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先进,江苏东海“水晶山庄”的老板,我国水晶行业的领军人物,目前他所经营的“水晶山庄”资产已达数千万元,你可曾知道,李先进的起家,靠的竟是他的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2.
该文探讨广州颐和山庄房地产开发中的“差别化”营销战略问题。通过颐和山庄开发短短几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差别化”战略的选择、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处理好几个关系,认为是广州颐和山庄房地产开发取得成功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可以说是建在松海之中,“长松巨壑翠千重”为山庄增添雄浑气象,“松声风入静”为山庄增添雅致情怀。松树虬枝盘旋使园林建筑的轮廓线变化多端,高耸林立的青松使山庄显得深沉而幽远。青松长绿使山庄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4.
不管风和日丽,还是阴雨霏霏,不管雨后清晨,还是夕阳西照,我总喜欢登上“锤峰落照”,饱览山庄内外的美景。 “锤峰落照”在山庄南部的山顶上,是山庄内四个高视点之一。每当我登临此亭,满眼风光,纷至沓来,审美的愉悦,不禁油然而生。于是遐想联翩,不能自制。 一 据《热河志》记载:“山庄东五里许为磐锤峰。就山庄西岭构亭,与四面云山亭相望,红轮西照,是峰迥出弧标,扬晖天际。”可见,此亭专为观赏夕照锤峰的壮丽景色  相似文献   

5.
孙德民的“山庄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即山庄 (承德 )文化特征。山庄文化是京都文化和燕赵文化的融合 ,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富的包容性 ,又有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风。这种文化特征在孙德民剧作中体现为主旋律情节、现实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6.
北枕双峰额一 “北枕双峰”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山庄内正北有座挺拔陡峭的山峰,登临北望,可见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两峰对峙,犹如宫殿门前两侧的望楼,而此峰好象是枕在两山之间。康熙登临此处,大有感触,命人在山顶建筑一亭,并为此景题额曰: 北枕双峰 在我国古代文人的笔下,以双峰为题材的诗句,是不乏其例的。诸如杜甫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朱熹的“须臾路转山更好,摩天巨刃排双峰”、庾信的“羊肠连九坂,熊耳对双峰”等等。杜甫和朱熹直接描写双峰之高之巨;庾信则以熊耳为比喻,绘出双峰对峙的雄伟而又奇特的山势。“北枕双峰”额的作者,以其自己的审美角度和着墨的侧重点,描绘出此峰及其所筑亭台威压群山的气势,体现了山庄建筑的艺术构思。 避暑山庄建筑继承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巧于因借”则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山庄内较高的峰顶上多半冠筑以亭,这是运用“因高借远”来处理园内外造景关系的具体方法。“北枕双峰”亭远借山庄外百余里处的山景,使排空屹立于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与此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胜景。康熙的题额,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景观的特  相似文献   

7.
孙德民的“山庄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城化特征,即山庄(承德)化特征。山庄化是京都化和燕赵化的融合。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富的包容性。又有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风。这种化特征在孙德民剧作中体现为主旋律情节、现实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8.
康乾御制诗在艺术成就方面不很突出,未能象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李煜的作品那样在我国绵远的诗的长河中激起炫目的波澜,这是事实。这点康熙本人也有允当的认识。例如康熙住《夏日山庄》中写道:“畏景消烦虑,吟诗续古风。野花罗槛外,山鸟满林中。云气氤氲合,莺鸣飒爽同。无能寻丽句,赋物愧难工。”乾隆在《丛碧楼口号》中写道:“底事游眸不觉宽,四围山树碧云攢。拈吟聊复酬风景,欲弃陈言戛戛难。”在《登四面云山亭子》中又写道:“山庄一至一番登,亭柱题诗岁岁增。却是陈言难尽去,清新俊逸又何曾?”但是,康熙诗并非象民国初年有人说的那样读之“令人气绝”,乾隆诗也并非象现在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值一顾”。笔者认为,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乾隆是其祖父所开创的“盛世”的承继者,一生中也不乏建树。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颇有作为的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也是颇有才情的诗人。他们身为满族皇  相似文献   

