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六年级的孩子们一番交流,我发现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课"标准竟然与专家、教师的截然不同。他们的"标准"只有简短的六个字:好玩、学到东西。  相似文献   

2.
何敏 《四川教育》2012,(10):38-38
百度或符歌“好课标准”我们会搜索到太多相关资料。点击打开.我们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衡量的尺度,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热闹却有失教育科学的严谨性。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究竟按照谁的要求去做,即好课的标准究竟谁说了算呢?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在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期间,不少专家纷纷开展了对有关素质问题的研究。公众对素质问题如何看?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对素质结构中诸因素的地位的认识是否统一?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映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素质结构中不同因素在公众头脑中的渗透,同时还可以引发人们对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这无疑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为此,我们以“小学生成功发展素质标准”为问题核心,进行了大约两年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经过分析,提取出…  相似文献   

4.
俞斌 《宁夏教育》2009,(3):44-45
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也好,教育科研人员也好,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争论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困惑。这一现象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表现得极为强烈,特别是在一些全区或全国性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中反应尤为激烈。主要表现为,一线教师与以某些课改专家为代表的一部分教育科研人员对课堂教学评价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2,(10):35-37
对好课标准的探究,我们把希望寄托于教育专家与一线名师。教育专家试图从教学论角度.为好课做出一个价值判断,以期给一线教师一些方向引领。而一线名师则大多从自己的授课经验出发。以教学论映照,试图给出一个好课的标准。无疑名家对好课的论述,对我们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新的精神已逐渐为人们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是喜人的。但是,一些过去就存在的和新出现的弊端仍然影响着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引起了一线教师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自从数感被写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业的优劣。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培养学生数感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在很多时候必须有“形”作为支撑。“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徐惠珍 《福建教育》2005,(12A):44-45
用心解读.挖掘教材的价值并不等于照搬照套。教材只是一个知识载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和感悟.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运用方式。专家是权威,一线教师也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9.
任丰 《教育信息化》2005,(12X):17-17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线教师,听过许多的公开课,也和许多的信息技术老师有过交流,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新课改下一节信息技术好课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好课观     
好课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相互牖启。心走向神,不能安放,心走向物,也不能安放,一如鲁滨逊漂流到荒岛,孤零零一颗心,面向异物,何以安放?心走向心,才能找到安顿,找到归宿。好课注重的是学生心,走向教师心;教师心,走向学生心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智慧相互牖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杜存军  马国智 《考试周刊》2012,(71):184-184
常态下的教师听课是和学生坐的方向一致,面朝黑板,即面向授课者,既观其形,又闻其声。因对面坐着听课的同行和领导,授课者会竭尽其能,尽情"表演",造成很多课华而不实,作秀成分很大,以博得听课者的好评,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则忽略不计。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违背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摒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听课须坐在学生的前面,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博览》2004,(11):F002-F002
关于好课的标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孙双金先后提出过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一课成功,笑傲教坛”。多少教师因为一课成功而一举成名,“春风得意马蹄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教而优则仕;而又有多少教师因为一课“失利”而倍受冷落,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了上好公开课,多少教师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伊消  相似文献   

14.
校长要总揽学校全局,大小事务缠身,因此,很难在教学管理中事事亲历,样样过问。对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课堂情况,除了自己抽空听听个别教师的课之外,多数则是通过中层干部和对一些教师的调查了解而掌握的。当然,这些获得的情况虽也较真实,但由于是间接获得,必然有“水分”的渗透而致打折。显然,这对校长把握学校的真实的教学现状并以之谋划学校未来发展与教师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校长在繁忙之余,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课堂——学会“观课”。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曾经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知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看来,这种“滔滔讲说”在创新教学中是一大弊病了,相反学生“自奋其力,自知其知”则是在创新教学中趟出的一条阳光大道。在教学中,学生何以“自奋其力”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上一些显性因素,比如活跃的教学气氛,热烈的探讨情景,生动的表演等,而且更应关注课堂教学内涵的东西,比如效率。课堂效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效率有多大?是对一部分学生有效,还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效;二是效率有多高?即使对所有学生都有效的情况下,学生是被动发展、收效不大或偏低,还是积极、主动地发  相似文献   

17.
“一课成功,笑傲教坛”。多少教师因为一课成功而一举成名,“春风得意马蹄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教而优则仕;而又有多少教师因为一课“失利”而倍受冷落,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了上好公开课,多少教师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呢?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曾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一堂好课的标准”仍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观点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为中学历史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转换角度审视当下的历史课堂,我们发现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公平的角度,对一堂“好课”的标准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9.
建构观下好课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考试具有指挥棒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评课也是有导向功能的。如果在新世纪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 ,那么也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将提出建构观下好课的一些标准。1.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微积分教改一直是数学教改中难啃的骨头。因此 ,在美国微积分改革项目众多 ,其中普杜大学C4L项目 ,就是最有影响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具体到数学教育 ,主要是强调“学习数学的最好办法是做数学”。NCTM(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最近新开辟…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那么,怎样的课算是“好课”,虽说一堂好课难以设定绝对的标准,但总还有些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