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宝琪 《阅读》2011,(5):17-17
《特殊的葬礼》一文中,“从天而降”与“一泻千里”都是描写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枯竭前的壮观景象。不过瀑布根本不可能从天上降下来,  相似文献   

2.
邹粉善 《阅读》2012,(4):22-23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写作文时,如果我们对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的描写,那么所写人物就会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先来看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巨人的城堡》一书中的两个镜头吧:  相似文献   

3.
王宝琪 《阅读》2010,(12):16-17
小书虫在学习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时,对课文中提到的“砧状云”产生了兴趣,并对课文中描写的“砧状云”内容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聊斋志异》充分继承了魏晋以来志怪小说和唐传奇记梦的传统,将梦境描写发挥得淋漓尽致。《聊斋志异》梦境描写有对话式梦境和描写性梦境两种基本类型。对话式梦境具有预示、连接、转折、揭示等作用;描写性梦境具有深刻的象征作用,能够以梦写情,使故事有了更为广阔而多变的叙事时空,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陶霞 《阅读》2010,(5):17-19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就是其中的一篇。《夹竹桃》文质兼美,描写了万紫干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死水》新奇而浓丽,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新奇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如波德莱尔对一具爬满苍蝇的死尸极力描写,闻一多先生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进行了独特的构思,竟然对北京城西单臭水沟这样一个臭的形象给予美的点缀,使人更加厌“恶”,弃丑图美,破旧立新。这样的构思如异军突起,奇崛有力,给人印象深刻。《死水》的浓丽也不同于闻先生其他诗歌中对神州山河所表现的壮丽和生活彩色的明丽,而是一些繁密而具体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用这些美好的词语去描写一潭死水,使我们对此诗的新奇感受又更深一成。  相似文献   

7.
郭学萍 《阅读》2009,(9):24-25
人物的外貌不外乎四个方面:天生的长相、经历在面部留下的印记、习惯性的衣着打扮、个性化的表情神色。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在《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一文中,有两处外貌描写:“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相似文献   

8.
柳青研究过心理学,他在《创业史》中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归纳起来,有“全视点”心理叙述法,单视点心理描写法,多视点心理透视法;有对人物的深层心理揭示法等。它在继承我国古典小说民族传统和借鉴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心理描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如果称赞柳青是“陕西农民心理学家”,并不过誉。  相似文献   

9.
杨胜  朱龙贵 《阅读》2006,(3):25-26
读了本,眼前会立刻浮现出活泼有趣的雪景图——童趣横生.热烈亢奋。虽没有一句语言描写,读却透过准确的动作描写!“听”出欢乐之声。  相似文献   

10.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极具辉煌绚丽的内容就是关于战争描写的部分,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反映了其极大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以《城濮之战》为例,从五个方面对《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湖的魅力     
金晓 《阅读》2009,(6):18-1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描写了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其实西湖多姿多彩,魅力四射,成为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下面两首描写西湖的诗又是怎么表现了它的美的呢?  相似文献   

13.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詹姆斯作品中的国际主题、道德问题、写作风格与技巧。尽管有些学者略带提及詹姆斯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对霍桑的继承,至今却无人从文本分析角度系统研究詹姆斯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对霍桑的传承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红字》与《专使》两部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探讨詹姆斯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对霍桑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20世纪初期现代派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是他为好友范仲淹辩护失败后,滴守滁州时写就的一篇文辞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山中景色的描写,短短的七十一字,就写出了山中早晚、四季的不同景色。而其中的一些句子还流传甚广。苏轼《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那么,这段描写为什么能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效果呢?首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日出而林霏开,去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晨光、雾气、岩穴、去烟是山中早晚特有的景物,作者抓住它们描写,最能表现晨暮山中…  相似文献   

15.
秧鸡     
王柯萌  费静亚 《阅读》2006,(5):25-25
小作对身边的事物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她不仅发现了逗人喜爱的小秧鸡,而且用清新的笔调、淡雅的语言,描写了秧鸡可爱的外形、柔弱的叫声以及与“妈妈”走失后的孤独无依。流露出对小动物无比的怜爱。读了这篇作后.请你再看看本期“作密码箱”里的章,会不会又受到新的启发呢?  相似文献   

16.
《觉醒》是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本文从追求理想的主题、丰富的象征运用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家着力从"发掘人心"的角度,将艺术的笔触探入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用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段,对人物心理纵深剖析,体现了人物心理的真实性、复杂性和运动性的特征。《寒夜》中精深的心理刻画代表了巴金"发掘人心"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8.
Judith  Dean  晓燕 《阅读》2006,(1):34-36
同学们,是什么让故事生动真实?对了,是细节描写。学好英也需要这一项本领。读完下面的故事,请大家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复述。注意复述的时候需线索清晰还要适当加入细节。还有复述的句子一般都用过去时态。  相似文献   

19.
“终了/完了”义的动词“了”,首先在“动+宾+了”格式里趋于虚化(但仍为完成动词),在“动+了”格式里虚化程度更高,当“了”后带上宾语,形成“动+了+宾”格式时,“了”才真正成为完成体助词。  相似文献   

20.
古典抒情诗细节描写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文评诗话在赞誉那些绘形逼真 ,体物入微的诗文时 ,多用“精细”、“精切”、“细微”、“入微”等词语 ,这“精”与“切” ,“细”与“微”实际是指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神情毕肖 ;细节描绘自然景物 ,生动传神 ;细节创造意境 ,意与境浑 ,这是诗人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