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与前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普遍增强。剧作中的女性大都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向往人格自由,争取平等做人的权利,渴望具有情感内核的合理婚姻。蒸腾在她们身上的人格魅力,对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的演进,乃至女性为争取人权独立的斗争,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昭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形成了几个作家群,如大都作家群、山西作家群、东平作家群等。东平作家群所在的山东地区,借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悠久的歌舞戏曲历史、广大的元杂剧创作者和传播者、广大的元杂剧消费群以及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迅速成长为除大都以外的另一个杂剧创作中心。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杂剧中魂梦意识的广泛运用,表现了其深受民俗文化的浸染.关汉卿一生贴近生活,贴近下层百姓,深谙百姓之苦,却也有着深深的无奈.因此,他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在虚幻世界里实现自己的愿望,让作品展现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传达其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4.
有元一代,无论是诗文作家还是杂剧作家的"流寓"现象是值得高度关注的。本文从自然和地理的角度出发,描画出"江南"的核心位置,再从心态研究出发,归结其一种"天堂情结"。这种"天堂情结"是作家流寓江南的一种共有的情结。  相似文献   

5.
历代论大都从学、作、时代等角度来阐述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而较为忽剧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以杂剧的表演艺术的视角,从接受、创作与导演、表演三个方面来阐释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便能更为关注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  相似文献   

6.
元代少数民族杂剧作家的创作,一方面与元杂剧创作的整个主流融合在一起,体现着元杂剧的时代与艺术风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创作与当时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有关,同时也与作家的民族特质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7.
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冲击,元代的审美风尚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不再固守传统。然而通观现存的元代士妓恋爱杂剧,无论是作品内容、情节结构、情感历程,还是整体风格上都表现出中和美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8.
9.
元杂剧,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灿若星河的元代杂剧作家群中,无名氏作为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近年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着遍关注.无名氏的三国戏杂剧深受魏晋时期志人志怪小说的影响,并直接脱胎于陈寿的《三国志》,其对《三国志》既有继承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创造和改编.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杂剧是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此外,它还有两个重要贡献:一是它能站在人生意识的高度,揭示刚毅坚强、不屈不挠是人生旅途中必要之精神,鼓励人们在抗争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定胜天、变革现实的意识;二是它颂扬人类的美好情感和崇高美德。关汉卿的杂剧是响亮的号角,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进。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科举考试必须在籍贯所在地(原籍)参加。与其他朝代一样,元代也有在原籍参考的规定,并且这一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严格执行。但也存在前往有利于录取的地区(非原籍)参加考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分析了“二”和“两”使用的语言环境和两个词使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元明同题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曲江池》)皆取材自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但石君宝与朱有燉均在继承《李娃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编.元明两种杂剧在体制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上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元代石君宝、明初朱有燉作为各自时代的代表性杂剧作家,他们的杂剧创作均受到各自时代背景的影响.朱有燉的《曲江池》在借鉴石君...  相似文献   

15.
旦一家住在一个小山村里。一天,妈妈对旦说:孩子,你已经八岁了,该上学了。旦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要上学?我不去!我天天在家陪(péi)妈妈。妈妈摸着旦的头,耐(nài)心地说:上学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还可以交到许多朋友……我能交朋友?旦有点怀疑。妈妈却肯定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6.
17.
元代之前的李逵形象描写太不突出,只是个符号,元杂剧时代大量的水浒戏诞生,李逵形象迅速丰富起来,成为莽细兼备,粗雅合一的喜剧性绿林英雄,个性多样,甚至相互矛盾。李逵作为人物形象不是线性发展的人物,而是随着时代感而突兀变化的人物形象,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角色,元杂剧的李逵是"元代的李逵"。  相似文献   

18.
说“稽”兼及“稽首”姚炳祺稽字从禾从尤会意,旨为声符,其主要义项为稽考、稽留而以稽考为本义。禾字甲骨文、金文均未见,小篆作,象树木成长时上碍于物而曲头不能向上(《说文》:“禾,木之曲头,止不上也”)。禾字与禾苗之禾音义迥别,禾字小篆作,上左弯,象禾穗...  相似文献   

19.
论“意识流”的特征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意识流”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意识流”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说法却很多,其间也不乏种种误解。最常见的一种误解,便是望文生义,以为“意识”者,乃心理、精神、灵魂之意,于是或把“意识流”同心理描写等同起来,或把它看作是表现人们精神世界的唯一方法,甚至于把它当成塑造人的灵魂不可或缺的东西,由此得出要搞创作不用“意识流”不行的结论。我以为这种结论不符合“意识流”的实际,若不加以澄清,必然会给文学批评、文学研究造成混乱。下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冀教版等初中教材,也收入北京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选修(三)。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反复阅读了钱理群教授登在《语文建设》2011年第十一、十二期长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钱先生认为,“聪明人”也是“奴才”,喻指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奴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