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红云 《文教资料》2009,(10):86-88
清末民初的留日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然而却出现了留学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留日学生集体归国事件时有发生,达13次之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反对日本社会对留学生的限制和歧视,中国近代留日运动在战败中开端,留学生感受最深的自然是战败国的屈辱;然而日本朝野对留学生的歧视和限制却无处不在,强烈地刺激了留日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二是革命反清,追求民主共和.革命排满成为东渡日本的主要目的.留日学生成为当时中国革命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三是抗议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中国成为日本首要的侵略目标,促使了留日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激起了他们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败后,为挽救扁朽衰败的清王朝,清政府派遣大量青年去日本学习,人数最多时接近两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留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留日学生在日本主要以学习政法科、教育科和军事科为主,他们回国后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做出了巨走贡献。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千余名中国留学生滞留日本求学深造。民国政府对留日学生政治上不信任、生活上不救济,致使学生沦为"胜利的弃儿",对留日学生而言,现实中的距离感与抗战胜利带来对民国政府的亲近感同在。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解放事业的推进,自二二八事件起留日学生开始批判民国政府。新中国成立,绝大多数留日学生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新中国。  相似文献   

5.
从1896年春,清政府正式往日本派了13名留日学生起,至今整整100年了.百年中,大约有10万人赴日留学.从1896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50年间,留日生约5万多;此后的50年,尤其是近15年.留日生又有4万多.百年中有10万人的庞大的中国留学生队伍去学习和研究日本,自然对中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探讨近百年中国留日生的走向及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就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始于鸦片战争,留学生群体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留美幼童、福建船政学堂赴欧学生和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通过介绍和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末,国内兴起留学日本的热潮,留学生管理工作在人员任命、机构设置、管理规程等方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留学生选派资格管理、思想管控以及学业成绩、转学和请假等学业管理规范构成了留学生监管的主要内容.政府从留学生考核、奖励和任用等方面加强了对归国留日学生管理.清末留日学生管理由初步尝试到日趋完善,既有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又有值得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8.
宫崎滔天不仅是孙中山的“知友”和得力助手,也是中国留日学生真诚的朋友。他在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奔走始终不懈”的过程中,与中国留日学生交往密切,并肩战斗,结下了深情厚谊。20世纪初,大批满怀爱国热情的中国留学生,“为国家前途寻出路”,纷纷负笈东渡日本留学,掀起了中国空前的留日学生运动高潮。1905——1906年,多达8千余名中国留日学生涌向日本。其中不仅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化的引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无论其引导者是支持还是反对皇权。对于清政权,留学生是革命派还是支持派,取决于他们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即清政权是否能够强大或是无可救药。19世纪的最后20年,传统的士绅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仍然希望改革清政府,但到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坚信推翻清朝统治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手段。他们在留学期间,支持或是反对其留学国家只是他们个人经历的部分结果,而中国与东道主国家的全面关系则更具重要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和中美相对友好的关系是留美幼童支持美国而留日学生反对日本的更具决定性的原因。留学生没有盲目热爱或仇恨所留学国家,他们是客观公正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相似文献   

10.
留日学生: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主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初至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人主要通过中国留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以后至中共成立,中国留日学生仍是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主媒介,中国留日学生主要借助翻译出版,创办报刊、杂志、宣传日本马克思主义所了解的社会主义,并运用带有日式色彩的社会主义分析问题进行思想论战,中共成立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成为运动,传播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至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人主要通过中国留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以后至中共成立,中国留日学生仍是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主媒介.中国留日学生主要借助翻译出版,创办报刊、杂志、宣传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所了解的社会主义,并运用带有日式色彩的社会主义分析问题进行思想论战.中共成立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成为运动,传播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12.
《留东外史》是中国留学生文学的开山之作,因为书中充斥着对留日学生嫖妓的描写,自诞生以来备受误读和诟病。其实作者描写中国留学生嫖妓,是为了炮制一个日本“卖淫国神话”,隐藏着把日本“妓女化”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性政治”意味。作者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感情,和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戊戌政变后排满革命舆论渐成主流.从地理空间上看,其时东京、横滨等地是革命舆论的中心.早期两湖留日学生及革命派人士筹办《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利用东京、横滨等地与长沙、武汉等媒介网络广泛建构革命舆论.分析两湖留日学生刊物,可见近代革命在地理空间有重要表现,地缘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地方行省办的报刊以及日本留学生在域外办的中国行省报刊,都印证了这一点,这决定中国近代报刊既有同乡意识,也有全国目光.留日报刊对政治建构及革命话语呈现的媒介镜像,特别是其中传播的政治想象及排满革命等民族主义情绪,其后果波及辛亥革命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4.
归国留美学生与留日学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政治见解上也有较大差异:留美留日学生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但在中国振兴道路的选择上,留美学生重视实业救国,留日学生重视社会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留美学生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留日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在对留学国的态度上,留美学生多对美采取亲和态度,留日学生则有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差异,与清政府的留学政策,留学国对学生的政策以及留学生留学际遇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至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人主要通过中国留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以后至中共成立, 中国留日学生仍是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主媒介。中国留日学生主要借助翻译出版,创办报刊、杂志、宣传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所了解的社会主义,并运用带有日式色彩的社会主义分析问题进行思想论战。中共成立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成为运动,传播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部省近日发表的统计指出,去年5月1日最新调查的外国留日学生总数达55755人,创最高纪录。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高居首位,约26000人,韩国以约12000人排名第2,台湾以约4000人位居第3,马来西亚和印尼分居第4和第5,前5名的排名和前一年维持不变。文部省分析指出,外国留学生中亚洲地区出身者高达九成,留学生的增加除与日本加大对私费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力度有关外,也是亚洲经济好转的结果。中国大陆留日学生逾2.6万@申讯  相似文献   

