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台两省位于台湾海峡两岸,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着。古人类所创造的旧石器文化,是闽台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也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台湾发现新石器之后,1929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到台湾调查高山族(当时称为番族)时,在台北圆山发现新石器与陶片;1934年以后,林惠祥教授在福建一带又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陶片等文物;1951年,林惠祥教授在福建龙岩发现一件疑似旧石器。福建最古老旧石器,应为1989年曾五岳、尤玉桂等人发现的莲花池山遗址石器,距今4~8万年。接着应为2.5万年前的台湾“左镇人”和1.5万年前的“长滨文化”。1万年前福建的“清流人”、“东山人”、“甘棠人”是1987—1990年发现的。 闽台地区有了古人类,就必然创造出文化来。闽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的存在,充分证明:远自4~8万年前,闽台文化就已产生,它的存在、发展,成为今日闽台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时期福建宗教文化随闽籍移民传入台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福建祖庙为根、台湾开基庙为枝、台湾分灵庙为叶的宗教联系,为了维持和强化这种联系,闽台宗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关系,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闽台关系更加密切,大批台湾善男信女来福建祖庙进行谒祖,客观上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发展,升华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促进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日据的五十年间,虽然闽台之间的教育往来并不活跃,但相互之间的教育联系却是客观存在的,台湾籍民在接受教育,台湾少学生赴福建学习,台湾学生在福建的爱国活动,福建学校师生赴台湾学习和工作等,都证明相对隔离的状态并不能彻底闽台两地的教育联系。  相似文献   

4.
从考古学看台湾文化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的重大发现,有力推动了海峡两岸古文化关系的深入研究。作为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福建,在这一学术研究领域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闽台两省,一水相连,隔海相望,早在数万年前,古人类就通过福建进入台湾,台湾文化一开始就通过福建牢牢植根于祖国大陆。自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整个史前时期,闽台两地的文化关系就密不可分。最近偶然读到台湾出版的《台湾人的自我追寻》一书,洋洋大著,受益非浅。但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台湾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或大陆汉文化,台湾文化自成一个系统。自长滨文化(一万五千年)开始到今天,……终而塑造了自己的面目,大大的与大陆传统的汉文化不同。以这个基础,就形成了台湾民族,而和吞并主义的中华民族完全划开关系了”。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和海峡两岸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的。本文拟就闽台两地的最新考古发现,谈谈台湾文化的起源以及闽台史前文化的密切关系,就教于学术界。 台湾文化的起源 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大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起源又是与人类的起源紧密相连,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文化。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一书《导言》中就明确  相似文献   

5.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首先必须从移民谈起。 大陆向台湾移民起源甚早。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两岸就已经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下,福建的开发日臻完成,大陆汉族人民也开始向台湾迁徙。明末曾游历台岛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他在里刘(今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一带)见过唐碑,上书“开元”二字,分明可辨。最近台北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证实大陆汉人东渡台湾确是从唐朝开始的。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已有汉人聚居,台湾也出现了大量“宋钱”,这说明两岸交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大陆政权已在澎湖驻军,“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元时进而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政权建制。当时澎湖“为泉之外府”,“讼者取决于晋江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6.
闽台宗教祭祀与地方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福州、莆田等地就有百戏演出的记载。宋代以后,在北方戏剧传入福建的同时,福建土生土长的戏剧也应运而生。明清时期,福建戏剧逐渐定型,并随着福建移民传入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闽台地方戏剧剧种多达四五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均居全国之冠,故素有“戏剧之乡”美誉。  相似文献   

7.
熊岳温泉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熊岳镇东南、陈屯乡和平村西北处温泉村,熊岳河北岸台地之上,为东北地区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战国至秦汉时期城址。1942—1944年,泽田四郎作对温泉遗址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古调查和研究。他详细调查了温泉遗址一带的地理环境、遗迹与遗物分布现状,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战国秦汉时期遗物,全面记录了温泉遗址的文化面貌,同时参考同时期鸟居龙藏、稻叶岩吉等日本学人著作,对温泉遗址的年代及性质提出了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闽台民间信仰具有传承关系,两地民间信仰从内容、形式到程序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闽台之间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当前,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深入发展,闽台两地信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促进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建与台湾地理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经济互补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将于8月25日至27日在福州举办“闽台关系学术研讨会” ,邀请国内专家共同探讨闽台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关系 ,这对于推动闽台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1)闽台文化源流关系研究。从民族、移民、教育、文学、音乐、戏曲、歌舞、宗教、民间信仰、民俗等文化的各个层面 ,探讨闽台文化的历史源流及彼此的关系。(2)闽台经济合作所走过的历程、取…  相似文献   

