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廖西琳 《时代教育》2007,(6Z):19-19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本文就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康丽 《成才之路》2009,(17):23-24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一、培养审美情趣,获得美感体验音乐与其说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不如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其比别的艺术形式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心灵。同时音乐更是一门美的艺术。它用情感陶冶心灵,培养美的情操。这种美的陶冶,虽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6.
张静 《考试周刊》2011,(39):221-221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儿童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老师要细心、反复地观察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走进诗词,去执著追求人生成就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诗的殿堂,启迪心智,升华灵魂,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他们都喜欢音乐游戏,在音乐中玩耍,在音乐中放声歌唱……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讨论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创作,使孩子们借助倾听来感知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幼儿音乐教育必须强调兴趣第一,把音乐同幼儿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音乐以它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影响人的行为。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喜欢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上好唱游课是引导孩子步入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在唱游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竞赛法、律动歌舞法、情景展现法、即兴创作法、横向联系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并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曲式五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音乐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起来,使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向  李萍 《教育》2010,(1):64-64
“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让孩子成长”,这是成立于2005年的德国首都柏林首家音乐幼儿园的创办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谁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想尽办法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才能。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是否适宜学习音乐这一类的问题。我的朋友也问我她的孩子一听到音乐就手足舞蹈,随着音乐跳舞,看电视听歌曲几遍就会了,这是否说明孩子有音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美育家说过:儿童成长需要三种食品:一是饮食营养;二是爱和情感;三是大脑食品,即书籍与知识的刺激。童话就是一种最佳的大脑食品。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创作故事;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形象浅显,反映生活现实,对自然物作拟人化的描写,适应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利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有教育家认为:“没有读过童话的儿童是没有幻想的儿童;没有幻想的儿童,就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音乐/节奏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包括察觉、辨别、表达、欣赏和创作的能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制作人、乐器制造者、指挥家、音乐教师、广告专业人士等都显示出高超的音乐/节奏能力。  相似文献   

16.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兴趣这个内驱力的巨大能量。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学习探索数学的活动。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王国。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陶航 《中学教育》2008,(2):41-43
基础教育是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音乐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学科,其特殊的价值在于为孩子的音乐生活奠定一个基础,为孩子敞开一扇音乐之门,孩子走进这个门,就走进了一个拥有音乐的生活世界。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没有音乐就没有完全的人。”根据柯达伊的观点,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更多的则是培养音乐听众,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趣味,不断向着更好和更具有民族性的方面发展。美国在1994年公布的国民音乐教育标准也指出: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儿童的音乐教育,无论他们是否选择专业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针对农村的实际,我们该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引领农村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贺静 《下一代》2011,(7):47-48
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或偏颇,再加上没有好的培养方法,孩子的现实与家长的期望往往有很大的距离,这让家长倍感焦急和懊恼。人总是按照习惯做事,而习惯的事情再经过仔细加工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擅长。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让孩子善学不妨从养成习惯着手  相似文献   

20.
乐晔婷 《考试周刊》2012,(9):175-176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考核类课程.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看似无足轻重。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可以培养人的耐心,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性情,更有甚者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彻底改变人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一种比语言文字更加重要的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