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磊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19-20
斯密和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之间存在着个人与国家、分工与合作、个人生产力与国家生产力、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方面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是零散的、没有关联的,而是浑然一体、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同时,这些差异之间也存在着层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问题”的再认与消解,试图说明经济人出于利己动机的市场交换行为,能够促进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达到共赢的效果,力求揭示正确对待“亚当.斯密问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功能是教育的原始功能,古典教育开始同经济功能背离,更多地关注道德功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突出了教育的人文功能,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创立古典经济学的同时,也促成了教育向经济功能的复归和现代教育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黄谋财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4,22(2):4-5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涵。它产生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光芒四射,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对之运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聂文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3):9-13
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产生亚当·斯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斯密本人对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把握存在着矛盾。准确揭示斯密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真实看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亚当·斯密问题和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生利分利思想是其新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汲取亚当·斯密国民财富创造分配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强国富民经济思想。它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在内涵、外延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考察二者的异同,对于揭示梁启超生利分利思想的流变及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涵。它产生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光芒四射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对之运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贾振香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3):21-23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两者有其连续性和共同点,具体表现为:思路的一致性;内容的继承性和特色的相近性。同时两者又有其非连续性和不同点,即研究重点不同;理论特征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和理论风格不同。通过比较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问题"的澄明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4):40-43
"亚当·斯密问题"之所以引起学术界长达百年的兴趣与论争,实则在于其自身所蕴涵的现实世界中人们利益需要与道德需要的分离与偏颇,而斯密问题能否被真正解决,对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以及人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安身立命都具有根本的意义。文章在对"亚当·斯密问题"进行澄明与解读之后提出,中国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斯密所理想的在道德基础之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好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斯密“贫困多育,富裕少育”说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亚当·斯密提出的“贫困多育,富裕少育”的生育理论反映了近代以来人口增殖的实际状况。本文认为其理由是:第一,人类愈贫困,生育的自然状态愈严重,必然导致多育;第二,人类愈贫困,对劳动力的需求愈大,从而引起多育;第三,人类愈贫困,抚养子女的费用愈低,也会鼓励生育。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制度伦理思想主要有: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制度产生的目的在于防止伤害;制度应是有效率的;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正义,个人拥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自由优于平等;但是,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给予同情。亚当·斯密的制度伦理思想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正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斯密的“自然秩序”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人”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微观基础,“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看得见的手”则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阳海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04-108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认为,自利与利他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自利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在《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是由于经济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不表明斯密对人性的看法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同情理论是斯密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核心。同情这种情感根据合宜性原则对他人和自我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在成就个人美德的同时,也促成了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正是基于同情,斯密也力图为实现市场社会秩序的理想图景提供一种合理性证明。 相似文献
15.
杨军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3-75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一面旗帜。在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我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市场主体建设、理论研究开展和政府行为实施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视野中的"经济人"具有按照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征,然而,这种"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存在着固有的道德限度,同时还蕴涵着深厚的伦理价值,不但成就了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初根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4):23-27
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功利主义色彩 ,它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点 ;通过对“经济人”假设 ,“看不见的手”的命题等方面的论证 ,可以看出所谓“斯密难题”是一个不合理的立论 相似文献
18.
姜喜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3):90-94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19.
黄泽海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11-13
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它既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科学体系,又是在吸收中外经济伦理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研究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折射出闪耀的伦理关怀的光芒和高尚的经济道德人格。这些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