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语法意义非常丰富,在不同句子结构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与之对应就有不同的词性,文章对"给"的三种词性:动词、介词、助词做了基本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评判标准,有助于对词类同形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在李晓琪(1994)章的基础上,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关于“给”“替”歧义句以及“为”引进给予对象的问题;二是关于“给”“为”“替”三词与二价不及物动词共现的问题;三是“给”、“为”、“替”三词互换时的语用区别。  相似文献   

3.
“用”字介词结构已经被学者们作了细致的描写和研究,然而现代汉语“用”字介词框架一直未被重视,很多学者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在……上/中/下”、“从……到”等框架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用”字框架到目前并未有人提及,更没有做细致描绘。将“用”字结构纳入“用”字框架之中,在前人对于“用”字结构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用”字框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给我+VP”句式用于祈使句有两种情况,本文对其中表示加强语气、表达说话人的意志的一种做了简单的分析,展现其在结构、语义等方面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5.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词类归属。当前,学界普遍将“尚且”一词归入连词,只有极少数人将其视为连词和副词的兼类词。但从“尚且”一词的语法特征以及该词同“都”、“还”、“也”等副词进行类比的分析来看.“尚且”应归属于副词。  相似文献   

6.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7.
“等”和“等等”是人们用错率较高的两个词。它们都经常用在别的词语后面,但是用法和词性都有一些不同。“等”可以担当四种词性: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  相似文献   

8.
从《醒世姻缘传》看“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对《醒世姻缘传》中的“给”以及与“给”性质类似的“己”,作了详尽的分析;并运用这些材料对“给”的来源进行了考察,认为尚不能说“给”源于“乞”。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作为”及其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作为"一词可以分布在10种句式(Zp1-10)中,其中动词"作为"分布于前六种句式(Zp1-6),介词"作为"分布于后四种句式(Zp7-10);而且二者在语义、句法功能上也存在明显对立.在历史长河中,(1)"作为"短语的线性位置由句子后部不断漂移向前,(2)同时,句法功能也由谓语逐步降级为状语,最终"作为"完成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和"作为古代汉语中的虚词,主要作为介词和连词使用。作为虚词的"和"是由动词发展而来的。"和"之本义应为"唱和","和"由动词发展为介词,由动词发展为"连带"意义,进而发展为连词,其间经历了两次语法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到"的词性可以是动词、介词、形容词,动词"到"与介词"到"同形。在"V+到+NP"结构中,"到"的词性各有说辞。通过分析比较前人的各种观点,并根据词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得出"到"字词类归属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2.
like是初中英语中十分重要的常用词,like的用法很多,可以作介词,表示"像";也可以作动词,表示"喜欢"。下面我们着重看一下它作动词"喜欢"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认定”义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构式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具有不同的构式义.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义。“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义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15.
"认定"义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构式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具有不同的构式义,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义。"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义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16.
刘涛 《现代语文》2003,(6):18-18
  相似文献   

17.
朱丽  李明 《邢台学院学报》2012,(1):169-170,181
对《礼记》中的"为"字进行穷尽性统计,以此来观察它在上古汉语里的各种语义语法功能。"为"在《礼记》中主要有动词、介词、助动词等用法。将动词"为"、助动词"为"和介词"为"按照其在文中的具体语义语境划分为多个义项,并分类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把”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形成的句法条件不足以解释这一复杂句式。笔者试从语义角度出发,揭示"把"字句句法形式与谓语动词语义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除句法条件外,构成"把"字句的另一个内部因素———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总结归纳了4大类13小类能够充当"把"字句谓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V给”格式中“给”的词性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智仁各见,难以统一。把“给”作为助词视之,理由显得更加充足一些。  相似文献   

20.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