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手     
佛手为柑橘属植物,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佛手与原种性能相似但果实长形,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其裂数即代表心皮之数。裂纹如拳者称拳佛手,张开如指者叫做开佛手。佛手是形、色、香  相似文献   

2.
马勋 《科技文萃》2001,(5):82-83
佛手,又名"佛手柑",是我国特有植物枸橼的变种,果实长形似拳或张开如指,成熟后果皮金黄色,极芳香,可提取高级香料。果入药有理气止痛、消食化痰之功效。民间常用白酒浸泡佛手果饮用,用于治疗胃病及胸腹胀痛等症。园林中多用于盆栽观赏,尤其在新春佳节,室内摆放1~2盆佛手,在绿叶衬托下的金黄色果实,格外典雅,可为节日增添无穷的乐趣。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多有栽培。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果实     
形若佛手佛手 柑又名九爪木,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佛手柑的叶色苍翠,四季常青。它的果实活像一只祈祷求佛的手,妙趣横生。在中国浙江一带,有一种“金佛手”,色泽金黄,香气浓郁,象征着幸福快乐、财富和长寿。  相似文献   

4.
“采”作动词时,与“彩”无需区别,因为“彩”不能作动词。在表示色彩时,采、彩有形、神之别。偏于形的.用“彩”,如剪彩的彩是指彩绸,彩排的彩是指化妆.挂彩的彩是指流血,中彩的彩是指博具的胜色;偏于神的,用“采”,如采、神采、风采、丰采、精采、  相似文献   

5.
围棋之称,别名甚多,无不与修辞有关。例说如下:借围棋之形代称其名。围棋棋盘为方形,棋子、棋盒为圆形,故以“方圆”名之。借围棋棋子之色代称其名。围棋棋子分黑白两色,故以“黑白”名之。借围棋棋子之色形喻称其名。黑棋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女子有画眉之习俗,《汉书》有张敞为妇画眉之记载。“画眉”,色用“石黛”,故云“黛眉”;“画眉”,状如“蛾须”,故又云“翠蛾”。“黛眉”写色,“翠蛾”状形,二者实乃“同物异称”。“黛眉”之色和“翠蛾”之形,合二而一,概括为常语——“蛾眉”,并以此来借代“美女”。此种借代最早见之于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相似文献   

7.
游僧卖药     
河间有游僧①,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②,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③。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会有讲学者,阴作讼牒④,为人所讦。到官昂然...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为什么称内家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人们习惯上称作内家拳,或连称为武当内家拳.但是.它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呢?“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四明(今浙江宁波市)地方的一位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由王上溯七代为开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云:“……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或作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张三峰……”(按;比指北宋之张三峰,有称南宋、元明之武当丹士,乃名张三丰.后后之张三丰承前张三峰之武技,并吸收释道二家拳技内功之长,开创武当内拳派).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日久,但黄氏之说似执“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的“静”者为“内”,“动”之“犯者”为“外”的敌我对象和技击特征而定.  相似文献   

9.
阅 读 下 面 一 段 文 言 文 , 完 成 1-5 题 。 前 怪 石 供 ① 苏轼 《 禹 贡 》 : “ 青 州 有 铅 、 ② 松 、 怪 石 。” 解 者 曰 : “ 怪 石 , 石 似 玉 者 。” 今 齐 安 江 上 往 往 得 美 石 , 与 玉 无 辨 , 多 红 黄 白 色 , 其 文 如 人 指 上 螺 , 精 明 可 爱 , 虽 巧 者 以 意 绘 画 有 不 能 及 , 岂 古 所 谓“ 怪 石 ” 者 耶 ? 凡 物 之 丑 好 , 生 于 相 形 , 吾 未 知 其 果 安 在 也 。 使 世 间 石 皆 若 此 , 则 今 之 凡 石 复 为 “ 怪 ” 矣 。 海 外 有 形 语 之 国 , 口 …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臣”字其字形有两个源头:“臣”象人被束缚之形是造字之本义,“臣”由“缚”而“牵”,由“牵”而称被牵者为“臣”,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奴虏、卧仆”等义;而“臣”象竖目之形则是一种讹传。  相似文献   