9.
一哲 《教师博览》2008,(1):14-14
在英国的朴次茅斯,有所名为格德山庄的中学。凡是进入这所学校学习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的第一堂课上都会听到一个和梦想有关的故事,这个梦想叫“格德山庄梦想”。讲的是一名曾经在格德山庄中学读书的学生的故事。这名学生7岁那年的夏天.跟随父亲从家乡朴次茅斯到肯德郡去旅游。在肯德郡。他和父亲路过一家漂亮的山庄。在他眼里,那山庄简直就是传说中漂亮的城堡。他停下来。用艳羡的目光打量着这个诱人幻想的府邸,嘴里发出啧啧的感叹。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到来,女儿雪子特别开心。当天,她会去公共汽车站接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画上一幅简单的地图。”我手里拿着明信片,寻找起中原家的山庄来。那山庄里住的是这个夏天我要教的一个名叫中原雪子的少女,还有她的妈妈。  相似文献   

11.
斗姥阁楹联一副 斗姥阁在山庄内青枫绿屿之上,南向。前额曰“慈荫天枢”。殿内额曰“巨光普润”。……并圣祖御笔。西配殿御题额曰“蓬山飞秀”。阁冠崖巅,云霄尺五,万象皆呈,如依斗极而拱北辰也。(《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八寺庙二) [解说] 斗姥阁是道家庙观,位于山庄内青枫绿屿之上,山近轩东北是仿泰山的斗姥宫而建(约建于1703—1708)正殿由康熙题名为“慈荫天枢”,殿中供奉斗姥元君。面西有配殿,乾隆题为“蓬山飞秀”。斗姥阁处于崖巅,景象壮观,如同“依斗极而拱北辰”。  相似文献   

12.
月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常用意象。人们对“月”意象的研究角度各有千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词“月”意象研究成果斐然,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剑刺时空     
〈一〉初夏,傍晚,剑神山庄。山庄建于崇山峻岭包围中的一个山谷。放眼望去,四野苍翠,寂静安宁。山谷空旷开阔,正中拔地而起一座宏伟的建筑,门前一座高五米,宽三米的巨大石碑所书“剑神山庄”显示着十五年前一代剑神赵天下在武林中的傲然地位。庄后是一片沙石铺成的广阔练武场。叶孤舟一剑在手,舞剑于场中央。此时夕阳西下,万千道霞光中,却下着一场小雨。细雨中,叶孤舟出剑,一招一式,剑招轻缓,方圆三米之内的雨珠滴滴爆裂得更细碎,映衬着夕阳的金光,在他身旁布下一道炫目的七彩雨珠网。武场边缘,他的妻子如雁一手持伞,一身雪白长裙,迎着霞光…  相似文献   

14.
我一只手拿着这样的明信片,寻找起中原家的山庄来了。下了公共汽车,谁也没有来接我,结果,我只能凭借着这张“简单的地图”,边走边找了。可是,这幅“地图”简直是谬误百出。从公共汽车站到冷杉树,不过是一段眼睛到鼻子的距离,可它画得好像比火车的一站路还要长。而对面远远的一个拐角,它却画得似乎只有两三步远。照这样子,我要走多远,才能走到山庄呢?我心里一点谱也没有。写这张明信片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从刚才起,我就有点冒火了。那山庄里住的是这个夏天我要教的一个名叫中原雪子的少女,还有她的妈妈。住到山里的别墅去…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保留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艺术,且在民间广泛流传、运用.在拿到"亲近山庄,走进山庄"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后,笔者不禁萌发了这个想法,何不以山庄为支撑点,点燃学生学习对联的激情,使学生向古典文学走近一步呢!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而得名。学校的北面是山庄著名的建筑绮望楼,东南面是我国五大关庙之一的皇家关帝庙,现代化的教学楼与山庄古建筑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7.
报恩的雪狼     
(四) 巴迪到了乌鲁木齐,找到了妈妈,好说歹说,又哭又求!哭得妈妈也心软了!不久,巴迪妈妈回来了,回到了“野狼岩”度假山庄。今天是星期六。晚上,爸爸妈妈说,要到姑姑家去商量度假山庄的事,说今晚回家要晚一些。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批评术语,文章用它来分析《民工》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女性和打工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不同生存遭际。  相似文献   

19.
杨海鹰  张彦娟  杨思博 《河北教育》2010,(12):F0002-F0002
“母校。我百年的母校,热河泉水是你新学的先河,山庄烟雨是你精神的升腾。仕进者.有进学之阶:从业者.有谋生之智能。纵横时代.你在时空中永恒……”  相似文献   

20.
中秋节     
中秋起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