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沉迷是当今社会一个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世界性难题。未成年人手机沉迷表现出手机游戏成瘾、手机视频迷恋、手机社交依赖和手机学习异化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发展,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化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诱发心理疾病;捷径化使用手机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积极学习体验,弱化学习力;无序性沉迷手机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与不良人群的机会,引发失范行为。为更好地防控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从严控未成年人手机“触网”的年龄、空间和时间红线入手,保障未成年人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化,推进未成年人手机接收内容分类化,指导未成年人手机“触网”行为适度化。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引导未成年人理性使用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被手机耽误的一代”。  相似文献   

2.
手机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构建管理、引导机制,减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而引发的消极影响,主动占领手机新媒体这一思政工作的新载体,探索新的模式,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更早地接触到网络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若不加引导和约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法律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劳动,原本是平平常常的事,可是,在一些未成年人身上,劳动却成了“奢侈品”,偶尔“尝试”一次,家长便格外关注,比如:儿女要去植树,有的家长提前备下高档食品和饮料,其间还要几次打手机电话问孩子摔着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郑增仪先生莅临分享通信集团参观指导,并与分享通信集团董事长蒋志祥先生进行了会谈. 分享通信集团董事长蒋志祥先生首先向郑增仪先生隆重介绍了分享通信集团打造的面向未成年人的“绿”品牌,即针对幼儿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绿色手机”,是一款专门为未成年人打造的绿色、安全、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具备绿色上网、师生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推送及互动反馈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归纳了现代新儒学伦理思想的传承性、形而上性、融合性、个体内省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从“天人合德”思想与坚定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凸显完善未成年人“人性”的教育、“求道”“求真”目标培养未成年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追求“君子”理想人格培养未成年人懂得奉献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探究了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分析,总结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错住”,提出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坚持层次性、基础性、实践性,要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底线教育”、“点滴教育”、“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8.
手机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构建管理、引导机制,减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而引发的消极影响,主动占领手机新媒体这一思政工作的新载体,探索新的模式,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策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杂志、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在进入成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一、对未成年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大众媒介使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失范。大众媒介缺乏积极有效的“把关人”,这不仅削弱了对色情、暴力、犯罪等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而且“把关人”的主观介入使传播内容、传媒方式、传媒时间等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而不良的价值观和理念将使个体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相偏离。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大众媒介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六一儿童节,恰逢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际,因而显得有些“特别”。我们认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加强”,更要“改进”,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未成年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1.
周儒 《广西教育》2013,(18):1-1
近日,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报告称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同时,另一则新闻则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英国年龄最小的平板电脑成瘾症患者,仅仅4岁。  相似文献   

12.
陈忠 《九江师专学报》2005,24(3):104-108
本文就未成年人的群体社会态势、未成年人的“时年”特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接受”情境,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诸方面,探讨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可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说它是当务之急,是因为在未成年人当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说它是长远之计,是因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转化成光辉现实的一个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少了这一部分人,难以谈“以人为本”!我们说“全面、协调”,应当看到未成年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不协调的一面。青年与老年之间尚有代沟。不解决这些问题则难以“全面、协调”。我们说“可持续发展”,真正能延续下去的不是别人,只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优势就在一个“未”…  相似文献   

14.
矫治罪错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83年以来一直采取“严打”和“综合治理”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但“严打”和“综合治理”的举措在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对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没有及时进行矫治,从而导致社会上流氓、暴力习气蔓延。要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轻微犯罪的依法惩治,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特别要加强工读学校的建设,通过工读教育及时对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进行矫治,以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思想道德教育给人的印象总是费力不讨好,强加给未成年人的道德“坐标”大而空,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未成年人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了未成年人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未成年人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从而让未成年人感到无所适从。教育的“药”没有对学生思想的“症”。而未成年人很敏感、率真,他们接受新鲜东西多、快、杂,对说教的东西、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时代感的东西、干瘪无味的东西最反感。因此利用多种手段使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少年心”,构建让未成年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型德育“坐标系”,让未成年人对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明晰的判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预防和矫治。”这一规定,指明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一、“教育和保护”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教育原则”和“保护原则”的合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1.教育原则 本处所指“教育”,主要是指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目的和要求,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及其行为习惯施以正面的引导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和培养过程。未成年人的正确思想并非先天生…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已呈现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与依赖。本研究以“社会化”和“家校合作”作为讨论的切入点,了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高年级学生与智能手机的互动关系,研究新媒体时代小学生社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和对策,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协同家庭教育设计科学合理的手机使用、干预方案,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提升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能力和素养,促进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爸爸,你说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违法不违法?”一天,我下班刚进家就被读小学的孩子拦住了。“你说呢?”我反问孩子。“当然违法!”孩子似乎理直气壮。“违反什么法呢?”我又问。孩子笑了:“我也说不明白。”父母打自己的孩子也是违法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教育法》第四十九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从刑法基础理论出发,总结当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特征,阐述规制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理论基础,剖析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增加规制校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和司法解释;优化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司法适用等建议,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充分发挥刑法“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美德行动”计划:一是以“美德”为切入点,确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尊重、责任、自制;二是以“行动”为主要途径,打造一个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平台,形成“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