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四版《讲短话偶感》一文写道:英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同年11月18日解放日报四版《试试站着开会,如何?》一文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我  相似文献   

2.
“站着写”     
最近看到报上提倡写短新闻,我不由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关于“站着写”的一段趣话:“我站着写作,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作,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得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等到要校阅我所写的东西时,我就坐在安乐椅上,这个舒服的姿势,容许我勾去一切在我看来多余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海明威有个习惯,就是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原来他这站着写的习惯,是为了强迫自己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培养一种独具一格的文风。海明威这种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他曾经回忆说:“在《晨报》,你不得不学习写简单的陈述句子。”海明威是在《晨报》当见习记者开始他的新闻生涯的。当时,这家报社特别强调新闻报道要  相似文献   

4.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7.
李晓晔 《传媒》2012,(2):51-52
正鲁迅曾经愤激地写道:"为什么人类变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是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看到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一伙成年人对求职  相似文献   

8.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10月12日,解放日报在预发《“神六”今天上午发射》消息的同时报道,“《解放日报》今搭“神六”入太空,并刊登“特刊”头版版面照片:居中醒目位置刊发《申报》1872年创刊首月发表的《地球说》一文,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还介绍“特刊”二、三版用通版…  相似文献   

10.
一、“皇甫平”文章应运而生 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贺新春。1991年春节前夕,我觉得只写一篇小言论不足以宣传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因此。在小年夜我找来了评论部负责人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处长共同商议,决心合作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开放实践,阐述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思想的评论文章。开篇就是2月15日(辛未羊年正月初一)发表在《解放日报》头版、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相似文献   

11.
一论說文首先要立論正确,观点鮮明,文字通順,有严密邏輯結构。但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論說文能写得生动活泼,情理交织。 1942年9月毛主席为延安《解放日报》写过一篇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論,主要是論說“精兵简政”的重大意义。当时有一部分同志,对政策的执行产生了犹豫,于是,毛主席写道: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2月10日刊登彭德怀于1952年3月18日写给巴金的信(影印件)和杨海峰《永恒之物》一文。 彭德怀给巴金的信中写道:巴金同志: “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致以同志之礼 彭德怀  相似文献   

13.
一家省报去年7月25日刊发在《读书》版的《漫话读书》一文说:“翦伯赞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一副对联,大多数读者也许并不陌生,其作者是范文澜,并非翦伯赞。为了证实我的记忆,我翻检《中国楹联鉴赏辞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千年对联佳话》(中国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军事记者》2006,(1):65-65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报》,是我刚到新兵连的第一天,我看到新兵班长龙兴国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刊头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解放军报。龙班长见我拘谨地站在那里,看出我对这份报纸的专注,笑着对我说:“拿着  相似文献   

15.
近年和王匡同志见面,他总说起拙作《西瓜兄弟》,说得如此认真、诚恳,使我感动。《西瓜兄弟》这篇短通讯,是我在战争年代写的,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有些报刊在刊载此文时,把作者误标为“王匡”,使他感到不安。其实,1947年9月25日,中央广播电台广播此文时,广播员说得很清楚,作者是“解清”,“解清”是我在解放日报工作时用的笔名,它是取解放日报和当时报社驻地清凉山的第一个字组成的。写《西瓜兄弟》是45年前的事了,如果不是王匡  相似文献   

16.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  相似文献   

17.
光明 《新闻三昧》2006,(3):41-41
上海《解放日报》2005年12月10日3版《金色智慧》一文中,作者说:“2004年来沪参加世界桥协会议国际桥梁专家们,不顾寒风凛冽,在船舷上一站两小时,不愿将视线从东海大桥转移。”船舷,是指船体两侧的边儿,这种边儿的上沿很窄,仅几厘米宽,上面是不能站人的。尤其当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风急浪大,颠簸起伏,船舷上更不能站人,站片刻都不行,何况两小时!据笔者猜想,上述“船舷上”恐怕是“船舷旁”之误。站在船舷旁,也就是站在甲板上,紧挨着船舷,或者手扶着船舷,通常是不会有危险的。□这里不能站人@光明  相似文献   

18.
《扬子晚报》1991年3月12日一版,在题为《谢铁骊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当时,她们还是些十六、七岁的丫头,如今已是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新华日报》1990年12月20日三版,在题为《人老何须自彷徨》一文中写道:“有人扳起指头来算算,说六十岁到七、八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时不免要使用一些数字,而数字的使用却往往使记者头疼:不用数字无法说明问题,用得太多又会使新闻枯燥乏味,甚至使读者望之生厌。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数字?译载在下面的《庞大的美国政府运转不灵》一文(下简称《美国政府》,原文长达万余字,为了节省篇幅,只摘译了其中一部分)可以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一些经验。我看,问题的关键是要设法使数字“看得见,摸得着”。怎么叫“看得见,摸得着”?有两层意思:一是要使数字尽可能与读者接近;二是要用可能、可视的形象解释其含义,使它们“站”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去年第12期恢复《究竟信谁的?!》栏题。它既能维护党报宣传的真实性,又为读者释疑解难,提供正确答案,深受欢迎。确实,报端各据一说的某些新闻,常常会使读者疑窦丛生而无所适从。例如:浙江经济生活报去年2月8日一版曾载照片说明,我国生产出第一对沿海双体客轮。去年8月31日解放日报一版又载:我国第一艘沿海双体客船“瑞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