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有位名叫张非的考生横空出世,四次参加高考,一次考进北大,两次考入清华,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厦门市双十中学一下子“蹦”出了20名北大、清华新生。这么多的学生考取了北大、清华,这在双十的高考史上还是首次。在这些学生获取优异成绩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近日,在双十高三年段长郑敏玲老师的帮助下,记者了解到部分学生的“真我风采”。  相似文献   

3.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4):F0004-F0004
随州二中创建于1981年,坐落于随州市舜井大道中段,占地14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交通十分便利。建校27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21世纪,学校发展突飞猛进。2000年至2008年共有37人考取清华、北大。2004年创造了8人上清华、北大的奇迹;2007年高考夺得随州文科、理科状元,刷新随州高考纪录;  相似文献   

4.
涂皓 《教育》2013,(7):26-26
来自北京的杨天去年参加高考,他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有着“切肤之痛”。他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其父杨楚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这两所高等学府。“我不敢报北大、清华,因为我是‘裸考’。”  相似文献   

5.
李斌 《云南教育》2014,(19):39-40
考上北大清华,重奖100万元,并赠送一套洋房!中国人心中的北大、清华情结,再次以这种令人惊诧的方式体现。此事发生在广东江门恩平市。媒体报道称,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在家乡设立3000万元高考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2015年至2021年考取北大、清华的考生及教职人员,每年奖金总额500万元。有网友戏称,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高考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6.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有位名叫张非的考生横空出世,四次参加高考,一次考进北大,两次考入清华,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让人甚感意外的是,进入名牌大学的张非,并不一帆风顺;相反,求学之路却充满艰辛坎坷,他每次入学不久,便很快被学校退学。那么,在这个从北大、清华进进出出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7.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里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  相似文献   

8.
男生成为了“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生高考风头甚劲多年前,中国政法大学是男生的天下,但该校2002年的女生总数首次超过男生。就连侦察学专业,如果不是要求男生至少占半数,也会招进大量高分女生。北大和清华的高考尖子向来令人关注。北大2002年36名文科状元中,女生28位;理科8名状元,男女各半。问鼎清华的女生也在增加。清华招办杨悦说,1999年,清华新生中女生占学生总数的23.6%,2002年则达29.6%;在经管学院等院系,女生数已与男生相当。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北大招收的状元中,女生占55.9%;2…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学生阅读》2009,(5):2-3
高考不能全国一张卷,要分时间分层次进行考试,不能让考大专的和考北大、清华的学生答一张卷子。  相似文献   

10.
《广东教育》2014,(2):F0004-F0004
2005年培养出广东省高考英语单科状元;2010年培养出北大学子 2005—2013年连续九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2013年再次培养出北大、清华学子及一大批海内外名校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竖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树起来,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走进这所学校,碑牌已联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普通高级中学办重点班(包括实验班、尖子班、双特班……)在全国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各个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多考上几个清华,北大。在一些学校看来,清华、北大就是旗帜,就是方向!一些学校在近千名的学生中通过一次一次的考试进行不断地筛选、不断地优胜劣汰。集中了全校的优势兵力重点培养那么几十个人,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则是谁教都行,教什么样都行,好像只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考上清华、北大人数的多少成了检验学校教育工作成果的一个不成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里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树起来,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走进这所学校,碑牌已联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新世纪的女孩,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和志向,她不但是这样想的,而且正在一步步地努力实现着。她越来越坚信,女孩的未来不是梦。上小学时期,每年暑假女孩在大街小巷中会不经意地听到人们奔走相告:某某的儿子考上了清华,谁谁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清华和北大这两个名字,在女孩心中记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渐渐长大,终于弄明白:清华、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成才的沃土,育人的摇篮。它们被多少人羡慕和向往呀!从那时起,女孩暗暗下决心:我也要上清华,我也要进北大。这期间,女孩偶尔从爸爸手里得到了一张报纸,里面又是一些高考“状元的事迹…  相似文献   

15.
四川某县在政府文件的高考奖励办法中规定,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或者考取北大、清华的考生,每人奖励20万元。地方政府用红头文件重奖状元,心情之急切可以理解,但心急就能乱为吗?  相似文献   

16.
张宏强 《辽宁教育》2005,(1):128-128
肇建于1919年的北宁市高级中学,如今已八秩有余。悠久的历史,弥远的精神,使其始终立于教育教学的潮头。1960年被辽宁省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辽宁省确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年以骄人成绩晋升示范性高中行列。恢复高考以后,培养出3名辽宁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多名辽西、锦州市高考状元,为北大、清华输送优秀学生50余名。2004年高考,又有3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  相似文献   

17.
北大、清华已同时在全国各考点进行了自主招生笔试。两校从两万多名申请者中,确定6000多人参加考试。经过笔试和之后进行的面试选拔,北大将最终确定候选人。入围最终候选的考生,将可在高考招生中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柯进 《教师博览》2007,(11):14-16
由于三进两出北大、清华,四川考生张非被媒体视作"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和"考霸";由于两度退学与网瘾之间的一段特殊关系史,以及今年高考再进清华的"神奇",张非又成了被众多媒体不断追逐的"奇才"。然而,对于张非来说,可以带走的,是二进清华深造的难得机遇;带不走的,却是发生在他身后令人深思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9.
每年浩瀚的高考队伍中,总有一支队伍令人瞩目——特长生,他们总是以自身的特长被众多高校,包括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录取,让无数人羡慕。近几年,艺术、体育类专业高考人数居高不下,使特长生的高考之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大学,远赴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高考结束后,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阵势和“掐尖”做法以及“鲇鱼效应”,引起部分教育界权威、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旅美学者薛涌接连在博客中抛出《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等文章加以回应,声称如果北大、清华不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为学生服务,那么香港高校取代北大、清华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势头将难以阻挡。“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都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无休止,然而事实是。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香港大学等八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三万,录取比例大约为1:23。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考生。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多年来内地沿袭已久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