10.
洪彩真 《南平师专学报》2011,30(1):58-62,65
福建与台湾同文同种,有难以分割的亲密关系和民族情结,两岸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文章从五个时期论述了闽台教育交流的状况。闽台两岸教育交流呈现断断续续的状态,明郑政权时期、清朝统治时期闽台两岸教育交流十分频繁,前者以福建对台湾的单向输入为主,后者呈现双向交流态势;而殖民地时期、日据时期和20世纪50-80年代闽台两岸教育交流则十分困难。20世纪80年代以来,闽台两岸教育呈现双向交流且有不断繁荣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闽台经济发展阶段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显示 ,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等指标看 ,台湾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而福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通过对闽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表明 ,1978~ 2 0 0 2年间闽台经济发展进程是受不同驱动变量影响、性质上差异明显的两个发展阶段。虽然台湾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于福建 ,但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其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经济指标 ,对福建经济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闽台服务业对接基础与对接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业成为台湾地区资本输出的主流,这成为闽台服务业对接的良好契机。在分析两地服务业发展特征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闽台服务业对接的基础。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福建与台湾服务业市场需求迥异,且以往的经贸往来为两地服务业对接奠定了基础。提出了闽台服务业对接的方式,以实现资源对接、垂直对接和水平对接,并将福建建设成为两岸服务业对接与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大批福建闽南人迁居台湾,他们在开发台湾以至定居的过程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依靠宗族、乡亲的关系,团结互助,一致对外,表现出强烈的宗亲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宗亲文化,对开发台湾的聚落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也有排斥外族、外地人的消极因素。总体看来,闽台宗亲文化在清代台湾开发前期积极作用明显,而在后期由于宗族势力的强化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通过移民传承的闽台宗亲文化,是闽台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闽台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前遗址旅游资源。贵州史前考古,开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近百处。贵州史前文化的特点是:遗址多、时间系列全、材料丰富、文化内涵新颖多样。贵州史前文化遗址,多分布在贵州中部至西北部的大半个省区。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址代表有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大洞遗址保存了3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的发掘,曾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之首。中期遗址代表有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毕节扁扁洞。晚期遗址代表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已发现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16.
奚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重要的部族.关于奚人的遗迹,根据考古调查或发掘资料,古北口至辽中京间辽驿道上的各驿馆遗址及北京延庆县古崖居遗址,从文献记载和地望来讲,有可能是奚人的遗址.萧孝忠墓出土了墓志铭,可证明是一座奚人墓葬.关于奚人遗物,李宝臣纪功碑、萧孝忠墓志等几件碑刻,可确信为奚人遗物.奚车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考古上虽没有发现奚车实物,但在辽代壁画墓中时常可以见到奚车图.陶瓷器皿是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常见的器物类型,但我们却没有发现一件奚人的陶瓷器,只能依据文献记载和相关考古发现对奚人陶瓷等生活、生产器具作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17.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良诸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56年、1958年浙江省文管会、省博物馆两次考古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极大关注。考古发掘有诸多重大收获,尤以出土的丝麻织品、植物种子和木桨等重要遗物为中外所瞩目。而该遗址的发现比发掘时间早二十多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分册中虽有该遗址于“1934年发现”之说明,却未提及谁是第一个发现者。诚然,钱山漾遗址的发现,无疑是对我国考古事业的一大贡献,而钱山漾遗址考古第一人慎微之先生理当载入史册。因参加编志工作,有机会查阅了镇老先…  相似文献   

18.
闽台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世代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大陆内地的家族文化自福建传播到台湾后,台湾家族文化与福建家族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与变异情况,试图阐释同一文化区的不同地域之间同一文化类型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9.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20.
闽台教育结缘由来已久。无论是明郑时期、清代、日据时期、抗战胜利以后,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地间都存在着紧密的教育联系。从总体上看,这种联系呈双向态势,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对台湾社会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现以清代为中心,谈谈闽台教育结缘对台湾社会的影响。一、学校教育获得长足发展闽台教育的结缘,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学校教育的发展。台湾学者李国祁认为,就台湾教育事业的整个发展来看,可发现其现代化的演进最初乃是以内地化为其内涵①。清代,这种内地化的趋向在内涵上以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发展和弘扬为重心。在教育制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