11.
“干、戈、矛、槊、戟”都是古代的兵器, 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干,一种抵挡刀剑的兵器。《尔雅·释言》:“干,扦也。”又称盾或橹。古时关东称干,关西称盾;小者称干,大者称橹。《过秦论》中“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橹”即指此。干有木制、草制、铜制、藤制,其形圆或近圆,外突内虚,有柄,可用手挽持。《鸿门  相似文献   

12.
<正>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相似文献   

13.
史称上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花大而色深者称木芍药。汉代以牡丹为木芍药,唐武则天以后始盛,最著者有姚黄魏紫。开元、天宝年间,禁中皆呼木芍药为牡丹,盛行于长安。至宋代,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自唐迄宋,即有花王之誉。晚唐皮日休《牡丹》诗有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宋欧阳修《花品》说:“他花皆连用本名,至牡丹则不名,直日花,其意谓天下真  相似文献   

14.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指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在学科整合的大趋势下,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充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有意识地挖掘新教材中的“数”与“形”,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0·1 汉语中有一部分词语是采用比喻手法选择语素构造出来的。这部分词语可分两类。一类是全喻式的,如“佛手”、“鸡眼”、“猴头”、“龙眼”、“壁虎”、“仙人掌”等,都采用借喻方式构成,以整个词显示喻体,而本体并不出现,字面不能明显地透出实际意义。如“佛手”并非神佛的手,而是指一种柑桔类植物,因为这种植物的形状象神佛半握着的手,所以就将它命名为“佛手”。另一类是半喻式的。其中有的喻体语素在前,本体语素在后。如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对“其船背稍夷”的注释为:“船顶很平。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无疑,编者把“船背”理解为“船顶”。我认为这是误解,应作“船底”解更为合理。理由如下:其一,原解不合事理。这里的“船顶”显然指船舱的顶部。课文前面有言:“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即箬竹做成的船篷。但它并非雕刻者另取箬竹为之,而是“因势象形”,模拟箬竹的样子。那么,观者何以辨出是竹非木?我想根据只有一个——竹节。另外,竹子形圆,部开后也是弓状,用它拼成船篷,中间定有间缝。即便剖成条状相拼,也沟壑难填,如竹席、竹垫等…  相似文献   

17.
国都即一国之首都。先秦文献中,国都常简称为“国”。如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此句中的“国”即指楚国国都“郢”。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判断句有哪些特点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不用 判断词“是”的。表判断的句 子,有其固有的格式。常见的形 式有四种。1、……也;2、……者……也;3、……者……;4、……。(无“者”、“也”)第一种谓语后边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如:“张骞,汉中人也。”译为“张骞是汉中人。”第二种,主语后边加“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这种形式的判断最为明显。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第三种是主语后边有“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但谓语后无“也”字。如“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它的判断意味没有前两种强。第四种,既无“者”复指,提顿,也无“也”帮助判断。如“荀卿,赵人。”判断的意味更弱些了,是一种解释性句子,仍是判断句。 表示否定的判断就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非”。这里要注意,“非”是对整个谓语判断的否定,而不能看作是仅对其一部分的否定。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非”不只是对“士”的否定,而是对“士之怒”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数形结合,往往考虑的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形”中觅“数”、“数”上构“形”当中,通过相互转化,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函数、向量、集合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即通常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都是些独体字,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这些字所象之形,所指之事,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一般是象形字)组合成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据统计也不过一千多字,但如果能很好地理解了它的组合为义的造字特点,对文字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汉字造字法中最重要的要数“形声”。“形”,指的是形旁,也叫意符;其作用在于指出字的类属,如以“言、土、火、金、木”等为形旁的字,一般是表示这一类字分别与语言、土地、光热、金属和树木等意义有关;“声”,指的是声旁,或称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如“竽、枝、功、饱、盒、妈、鲳”等字的声旁“于、支、工、包、合、马、昌”则分别起了这些字的标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