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墨子"十论":兼爱与非攻、尚同与尚贤、节用与节葬、天志与明鬼、非乐与非命五个部分来探讨墨子的民本思想,墨子主张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制约力量,只是封建的政治理论的一部分。但是,“民本”思想所体现的民主性精华,完全可以为新的民主思想所吸收,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正体现了“民本”到民主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孙中山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方面积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一方面就许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作出批示,为“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旗帜鲜明地提出“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一般认为墨子是否定艺术,不言审美的。本文认为墨子在倡导艺术的社会功利维度的同时,也兼容了审美维度。他的美以“用”和“质”为内涵,体现了当时思想家的社会责任感。从墨子“非乐”的背景、实质,及其“美”的涵义两方面论述墨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飞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今行政伦理的现实价值》一文中指出,墨子认为,是否是贤人是不能只凭眼观的,必须结合其行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士人虽有学问,但如果德行不统一,就不能成为天下百姓的表率。为此,墨子制定了一套考察的方法和标准。一是要有德。墨子非常重视德行,“故古者圣王之政,  相似文献   

6.
论《左传》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作为春秋时期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出现的,而由《左传》一书得到深刻的反映。在《左传》关于春秋社会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事件记述中,民本思想贯串始终,构成全书重要思想线索,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政治观点。虽然都是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左传》作者不同于孔子,也不同于后来的孟子、荀子。孔子的民本思想同“仁”相联,孟子的民本思想同“仁政”相联,荀子的民本  相似文献   

7.
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讨论中,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屡被当今理论界借鉴,许多与“民本”相关的词语,如“民生”“人道”“和谐”等也成为热门词语。其实,“民本”思想还明显地体现在汉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下面笔者拟通过汉字结构的含义及变化来探究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是关于人性本质的论题,对墨子人性论思想的研究不能囿于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可从多方面加以观照。墨子的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倡人人平等、反对天命论、主张尚贤举能、崇尚功利主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先秦墨子站在人民的角度,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亲士”“尚同”“节用”等主张,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通过学习、吸收、借鉴其精华部分,从而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对当前行政伦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兴利除弊”思想既是其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总方针。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从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体现出“兴利除弊”的最终目标。传承“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知行合一、量力而行”等思想优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办学目标,强化技能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论述,科学地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体现了我国更加尊重人、重视人的民本思想,是发展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2.
“养民裕国”是王夫之民本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以“裕民力”阐发“养民裕国”之道,体现出中国人文传统对民本和民生的重视,其“养民以田”、“重农务本”、“善均贫富”等主张,对于当前如何解决农村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索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精髓,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化书》汲取前代民本思想的精华,并予以深化和弘扬,表现在四个方面:猛烈挟击封建剥削与压迫,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国君均食让利,提出建立“大和”的最高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墨子及其后学的思想作为先秦诸子中独特的思想流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政治上的“尚同”、“尚贤”思想和经济上的“节用”、“节葬”思想,更在于其军事上的反对侵略、谋求和平、积极“救守”思想。尤其是《墨子》著作中所体现出的先进的战争观念,充分显示了墨学所具有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对人的本体性认识为基础建构政治思想理论,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论,主要表现为“民本”和“民主”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化体系的特质,并且在中西启蒙思想的近代性交汇中也没有消弭。“民本”和“民主”“权利”理论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源流中凝结出分属自己的形态,在比较的视域下对二者进行理论分梳,剖析其基本内涵及理论范式,可以得出,从思想源流上看是自然法理论与宗法文化观生成了不同的思想特性,在内在基本理路上则是西方体现为“权利”维度,中国体现为“关系”维度,同时差异之中还存在着重叠与联系,即民本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性因子。经此比较探究,中西启蒙思想在近代性构建中的内在差别可见一斑,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连续性、包容性也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从起源和内涵、所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民本思想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同古代“民本”思想相比,毛泽东民本思想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肯定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原理的发展 ,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的民本思想的涵意 作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主要是围绕以民为本,从为人民生计出发这一基本点展开的,体现出其思想跨越时代的伟大前瞻性和强大生命力。学习和体会黄炎培的有关精神,我们可以把他的关于职业教育民本思想的涵意大略归结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墨子与《墨经》──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之四陈通鑫在战国时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翟(翟音di,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他是鲁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墨子。墨子有许多学生,形成了一派。墨子和他领导的学派被人称作“墨家”。“墨家”的思想和政...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民本思想根植于儒家传统之中,他的民本思想比《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更深刻,更远胜于荀子、韩非的君本思想。孟子认为,性善是民本思想的前提。依据民本原则,人民有获得贤人统治的权利。贤人获得统治权的方式有四种:禅让、革命、贵戚易位、流放君主。与孟子不同,荀子思想中存在君本思想的倾向,韩非又将其发展为彻底的君本主义,这不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文章的结论是,性善论、权力公有、选贤与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以“积德与天命”概括之;民本思想远胜于君本思想;人们应在平等基础上构建社群关系;在理解孟子思想时,要注意其思想的创新型转化、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