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名称职的科技编辑不容易,当一名合格的广播科技编辑更难。究其原因,难处有三:一是广播科技编辑既需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又需要有较广博的科学知识。二者好比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二是广播科技宣传的本质特征,对广播科技编辑提出了与报刊科技编辑所不同的“苛刻”要求;因为科技知识的表达要摆脱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数据、乏味的符号的干扰,提高科技广播节目的可听性,需要编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三是广播自身存在“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弱点,加上听众收听  相似文献   

2.
广播科技宣传的本质特征,对广播科技编辑提出了与报刊科技编辑所不同的“苛刻”要求。科技知识的表达要摆脱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数据,乏味的符号,提高科技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因此,需要编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一、把文字化为声音,为听而编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用拼音文字写成的文章,必须充分照顾到‘上口’和‘入耳’两个条件,说起来挺顺当。听起来不含糊,才能让听者完全懂”。他说的也很适用于广播,广播稿必须做到“上口”与“入耳”,也就是通俗化,这是听众接受的基础。可是,我们常常收到一些科技工作者撰写的稿件,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以技术谈技术,最常见的是满篇充斥技术名词、专业术语、数字符号,有的还附  相似文献   

3.
农副业科技知识本身很具体.有的还很复杂.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通过广播把这些知识直接介绍给广大农民很方便。但是.广播全靠“听”.它和报纸的“看”以及电视的又”听”又“看”很不~样的。广播一听就过去了.如果听错.生产上还会受到损失。这个问题在农村科技广播宣传中格外突出.也是科技编辑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农村科技广播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农民是农业科研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农村总人口的809%.小学文化程度占3222%.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而高中和中专程度分别占931%和183%.大专及以上仅占048%。这样的科技文化素质结构,直接制约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并且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使留在农业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更低.从而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更加困难。据江苏省苏州市在全市35个农业现代化试点村的统计.全部3992个常年务农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竞达到91%。0这样低智能的劳力结构.对农村科技广播宣传通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的科技编辑要下苦功改变编稿方法.变“写文”为“写话”.写农民的话.写农民听得懂的话。  相似文献   

4.
县级广播台(站)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把适用的先进技术送到乡村,普及千家万户”、“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摘自《决定》)的有效措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这就要求县级广播台(站)的领导、科技编辑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一、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  相似文献   

5.
广播编辑人员对于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防止精神污染,负有重大责任。这既是党和国家对编辑人员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是对广播编辑人员的关怀、希望和鞭策。作为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一名广播编辑.一定要把“负有重大社会责任”的问题,放到国家和世界的全局去认识。  相似文献   

6.
不要冷落了广播新都县人民广播电台廖校升我是广播战线的一名“老兵”,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已有34个春秋,尝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几位从事广播宣传的老朋友谈及编辑工作,我感触颇多。如今“记者吃香、编辑难当”,要作一名称职的广播编辑的确不容易,苦乐相伴,回味...  相似文献   

7.
许彭 《新闻世界》2011,(9):61-63
广播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广播编辑的三个特性:广播编辑工作是把握广播宣传方向的统筹规划;是听众意识在节目编排中的呈现;是对新闻素材的再次加工,把好组织报道的最后一关。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5,13(9):22-23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①的有效措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广播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必须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这就要求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科技编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广播作为宣传手段,有着对象广泛、时效性强、功能多样和感染力强等独家优势。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广播新闻是诉诸听觉,化形为声,不仅要“宣事达理”,还要求“声入心通”,既要求有可读性,又要求有可听性。与报刊新闻比较,广播新闻修辞应以“声”夺人,以“真”服人,以“亲”感人,以“美”引人。有人认为广播新闻是“大白话”,似乎不需要讲求修辞。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采写广播新闻的同志,要有明确而自觉的修辞意识。篇幅短小而结构完整短,是广播新闻的首要特征。看报纸,读者有主动权,可以凝神结想,也可以“观其大略”,听广播,听众就不能“一目十行”。每秒三四字,思想没有回味和停歇的余地。听就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带“电”是广播电视报的优良传统,它包含着两方面含义:一是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剧情预告,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影视圈台前幕后的新闻及影视评论。在各类报刊都有影视方面报道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报尤其要在“电”上做足文章。前者是报纸赖以生存的主要内容,广电报编辑有责任、有耐心勤鲍三台,收集剧情资料,热情地宣传三台节目,更好地为读者起到“声屏指南”的作用;后者作为节目预  相似文献   

