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2.
1922年,艾略特(1888—1965)的长诗《荒原》问世。它以恢宏的史诗气度和神秘的宗教意识,对战后的欧洲社会图景进行了象征主义的描绘,集中地体现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危机。尽管全诗大量使用了神话和典故,且晦涩朦胧,但只要深入其历史的跨度中,以审美的人性体验去感悟它,便会发现:《荒原》正是现代人“荒原意识”的巅峰性传达,那哀婉悲凉的象征旋律,奏响了永恒循环的乐章以及无望中寻求再生的余音。正如全诗的“题词”所画龙点睛地阐明的主题:“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儿(译注:女先知)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儿,你要什么?’的…  相似文献   

3.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写于1987年的小说《荒原蚁丘》被称为"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对话性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典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文章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对话性来解读文本,表明其研究价值:对话是改变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是构建和平、秩序的和谐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惊天战神》以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为主角进行改编,影片在华丽视觉冲击的背后,存在着故事讲述脱离原型、缺乏创造力、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塑造力度不够等弊端。本文以此为类型电影代表,力求在剖析其弊端的同时,探讨神话题材电影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荒原蚁丘》女主人公比阿特丽丝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比阿特丽丝在复杂语境下突围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荒原蚁丘》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形式。文章主要分析了《荒原蚁丘》在叙事视角和叙事主题两个方面的陌生化效果,揭示小说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混合倒叙、多层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荒原狼》作为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浓郁的象征意味在当时那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引导人们探寻精神出路.庄子思想对黑塞影响较深,这在《荒原狼》中的文化反思、人性批判和生死思索等方面均有体现.可以说,《荒原狼》彰显出黑塞利用东方哲学来解决西方精神危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一切文艺的源泉。只有植根于生活,并赋与高尚的理想,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品,综观世界上优秀的作品,它们或表现人的伟大,如《老人与海》(海明威);或歌颂生的欲望如《人和狼的搏斗》(杰克·伦敦)。然而,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小说家之一的微拉·凯瑟,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解读托﹒斯﹒艾略特《荒原》。通过比较艾略特诗歌创作理论"客观对应物"和符号学的契合,分析诗中符号的能指(形象)、所指(概念)、和符号相关的语境、解释者等,探讨诗人用传统文明解救现代荒芜,用现代艺术方式发扬传统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T.S.艾略特被公认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但他的代表作《荒原》中将生死边界消融、宗教理想融合的观点体现了后现代所弘扬的多元统一的理念。而缺乏中心情节的断片式呈现,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复制拼贴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结构》是土木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文学也促进了神话的有效传播。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塑造了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神话形象安雪儿,她经历了由人人敬畏的神话一夜之间成为平常人的命运巨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主要探讨了社会日益文明和进步的当下人们传统美好的人性不断丧失的一种现实。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风气的改善,神话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仍是文学表现所需要的重要题材以及文学创造的思维源泉,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遗产。  相似文献   

15.
徐兆寿是一位集学者和作家于一身的甘肃当代优秀的写作者,其长篇小说《荒原问道》出版发行以来,因为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多样的艺术趣味,引发了文坛内外热烈的反响。2014年9月25日上午,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出版社和西北师范大学邀请了时下一些极为活跃和极富声誉的国内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二楼大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研讨会上,围绕着作家写作所反映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主题表达、学者的思想和诗人的抒情的结合以及长篇小说的艺术探索等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给人启示的命题和思考。为了扩大《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社会影响力,经与作者沟通,本期学报摘录并编发其中的一些重要发言,目的在于借此宣传当代甘肃创作的成绩,促使更多的人对于甘肃乃至更大的西部作家创作从学理上进行更为深入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的美国文学背景出发,对小说<白鲸>所展现的美利坚民族文化色彩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认为<白鲸>突破了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化传统,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美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谱写了一部美利坚民族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17.
摘要: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综合表现,神话的文学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起着一种潜移默化作用。石头神话与玄女神话不仅对《水浒传》的主题倾向、好汉们的思想行为起着内在的规定性,而且在结构上使全书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内在的稳定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荒原》是特.斯.艾略特的著名诗歌,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原型批评是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运用原型批评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解读,是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同时也是对艾略特面对战后西方社会遭遇到的危机,积极为之寻找出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天问>与中国上古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问>中涉及我国上古神话内容的有七十多问,其中大多是关于自然神话和自然社会性神话的.屈原作为一位熟悉和热爱神话的诗人,在<天问>中质疑了中国上古的大部分著名神话,表现了作者以怀疑的精神走出神话、以哲学的精神思考神话的态度.本文梳理了<天问>中涉及的中国上古神话的内容,并求解屈原质疑神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神话研究中,学者们多认为<山海经>中的半人半兽之神是原始图腾的发展,是原始宗教的显现,其实并不尽然.实际上<山海经>中的许多半人半兽之神是在战国中后期历史神话化运动的影响下由神仙方士造作而成的,是他们游说诸侯、宣传不死思想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