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成为学生、教师、课程、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等因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我们按照这一思想及当前教改的方向,构思了“比和比例”这节概念复习课,经过实践效果较好。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试图体观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教师教法结构这“三要素”。具体来讲: 1.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我们划定了一定的目标(详见教案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即:附件一)。这些目标则通过指导教学——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2.
“比和比例”教学要点廖英忠“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教学单元。由于内容较复杂,概念较多,数量关系较抽象,在教学中还要适当向学生渗透对应、函数等现代数学思想。因此,它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1.运用实例,概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实际上是用表示两种量...  相似文献   

3.
“比和比例”教学建议中卫县一小许卫华“比和比例”是小学五年制第十册(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不但和整数除法、分数乘除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等知识有着密切关系,而且是过去所学知识的发展和综合运用。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要是研究数量关系中的...  相似文献   

4.
比和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小学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的认识,并初步建立起函数观念,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一、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的教学这部分知识包括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等内容.其中使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比的概念是教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正、反比例  相似文献   

5.
“比和比例”教学的症结渭源县清源一校郭英杰“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统编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学习了解答三步或稍复杂一些应用题以及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一单元主要研究比、比例以及正、反比例等知识,并应用这些知...  相似文献   

6.
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区分几个概念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知,“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的前后项不能随意调换,比号只是一种“关系符号”,它和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可见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的知识的应用。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可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相似文献   

7.
基本概念——逐个复习在《比和比例》中,有比、比例、比号、比值等概念近20个,复习时,应着眼于它们的特殊性,通过学生复习、小组议论、教师讲解、练习反馈等多种渠道,对基本概念逐个进行复习.如复习比的意义,教学可作如下安排.教师先板书"2∶5",要学生齐读一次.然后说:"比号前这个数时比的前项(板书'前项'),那么比号后面这个数呢?"(生:……叫比的后项.板书:后项)"比就是由前项、后项和比号组成的.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比呢?"(……)根据学生回  相似文献   

8.
“比和比例”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有的概念很易混淆。现就其中的几个概念辨析如下: 一、“比”和记分牌上的比课本中的“比”,实际上是对两个数量进行的比较。这两种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同类量的比表示它们的倍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及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量关系中的比的关系及正、反比例的关系,并能应用比和比例解决比例尺、按比例分配以及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一些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比,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在除法的基础上,通过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概括出比的意义.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化简比的方法.第二层是比的概念的实际应用.包括:1.通过化简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组成的比,归纳出比例尺的意义、关系式以及用方程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2.讲按比例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判断两种相关的量能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样的比例,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一、比和比例的概念讲解比时要联系除法、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等概念,使学生知道两数相除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数学第十册“比和比例”这一单元教材作了较大的改革。去年十一月底,我校接受了试教任务。经过试教,我们认为新教材易教易学,知识概念完整,步骤简便,符  相似文献   

12.
“比和比例”这一单元,概念多,易混淆。我注意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组成题组,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按新旧知识联系组题,进行比较教学“比”时,为了使学生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编拟如下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 )÷( )=( )/( ) 18∶( )=36∶24=( )/30 ( )∶20=6÷( )=( )/24 3.选择适当的内容,填在括号里。①比的前项( )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 )除法中的除数。(等于、相当于) ②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 (类似、相同) ③比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是( ),除法是( ),分数是( )。  相似文献   

13.
一、比的意义和性质。比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算以后进行学习的。比的意义从包含除法引出,比和包含除法都是表示两个数或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教学时可以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打乒乓球记比分入手,  相似文献   

14.
“比和比例”备课指要江苏省金湖县徐梁小学沈宝琪江苏省金湖县教育督导室许万明“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出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基础知识,有承前后后的作用。一、抓住数量的相依关系在本单元知识网中...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试用本)“比和比例”部分,教材内容做了较大的改革。教师反映,新教材易教易学,解题思路清,步骤简便,方法灵活,试教效果好。这部分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仲云高 《云南教育》2005,(16):36-37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二、复习课实录1郾复习梳理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教师出示8∶9师:这是什么?生:这是比。(教师板书∶比)师:什么是比?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师: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那么比与  相似文献   

18.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己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有关知识后,从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和相依变忆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数量关系的。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渗透最简单的函数思想,为他们今后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比和比例就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它起到了衔接中小学学习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9.
1.连比不是连除,连比没有比值。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人教版,下同)第98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中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工作效率的比是5:3:4。”像这样由两个以上的数组成的比叫做连比。我们知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但连比不能理解为连除,即5:3:4≠5÷3÷4。连比没有比  相似文献   

20.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去年我教过这一部份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一、抓住比的本质特征,全面阐述比的意义。比的实质就是两个数相除。教学时要抓住“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的本质特征,由两个同类量的比,推广到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来闸明比的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讲清以下几个问题:(1)两个同类量相比时,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的不能直接写成比(如3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