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一般报刊,对各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往往称为“内阁”。不管是首相制或者是总理制,当它们组成政府部门的核心时,总称之为“组阁”。为什么要译成“内阁”?内阁这个词有什么出典呢?笔者略作考察,试言其始末。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般报刊,对各国统治阶级的最高行政机关,往往称为“内阁”。不管是首相制或者是总理制,当他们组成政府部门的核心时,总称之为“组阁”。为什么要译成“内阁”?内阁这个词有什么出典呢?笔者略作考查,试言其始末。最早是在唐玄宗时,开始在宫廷内阁设置翰林学士,这原是一般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不计官阶,也无官署,只是在宫廷内的学士院住宿,以待皇帝不时宣召,代皇帝起草文件。当时李白就任过这个官衔。直到唐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这个职务才日趋重要,由于兼有顾问、幕宾、清客的身份,整天不离皇帝左右,常有进言的机会,有希…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课本在谈及中国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官僚机构问题时,曾涉及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二府”、“内阁”及“军机处”等官僚体制,这些机构是怎样确立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本文结合中学课本,进行一些分析、综述。 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第一次走向统一,新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也随之在全国范围里得以确立和推行。它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在皇帝统辖下实行中央、地方两级制。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  相似文献   

4.
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虽然实际上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有很大不同,但内阁大学士毕竟拥有宰相的相当一部分权力,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内阁阁臣目之为宰相,把“入阁”与“拜相”看作是同义语.内阁地位既如此重要,阁臣的选任就成为明代一项重要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5.
责任内阁制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近代国人在中国实行政治现代化的尝试。唐绍仪内阁倒台原因,主要是他任总理期间,与袁世凯、内阁要员、部分议员、帝国主义等关系紧张:更是近代中国不具备实行政治现代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内阁之制并不陌生 ,大清会典将之列为第二门 ,然其在清之重要性却远不及被书之位次。内阁之制存在于明清时期。明时内阁经历了建立、发展、鼎盛的各个阶段 ,到清建立以后 ,由于执行“参汉酌金”的政策 ,故尔仿明建立内阁 ,但此内阁却异于彼内阁。康熙朝和乾隆朝会典详细阐述了内阁的主要职掌 ,从这些职掌可以析出内阁四个特点 :(一 )具有秘书班子的特点清时内阁承担着秘书的工作 ,负责撰拟皇帝登极贺表 ,拟写恩诏 ,敬写坛、庙、陵、寝、神碑、匾额、对联、敕赐一应牌匾。恭拟尊谥、册谥 ,撰拟上徽号、尊号 ;选拟皇太子、太子、皇孙名、诸王…  相似文献   

7.
满清入关以后,在中枢机构设置上沿袭了明代的内阁制度,但"沿明制"并非清代阁制度渊源的全部。清代内阁有其自身内部机构的制度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期的文馆,由文馆而内三院,再由内三院发展为内阁。或者说,清代内阁是后金政权自身机构的发展与明制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18世纪英国内阁制度和同时期中国清代内阁制度的不同点”时,根据学生的举手情况,教师点名叫了甲、乙、丙三位学生来谈这个问题。轮到丙时,丙磨蹭了一会,说:“英国内阁有行政权力,中国清代的内阁好像没有这个权力。”教师听了,马上评价道:“不错,连丙同学都分析得这么好,说明他这次是认真思考了。”丙霎时满脸通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是如何实现首相和议会相互制约的呢?2008年版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36页:"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  相似文献   

10.
一、班级管理“内阁”制的出台背景 班干部队伍是一个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因此,培养一支素质高、作风好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罗斯福时代,美国黑人的政治力量显著增高,参与联邦政府决策的黑人数量不断增多,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36年夏季,“联邦黑人事务委员会”或曰“黑人内阁”出现。“黑人内阁”的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广大黑人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它本身也成为黑人政治成就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明朝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从小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他刚10岁,参加家乡江陵童子试。当时,湖北巡抚顾磷正在此地视察,应邀参加了童试观看。顾磷见一个小孩子眉清目秀,乖巧可爱,就唤他到身边,问:“你叫什么名字?”“张居正。”“好啊!既然幼苗居正,将来准能成才!  相似文献   

13.
九、清代职官清代初期,实行满族特有的“旗”制,另按明代制度进行统治。雍正、乾隆两代,逐步调整,才形成一个新的官僚体制。(一)中央官制(行军机处制)(1)内阁设大学士若干人,一般皆有职无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都要向联邦内阁提交一份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起草的职业教育年度报告。1993年3月,经联邦内阁讨论并通过的《1993年职业教育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情况。笔者根据报告的有关内容,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位置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成绩的评定由传统的“分数制”改为现在的“等级制”。“等级制”实施以来,得到了什么收益,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究竟是否优于“分数制”的评定方法,值得我们思考!首先,从评定等级制的方法来看,很多等级制的评定实际上是分数制的变相演变。学校评定成绩时大凡规定几分至几分属“优”,几分至几分属“良”等。这不就是变相的“分数制”吗?  相似文献   

16.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策源地,以法西斯军部为中心的内阁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决策机构。在八年侵华战争中随着侵华战争计划的破产,日本内阁曾频繁更动几次,但它终归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本文拟对当时日本内阁的嬗变作一探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从近卫内阁发动七七事变,直至铃木内阁日本法西斯败亡,共发生九次大的“阁潮”。而这种“阁潮”,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致,实际上是和对侵华战争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18.
一■口内阁与大恐慌田中内阁的赤裸裸的侵略政策,由于中国人民的抵抗和日本人民的坚强反对,不得不作一时的后退,于是乃有1929年七月内阁总辞职之举,而出现了民政党的滨口雄幸内阁。出任外相的是币原喜重郞。这个新内阁所标榜的施政方针是:协调外交、“紧缩”与产业合理化、解除对黄金输出的禁止(以下简称“金解禁”)。滨口内阁的所谓“紧缩”,是借处理金融恐慌为名,把国库的金钱给独占大资本大分而特分,随后再掉转头来,来一下削减国家预算、  相似文献   

19.
在熟悉景泰蓝的六道制作工序时,我着重抓住第一道工序——制胎这一段,让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图示文字。即参照文字说明,将其说明对象用图表示出来,从而把握说明对象的具体形象,达到阅读目的。 首先我引导说:“第一道工序是制胎,那么,什么是制胎?如何制胎?”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与宪政影响下产生的清末内阁,基本上是按照西方内阁建制所组构的一种新内阁,虽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较为浓厚的封建色彩,但本质上已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旧内阁,其在立宪依据及阁制的组构等方面,反映了封建专制政体向近代立宪政体趋动的一种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