11.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捍、富有广播特点,能通过广播宣传出去. 一件好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所有现场短新闻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或者叫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新闻价值较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二是现场感较强,有对新闻现场绘声绘色的描写,能使听众或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其三是篇幅短小精粹,能在三五分钟内听完。此外,它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就是新闻事实更加具体、形象,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所记忆;文字语言更通俗,更易懂,更适合“播”的需要和“听”的要求。下面谈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时指出,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加强学习,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新闻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办好广播的前提。特别是县市级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加强学习显得更为重要。 抓学习,首先要学政治。特别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果不学政治,就等于“瞎子骑瞎马胡跑”,不知方向,咋能搞好舆论导向工作。其次,要学业务。就是有了政治素质、政治方向,不懂新闻业务,没有新闻素质,也写不出好稿来,更编排不出好的节目来。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途径很多,我认为,最佳的途径是自学。一是坚持听广播,既听中央、省上的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明确政治方向,又听广播语言的运用,掌握广播稿写作的特点;二是广播局(站)也有一些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的、20多年的同志和一些“能者”,可作为老师,向他们虚心学习;三是有单位和个人订的较多的书报资料,可以借阅,重点抄记,挤出时间  相似文献   

13.
许晓婕 《中国广播》2014,(6):72-73,83
本文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创造广播的“相对优势”,打造广播的“三个维度”。即从发挥广播的特性入手,让广播“动”听;依据市场需求为节目定位,培养广播的“群”;用最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让记者成为特种兵,“单兵成台”。  相似文献   

14.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上的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广播里的稿件是播给人听的。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耳朵听,这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广播稿写出来,不符合“听”的要求,听众听不懂,就会削弱广播宣传的效果。因此,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党和听众对我们的广播节目要求更高了。广播宣传要更好地发挥“听”的特点,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节目办到听众的心里去,新闻节目是电台的重点节目之一,除了文字报道之外,还有现场报道、直播或实况剪辑、录音报道、  相似文献   

17.
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加之广播节目的纷纷上网,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受众覆盖面扩大、层次拓宽,因此,这样一个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本只能收听到广播的人群,而是面向更广大的网上人群,这个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巨大的受众层面使得受众的耳朵变得“立体化”、“多声道”,因此要求我们的广播音乐是“全信息”与“多功能”的。广播音乐作为广播文艺中的一大门类,需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广播音乐编辑(主持人)也应用三只耳朵去做音乐节目,一只耳朵听流行音乐,一只耳朵听古典音乐,一只耳朵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18.
广播新闻节目在播出之前,都要先播一个提要,使听众对本次节目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根据提要选择所关心的内容.内容提要,是广播新闻中特有的形式.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因此,如何制作好广播新闻提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广播新闻提要与报纸的标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其相同之处在于向听众和读者共同揭示了一篇新闻的主题和大致内容.一则好的标题或提要,会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或良好的“第一感觉”,起到吸引大家看或听全文内容的效果.然而,报纸标题的明显特点是可以有肩题、主题、副题等三项组成,虚实结合,甚至以虚带实,诱人耐看.而广播提要则以“实式”提要为多,主要是以精练的“实式”文字向听众告知事实.因为广播吹风而过,不像报纸那样可以反复过目.为此,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扬“长”避“短”,就必须让人一听就明.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的基本材料是语言。广播宣传一分钟也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运用,对搞好广播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编辑、记者要把广播的每一句“话”说好,不仅要重视“说什么”,使宣传的内容正确,而且还要讲究“怎么说”,让语言发挥最大的效力。“说法”不同,效果迥异。因此, “要懂得语言,就必须读一读我国光辉的精通语言的古典作家”, “必须去寻找这样的语言大师:他写的故事的情节已经看来腻人了,但你读它一百次,你依然是有兴趣的”(加里宁:《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我国的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的  相似文献   

20.
朱惠民 《新闻窗》2005,(6):30-31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措施。要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因此,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及科技编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力求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声音,化“单一平淡”的播音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声音,化“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为“转瞬不逝”、“过耳能留”的声音,真正让农民听懂、记真,用好农副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