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永华  刘朋 《新闻界》2015,(3):46-47
<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903年重建后党内形成了两个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在如何进行革命斗争方面存在分歧。1905年10月1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宣布俄国实行君主立宪,确保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俄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别在国内公开出版了合法的报纸《新生活报》(Новаяжизнь)和《开端报》  相似文献   

2.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0):67-68
《前进报》(Вперёд)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第一家机关报,由列宁任主编。《前进报》创办之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新《火星报》(Искра)实际上被党内的孟什维克派掌握,布尔什维克派没有表达本派观点的报纸,于是在列宁的提议下创办了《前进报》。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3):97-98
<正>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少数派)。二大后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机关报新《火星报》由孟什维克派掌握,禁止党的印刷所排版多数派的小册子,拒绝国外多数派和国内一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把多数派的书刊运到俄国的建议;新《火星报》也不给布尔什维克派同等的发表意见的机会。于是,多数派提出要"创办自己的机关报"来自卫,这个机关报就是《前进报》(Впередъ)。  相似文献   

4.
赵永华  邢奕 《新闻前哨》2011,(12):100-100
《前进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第一家机关报,1904年12月22日(公历1905年1月4日)在日内瓦创刊,由列宁任主编。《前进报》创办之前,布尔什维克没有自己的机关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所掌握,于是布尔什维克派创办了这份表达自己观点的报纸。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该党形成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5.
列宁1903-1916年期间,多次论述了党内思想交流的原则,即批评自由,行动一致。1906年6月2日(俄历5月20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公开报纸《浪潮报》上发表的《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他这方面的思想。这篇文章的写作起因,在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孟什维克派委员占多数)散发的一份中央委员会决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民主党人报》(Coциалдёмократ,1908—1917)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秘密发行的中央机关报,1912年以后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机关报。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孟什维克内部出现了一个主张放弃革命、取消秘密组织以换取合法地位的政治派别,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1):96-97
<正>列宁于1912年8月6日(俄历7月24日)致《涅瓦明星报》(Невскаязвезда)编辑部的信,是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的名篇之一。该文中译文1200多字,收入《列宁全集》第2版46卷113-115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12年初,同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裂两个独立的党,党的名称相同,后面加上布尔什维克或孟什维克字样。当时孟什维克党内出现一种观点,要求取消秘密斗  相似文献   

8.
赵永华  牛伟坤 《新闻界》2012,(14):77-78
1905年4月12日-27日(公历4月25日-5月10日),由党内布尔什维克派组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孟什维克拒绝参加伦敦的“三大”,几乎同时在日内瓦召开了他们认可的党的“三大”.伦敦的“三大”不承认党的“二大”确认的新《火星报》是党的中央机关报,确认即将创办的《无产者报》(Пролeтaрий)为党中央机关报.  相似文献   

9.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宣传战线上采取的第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立即封闭反动的资产阶级报刊(包括敌视革命政权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报刊)。1917年11月9日,列宁作为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签署、颁布了《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指出:“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最强大的武器之一。特别是在新的工农政权刚刚确立的关键时刻,不能让这种武器完全留在敌人的手中,因为正是在这种时刻,这种武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中国政府派军队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到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也没有派人来华从事宣传.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设立苏联出版节(Деньсоветскойпечати)的最早倡议起源于1914年4月3日(俄历3月21日)《真理之路报》(《真理报》被查封后改换的名称)发表了"一群真理派"的公开信,要求宣布把1914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真理报》出版两周年纪念日为"工人出版节",目的是把广大劳动群众团结在布尔什维克报纸的周围以及为报纸募集资金。俄国的出版节是在每年的1月13日(公历),以纪念1703年1月13日(俄历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的俄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不要掩饰知识上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人以为新闻记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像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有些记者受虚荣心的驱使,往往不肯承认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俄国“十月革命”以前,新闻界有一个派别,叫“苏伏林派”,这一派新闻记者的座右铭是:“记者如果不能事事都懂,至少也应当装作全都知道的样子。”其实,新闻记者的知识缺陷是非常明显的。一、新闻记者在知识的广度方面存有缺陷。记者以社会为舞台,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列宁关于“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和与此对应的列宁提出并实践的“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的党内思想交流原则。这两个概念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具有普遍意义。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也是普通人。囿于他自己同时处于具体党内的派别之中,在贯彻他自己提出的以上原则时,会受到派别利益、环境氛围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双重标准,但他努力在党的法权规范内考虑问题的意识也清晰可见。对此可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俄国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列宁多次在党代会确认的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以外,另立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会和本派的中央党报编辑部,这里有党初创时期党内各派均缺少党规意识的历史原因,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5)
<正>《新生活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在俄国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份合法报纸。1905年初,俄国爆发了第一次民主革命,沙俄政府于当年10月30日(俄历10月17日)颁布了《十月十七日宣言》,宣布公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政党合法化。在此背景下,俄国各政党的报刊纷纷从地下或国外出版变为在国内公开、合法地出版,以增强其政治影响。虽然《宣言》规定了出版自由,但按照规定,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5):103-104
<正>"舌头自由"(свободойязыка)是列宁关于党内言论出版自由的一种有些戏谑但又很严肃的喻证,指在党的纲领范围内和党章规定的条件内,党内不同派别的代表都有权利参加党的代表大会,党的秘密运输机构有责任运送批评党的工作的党内书刊。这一喻证最早出现在列宁1904年7月所写《我们争取什么?(告全党书)》一文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98年,由于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很快被沙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6):75-76
这是国际共运历史上关于出版自由认识的一次带有转折性质的争论.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堡发生著名的十月革命,与此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和立法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三个社会主义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参与了新政权.然而一开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内部就出版问题发生了争论.  相似文献   

17.
韦伯对俄国不久的将来的前途是悲观的。他在文章中赞赏地方分权主义、立宪主义的自由主义派,但也指出,要真正在俄国建立民主体制非常困难,尚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存在经济结构、民族分裂等很多社会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漫谈翻译类书稿的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青年学者高山杉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署名网文,给《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奇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一书挑错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网友的  相似文献   

19.
梁超 《出版科学》2021,29(1):63-72
出版业的服务化转型在最近几年成为热点,图书营销理论需要随之创新.本文首先提出出版服务营销学这一学科名称,其次将可借鉴的服务营销学理论体系划分为服务逻辑派、服务质量派、顾客价值派与顾客关系派四大类,并初步建构出版服务营销学的理论体系,最后归纳当代出版服务营销实践的九个特定领域,以备将来将其融入该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出版工作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出版工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展开为:1.出版性质论。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邓小平说: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所谓超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