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的书法无论在审美还是实践中都为中国书法艺术构建了大的框架,从而出现了书法的繁荣。探索个中原因,是魏晋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最终形成了魏晋“尚意”、“尚韵”的书法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2.
云南师范大学刘正强教授所著《书法艺术漫话》一书,1994年在台湾业强出版社问世。该书除序跋外,共34题,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书法这一门古老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它的审美特征。该书的序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中国书体的演变是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和书写工具的独特性分不开;中国书法是以美化汉字为目的的一种抽象的造形艺术;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和书法鉴赏中的意象审美有关。该书是将书论审美与普及相结合独辟蹊径的好书。由于作者是著名的文学教授和书法家,在书论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经典的意义又在于传承与创新。书法学是个庞大的学科体系。中小学书法练习指导中,在加强书法技法练习与指导的同时,书法审美与书法文化教育在提升书法审美境界、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促进书法练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美学观念发展,以审丑视角观照中国书法审美进程,得出书法的发展实际上是美的聚集和丑的舍弃过程。美的聚集使书法意象呈单一性呈现,必然地形成程式化,而丑却显示出书法意象的丰富性。集美弃丑与求丑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两种审美进程。因而,对书法丑的考察有助于领略书法意象的内核,进而提升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国书法审美文化“中和美”价值标准在多元文化价值中的境遇,提出传统书法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在于突破经典程式,并走出单一的审美取值,确立与时代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相适应的多元兼容的审美阅释系统。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人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古代文人书法的元素和风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当代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古代文人书法缺失现象,提出加强古代文人书法传承和融合、增强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教育和文化自觉等解决方法。同时,分析当代书法艺术家采用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以及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不只是具有实用性,更主要的是具有可供欣赏的审美价值,传统书法中的虚实、留白、疏密等审美角度对现代字体设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并存的时代,中国的当代书法批评如何摆脱审美与功利这对冤家的纠缠,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批评应占有的位置,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审美文化心态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实用先于审美,审美升华了实用。实用和审美,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双翼,也是中国书法演化发展所依循的两条主线。具有独特文化基因的中国书法,以渊雅的气息化育着中华民族文明从古代走向现代,并形成了历久弥新的人文传统。书法在意态上的高度抽象与表现上的简约、凝练,造就了一片自由无垠的天地,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艺术的造型观念是意象的 ,是作者把现实的物体怎样转化为心中所要表达的 ,并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创造。意象审美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在进行审美时采用的方式就是意象的 ,而不是写实的。在中国传统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意象审美对物进行观照的 ,意象审美牵涉的方面很广 ,绘画、诗歌、音乐、书法、建筑等都以意象审美为基础 ,各个领域在审美上又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对于绘画来说 ,书法与它的联系是最紧密的 ,书法线条的特殊性和更强调意象的审美含义 ,使绘画从书法中吸取了经验、技巧 ,在表达形式上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笔意 ,把要表达的物象的意境表达得更加突出。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造型法则———意象审美进行学习 ,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在继承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