<盐城晚报>社区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发生在社区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也构成了市民和政府间的沟通桥梁,具有很强的贴近性,这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距离上的贴近,更表现在心灵上的贴近-贴近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19.
刘静岚 《青年记者》2007,(10):51-51
经济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宏观政策,小到老百姓就业以及柴米油盐,与人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成为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杨军 《新闻三昧》2004,(3):36-37
科技新闻报道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科技成果传播出去,向社会各领域传递最新科技信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如果缺乏可读性,不通俗,就会使报道章晦涩难懂、味同嚼蜡、令人费解,让读失去阅读的兴趣,也就丧失了科技新闻传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