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收藏界》2007,(8)
两枚金代铜钱曾在沸水中煮过一刻钟,并在微波炉内高温烘烤过10分钟,锈无任何变化,两币的一些特征如下表:首先说"承安宝货",粗看币锈并无奇特之处。据我的经验,这币表层的锈不算硬,而贴骨锈却非常坚硬,币锈堆积于表面,造型自然。两币相比较,"承安宝货"的锈远多于"至宁元宝",除去锈重,两币重量是大致相等的。但从两币特征分析,"承安宝货"应比"至宁元宝"重2克左右。我还有两枚"承  相似文献   

2.
何开俊 《收藏界》2011,(3):74-74
该“半两”(见图)与一直径为29毫米的“半两”置于一处合照,目的是证明大“半两”之大。此大“半两”最大直径68.5毫米,币最厚处7.8奄米.内最厚处3.8毫米,现重95.6觅,青铜材质.铸工规整,品相极美,漂亮的五花锈.将钱背置于80倍的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3.
池萍 《收藏界》2012,(3):68-68
此钱直径42毫米,重20.5克。做工精美,锈色自然,出自辽宁锦州,与现代假的铁钱普遍做工粗糙、锈色浮躁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读铜镜修补     
吴元康 《收藏》2006,(6):82-84
在收藏品市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断裂和缺损的残铜镜,特别是战国、两汉和唐代的铜镜,由于埋于一两千年前的墓穴中,棺木坍塌受压,加上环境介质的腐蚀锈损,以及铜镜本身材质较脆,因而造成较多损坏。  相似文献   

5.
唐曙光 《收藏界》2010,(12):77-77
"圣宋元宝"折二,青铜,背"福寿双全"篆书。钱径30毫米,厚1.4毫米,重6.1克。生坑绿锈生根,开门见山之品。  相似文献   

6.
袁永成 《收藏》2011,(4):109-109
1992年秋,笔者在洛阳古玩市场上购得一枚五代初幽州(今北京)刘守光所铸"顺天元宝"背"千"大钱。该钱生坑绿锈,背面有部分白碱锈,直径37.5毫米,重16克(见图)。当时由于锈迹太大很难看清钱文,虽卖家索价不菲,但我初步认定这是枚好钱,毅然购得。  相似文献   

7.
赵文立 《收藏》2001,(2):59-59
经《沈阳日报》记者陈凤军介绍,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一位六旬老者张先生来到沈阳天赞泉社,要求帮助看看是什么年代钱币,并鉴定真伪。张先生打开盒子,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枚巨大的古钱币。这枚大铁钱,正反两面均有“大观通宝”四个字,直径15.03厘米,厚0.9厘米,重730克,内穿3.3&;#215;313厘米,制作极其规整,两面有一定的拔模斜度。文字秀美,锈色红润,给人第一眼的印象便特别好,仔细一看材质,质地细腻坚硬,让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陈联廷 《收藏》2009,(11):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安南(今越南)所铸“明德通宝”花穿钱,背文为草书“万寿”二字。直径25毫米,重5.5克(见图)。生坑绿锈,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废品公司的废铜中,拣回一批明代铜钱,在清洗过程中,发现一枚十分耀眼的“万历通宝”平钱。它通体墨绿,像一块温润的碧玉,丝毫没有青铜币那样的红斑绿锈,边缘残破的地方还裸露出白色的质地。我对此币的材质产生了怀疑,于是便请人用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原来这是一枚含锌量高达99%的锌质币。它直径25.3毫米,穿径5.2毫米,重4.85克,制作精整,看不到翻砂铸造的痕迹,也找不到刀工雕刻的痕迹,本人疑为这是一枚刀工化尽的样钱。纯锌质古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山刀     
张海军 《收藏》2008,(12):130-131
2006年4月,笔者从河北降尧购得几枚直刀币.据了解,此刀币出自柏人古城东南的木化村,总计8枚,完整7枚。其结晶铁红锈与蓝绿锈相间,十分开门。经测量现存留5枚刀币数据,通长征142~149毫米之间,重14.3~16.6克,身长75~92毫米、柄长38~43毫米、环径17~20毫米、首宽17~18毫米、柄宽约9毫米。  相似文献   

