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大众化报纸的版页越来越厚,新闻源缺乏成为普遍问题。有冲突的地方有新闻,于是像法院这样的地方自然是记者经常跑的地方,不管大众化报纸各自有何特色,刊载较多的法警新闻是共同的现象。这本身没有错,然而打开各报看到的法警新闻,相当多的并非新闻,而是旧闻。  相似文献   

2.
王欣杰 《视听纵横》2005,(4):109-110
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新闻与司法的关系上尚缺乏规范。在当前法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常常受到遏制,一些人认为新闻报道活动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即使面对媒体采访也“无可奉告”。而新闻媒体的采访工作同样存在“权力”行使不当甚至“权力”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保证新闻活动健康而有活力地运行中,党的领导、法治和公民社会的监督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改革开放以前,只是强调党的领导,很少重视法治和公民社会对新闻的调节作用,使得我国新闻活动只能在低自由度和低效率的情况下进行,有时还因此无法向社会决策层提供赖以决策的信息和意见,而招致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极大失误和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活动除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以外,法治得到强调,公民社会的作用也开始被人们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以新闻工作为职业的人,都要求自己具有强烈的新闻意识,能及时抓住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新闻价值的东西,报道之后能在社会生活中注入新的活力。就是说,新闻意识驱使他总是想使自己的每次报道,都能捕捉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而一石击起千层浪,产生强烈反响,引起更多人的密切关注。这种新闻意识,无疑是一个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的强烈事业心的体现。但它的实现,却要受国情的制  相似文献   

5.
毕锋 《新闻三昧》2008,(11):4-6
“专业”与“大众”本来是一对矛盾体,但专业新闻与大众化表达则可以构成一个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法治,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重大方略,举国上下已达成共识。法治,还意味着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把政府及公民的全部行为纳入法治运行的轨道。法治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对国家权力的约束,离不开监督机制的保障,监督制度越健全,法治也就越完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相似文献   

7.
8.
新闻要“新”,贵在一个“快”字。快,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的社会作用。采写新闻要想做到“快”,需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只有具备强烈的射门意识,在瞬息万变的球场上把握住每一个战机,才有可能得分。一个优秀的通讯员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题材,离不开敏锐的新闻感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我当通讯员以来,比较注意提高自己的新闻意识,收到了一定效果。如我国女排在世界杯大赛中,发扬拚搏精神,连克劲旅,捷报频传,一只小  相似文献   

9.
10.
以法治精神报道法治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广东某报2007年1月2日头版的实际头条标题《佛山杀人狂魔广州落法网》,我想问一句: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狂魔”?这种《西游记》中使用的词句,能体现现代法治吗?传媒应该如何客观报道恶性刑事案件?比较一下新京报同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12.
公民新闻因其传播方式的自由性、传播生产自主性、传播影响广泛性、传播平台社交性等特点,对专业新闻形成了挑战,而且,公民新闻对于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民主化进程将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方面,将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进行比较,以促进两者互动并存,推动新闻传播活动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记者间最大的能力差距不是新闻写作能力的差距,而是发现新闻能力的差距。如何培养新闻发现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问题意识:1.从旧报纸旧线索中发现好新闻要靠问题意识。许多人认为新闻以快、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平民泛指"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意识"是指将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以主要的篇幅和时间,运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手段,充分及时地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其喜怒哀乐,让老百姓在新闻报道中唱主角。笔者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深刻认识到,新闻从业人员树立平民意识是打造新闻精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新闻报道中,运用背景材料还是一个弱项。而背景材料的运用是关系到如何提高新闻传播的穿透力、影响力,如何增大信息量,充分实现新闻价值和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功能的问题。 本文拟谈点个人看法。 一、背景意识 目前我国不少新闻采编人员着意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意识不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只作直观性的报道,不是运用背景材料来说明问题,而是通过大量的主观色彩的用语来解释新闻内容。这必然导致报道干巴乏味,削弱其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无法满足受众的要求,甚至使受众难以接受。所以,增强“背景意识”,是采编人员应当解  相似文献   

16.
赵振宇 《记者摇篮》2000,(11):15-16
优胜劣汰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新闻界自然也不能例外,特别是新闻策划工作,它的产生就是要超过别人,要超过过去。一说到策划,竞争就很自然地融入其间了。面对报道的现实是千变万化的,面对现实的报道形式电是斑斓纷纭的,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18.
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评述等各类新闻作品,获得自治区、全国性新闻奖50多件(次),其中有17件荣获省部级以上一等奖。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自己采写  相似文献   

19.
商丘日报1995年改为对开版,1996年开展起“出精品上档次”活动。就在这同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许多新闻传媒都强调1996年要多出精品。先有改版扩版,进而强调多出精品,这合乎量变质变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新闻报道的角度往往决定着新闻的深度,而新闻角度的选择又是由记的宏观意识决定的。了解当前形势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熟悉与采访题材有关的方针政策,是选取好角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