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众是解读传播内容的主体,而传播内容又反过来影响着受众的解读反应。对于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内容,女性受众作何反应?经调查发现,我国的女性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处于缺席状态,关注的是虚构性节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外部社会与女性自身两方面探寻了其原因。就外部社会原因来看,主要是由我国固有的男权社会文化以及大众传播界的男性霸权造成的;就女性自身来看,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与女性自我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电视新闻娱乐化已成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潮流.同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也出现了电视新闻娱乐过度的现象,给社会、受众以及媒体自身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界定入手,深入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应把握好公信力和人文关怀两方面的限度,以期对大众传播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赢得受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通过对维吾尔语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实证研究发现,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最高,网络媒介成为仅次于电视被维吾尔族受众所信赖的媒介方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受众媒介公信力评价;受众媒介接触偏好和接触频率与媒介公信力评价不成正相关关系.虽然受众对维吾尔语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但仍应从媒介专业化、媒介产品质量、影响力等方面提高其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内容的伦理要求即大众传播内容所应具有的道德性,它是大众传播内容自身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真实性、人道性、正义性、高尚性等内容。大众传媒主体、受众和社会在大众传播内容伦理要求的实现中均承担一定责任。并且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黄河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4):122-126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文章从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大学生道德特点入手,分析大众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起到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提出了营造高校校园大众传播良好环境,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大众传播媒介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人们从这个角度对当前文学发展状况的梳理还欠清晰。从文学的创作主体、文学的传播媒介以及文学作品的受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新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对当前文学写作的巨大冲击甚至解构。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8.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对青年受众的引导要从政府、学校、家庭和青年自身四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小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受众起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系统中的反馈机制就是大众传播的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输入受众的大脑后,经过大脑的处理转化,受众就会产生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意识,并通过反馈机制把它们外化到现实世界中并对之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个互动状态的大众传播系统.为此,大众传播系统若能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大众传播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就能产生良好的现实效果,促使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研究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回族受众的媒介使用情况,对于深层次认识瀍河回族区少数民族的信息传播方式、回族受众的媒介素养、以及分析传播与回族社会的发展关系,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媒介接触对回民日常生活和观念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在回族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媒介在回民生活中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等功能,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基础的新的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图像的传播更纪实、更便捷,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使之变得更加“受众化”。探究什么是“读图时代”以及“受众”的读图心理,对传播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启云 《天中学刊》2009,24(4):60-62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传播内容、语言和传播过程的规范化来达到操控受众的目的.受众正是在大众传播编织的这张无形大网中,不知不觉间成为无处可逃的被"网"的"鱼".信息社会中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出于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受众之一.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复杂.传统的三大传媒在大学生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度,大学生对舆论导向的现状总体持肯定态度,但其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全社会和高校自身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强化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论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众传播媒介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内涵,透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引起人们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更加有效地促进大众媒介、受众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80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80后"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典型性特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8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如何针对群体特征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反思与重构两个方面阐释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反馈机制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单向性强,反馈机制弱。这种特点使受众不能及时表达意见,也使传播者无法随之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影响了传播效果的发挥。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传播者自身的积极实践,大众传播的反馈机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正在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传媒机构积极应对这种转换,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组织保障,必将优化传受双方的关系,极大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媒介化的社会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传媒素养教育都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认真借鉴国外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冷静思考我国的教育体制、文化氛围、媒介环境,高校积极开展传媒素养教育,媒体积极参与,家长密切配合,尤其是大学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方式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对引起大众传播的社会活动有较强的融入度,对引起广泛舆论关注的社会问题有较高的参与度。但大学生处在向生理成人和行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思想尚不成熟,易受身边文化环境的影响。网络传播本身的特点、网络传播信息的形式以及网络报道形式等,更易影响大学生对事态的兴趣和关注度。网上大学生越轨行为信息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起到警示效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消极影响主要是引起大学生模仿冲动,诱发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辨认、理解和认同一些社会现象时,往往会受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传统的影响。而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维和认识传统的形成又和杂志、互联网、广播、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媒体中的性别角色定型现象的分析和对一份大学生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了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考察了年轻人对待传媒的性别角色定型现象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这种现象的敏感性,进而阐述了媒介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