17.
钩沉     
●1905年11月2日日本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徇清廷要求,颁布《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中国留日学生到1905年已增至8000人,革命倾向日趋强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力谋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束。4月,文部省就曾训令各有关学校校长,声称清国  相似文献   

18.
(一)《顺天时报》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905年7月16日)号《在日中国留学生》(其一)记载“至丁酉[1897年]四月,浙江省之陈琨、何橘时两名初留学于日本。是实为遣日留学生之嚆矢焉”,陈馄、何橘时现在东京帝国大学工材修学。这一记载是限于所见在同时代的中国记录类中言及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史的较早的记载之一。据东京大学百年史编集委员会编《东京大学百年史》通史二(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之所见,“作为本科生入学的留学生的最初年份在(明治)三十九年”,清国留日学生的本科生在次年,最初是六名数额的留学生,在此以前仅…  相似文献   

19.
1905年夏秋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又恰值日俄战争结束,双方于8月间在美国朴茨茅斯订立以重新分割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为内容的和约。为了诱胁清政府按日俄所订和约,将沙俄割占的土地、铁路、矿藏等从速转让,日本政府遂以颁布“取缔规则”为诱饵,表示顺应清政府约束留日学生革命活动的意愿。“取缔规则”于11月公布,即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反感;特别是对其中九、十两条,更持反对态度,因而由留学生总会具禀,呈请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本政府交涉,将九、十两条取销。日本政府不允。各学校留学生即相继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因伤时感事,愤激不能自解,投海自尽,从而激起留学生的更大愤慨,决心集体回国。陆续离日返国的达2000多人。嗣因一部分留学生持不同意见,倾向于忍辱负重,认为不宜轻言返国,相约组织“维持留学生同志会”。力倡罢课返国者,则成立“联合会”。两派学生各申己见,辩论不休,到1905年底至1906年初,由于日本各学校当局相继劝谕学生返校复课,又传闻清廷将派员来日调查事件真象,并进行调解。于是,东京留学生遂于1906年1月11日集会协商,议定13日起照常上课。“取缔规则”也就没有实行。日本历史学家永井算已认为,“反取缔规则”的斗争是留日学生对日本逐渐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提高了警戒,并试图与之对抗,而且也果敢地同急于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以图自保的西太后政府决战。这是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1905年夏秋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又恰值日俄战争结束,双方于8月间在美国朴茨茅斯订立以重新分割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为内容的和约。为了诱胁清政府按日俄所订和约,将沙俄割占的土地、铁路、矿藏等从速转让,日本政府遂以颁布“取缔规则”为诱饵,表示顺应清政府约束留日学生革命活动的意愿。“取缔规则”于11月公布,即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反感;特别是对其中九、十两条,更持反对态度,因而由留学生总会具禀,呈请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本政府交涉,将九、十两条取销。日本政府不允。各学校留学生即相继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因伤时感事,愤激不能自解,投海自尽,从而激起留学生的更大愤慨,决心集体回国。陆续离日返国的达2000多入。嗣因一部分留学生持不同意见,倾向于忍辱负重,认为不宜轻言返国,相约组织“维持留学生同志会”。力倡罢课返国者,则成立“联合会”。两派学生各申己见,辩论不休,到1905年底至1906年初,由于日本各学校当局相继劝谕学生返校复课,又传闻清廷将派员来日调查事件真象,并进行调解。于是,东京留学生遂于1906年1月11日集会协商,议定13日起照常上课。“取缔规则”也就没有实行。日本历史学家永井算已认为,“反取缔规则”的斗争是留日学生对日本逐渐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提高了警戒,并试图与之对抗,而且也果敢地同急于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以图自保的西太后政府决战。这是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