11.
潘龙 《收藏界》2013,(12):93-93
这枚正面带有网状纹饰的行书“元祜通宝”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穿径7毫米,厚1.5毫米,重6克,锈包艳美,开门见山,系笔者在二十年前所得。  相似文献   

12.
杨学礼 《收藏界》2011,(1):79-79
本人早先收藏一枚"第一重四两"古钱,钱径41.4毫米,穿径8.6毫米,厚2.4毫米,重20克。此"第一重四两"钱面有外廓,背平素,与大"半两"相同,品相佳美,通体硬绿锈包浆,轻掷于地,则哑然,而无转音亦无破音。钱面文是非常精美的小篆,笔划均匀,结构完美,是一枚珍稀的砝码钱。  相似文献   

13.
古币两则     
“重熙通宝”折十大钱,近百年来藏家未见实物。马定祥先生曾推断——“此钱应有大钱”,但生前亦未见到。可见此钱之珍稀程度。今发叶柏光先生之藏品彩照及相关文字,以图推断,生坑硬锈,背部周廓及穿好,均制作精整,面部钱文布局合辽钱章法,与“重熙通宝”小平钱一脉相承。该泉得自辽故土,地望亦合,但锈色较单,“宝”字左侧边缘处,微有反光,似铜质较黄。辽钱小平钱铜质偏水红,大钱铜质如何,尚可探讨。未见实物,按图索骥,难以准确。但既有此物面世,不应隐匿。“泉苑”自应公之于众,不需做过多评论,相信诸藏家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4.
鱼钩长锈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爆炸钩,锈得更厉害。除掉这些锈,是比较麻烦的。而弃置不用,不但使钩长的锈更多,而且也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5.
袁克林 《收藏界》2013,(6):63-64
这枚"集换局票",背文"当一十用"当十大钱,是系列咸丰大钱中唯一的一种无铸钱局名、无满文的当十大钱。此钱出自福建福州,为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与福州泉友李共青先生用钱币相互交换所得。此钱红铜材质,整钱面背红斑绿锈满身,与铜胎肉面紧咬在一起入骨生根,显得极富有神韵,包浆熟旧自然。此钱直径33毫米,面背  相似文献   

16.
珍币二则     
首见"大康六年"小平钱笔者从一位吉林钱商手里集得一枚"大康六年"小平钱。当时问他钱的来历,他只说从民间收购。钱径24.5毫米,穿径7.5毫米,厚1.4毫米,重3.6克。蓝绿硬锈包裹,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01,(1):39-39
角度用得巧 设计者巧用视角,展示了文物的主要特征。“长信宫灯”图用左侧微俯角度,既较完整地层示了奇特结构与宫女衣袖上的青铜绿锈的质感,又重点突出了灯罩与宫女的前额,以高光展示宫灯、宫女材质的灿烂辉煌。“蟠龙纹铜壶”图用正面平视角度,使铜壶黑漆般的底色,流畅灵动的龙纹都清晰地凸现出来,充分再现了铜壶的雍容华美。“错金博山炉”图也是正面平视,重点  相似文献   

18.
张海军 《收藏》2009,(9):151-151
2007年夏,河北行唐县北高里村挖土填河造田时出土了一瓮铜钱,当时即被村民哄抢一空。近期,笔者得到该坑铜钱中一枚四笔版五笔正隆元宝。此钱直径25.5毫米,厚2毫米,重4.6克(图1),典型的北方罐装绿漆锈相问着红色结晶朱砂锈覆盖了整个钱体,钱文端庄,文字俊秀,边廓规整,制作精良。该钱“正”字末笔出头过竖画,但正字首笔与元字二横笔画皆成起伏状,与普通四笔正隆钱在书体版式上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7,(2)
1989年“台钓”进入大陆。自那以后,浮标受到关注,因为它提供了饵重平衡钓组的可能。然而,我们并不十分关心它的材质,诸如木材、芦苇、孔雀  相似文献   

20.
王钢 《收藏》2011,(4):104-104
笔者藏有一枚形制特殊的花钱,俗称挂花。其面文为"元亨利贞",背文为"黄金万两";材质为黄铜,通长61毫米,宽41毫米,厚3.3毫米,重36.4克(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