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段复述标题中的修饰语——限定写作范围。行文时,用独特事物——山灵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做窝和黄鼠的视力很不好——诠释标题中的时势。此文还需要升格:鼠年特色还要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11,(11):75-76
据2011年6月7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1年6月6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和中国北京的研究人员合作,对墨西哥和中国的两个患有狼人综合征的病人家族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狼人”基因,这一基因会使人体布满毛发,包括面部和上半部身体。  相似文献   

3.
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班主任角色。“狼妈妈”就是我在学生面前所展现的形象一一狼而不残,狼而不偏,狼而有变,狼而透情。当然,“狼”的基础应是“妈妈”,是对学生打从心眼里的爱。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教师的作用一直是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发挥其光和热?本文受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洞穴喻中光的启发,选用了三个教师隐喻分别从教师传授知识,塑造心灵,沟通学校与家庭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头狼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森林中。它们找到食物了吗?这些大型捕食者是家犬的祖先,但在欧洲,它们一度濒临灭绝。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数量是如何恢复的。  相似文献   

6.
“仙境说”是隐伏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原型。侠客误入的山洞、古墓等场域是“仙境”空间的转化和异变,由“仙境”演化而来的异度时空独立于江湖世界。其中,凡人遇仙的情节模式变形为侠客误入异度空间的奇遇环节。“洞穴”是异度空间的祖型,其象征的死亡/再生仪式隐喻着侠客进入异度时空后的转变与再生。在时间上,侠客凭借异度时空中的时间流速差,获得了与江湖世界不符的武功内力,并在完成调节使命后复归异度空间。在空间上,异度空间只向主角开放,加速其“升级”进程。由此,道教的“仙境游历”原型为武侠小说带来了金手指事件、复归的叙事模式和隐遁逃离等主题。  相似文献   

7.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本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流行的一句俗语,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等多个版本,其基本意义是比喻做成大事,必须要付出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张丽英 《班主任》2007,(9):39-40
每天睡觉前,儿子总缠着我讲《狼和小羊》的故事,天天都要讲,百听不厌。可是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我自己成了“大灰狼”……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中的课文解读,仍是困扰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以教学教材经典篇目《狼》为例指出,不能盲目教条地从“本本”出发,完全依照教参解析课文内容,用“人本位主义”的惯性思维,目的性地给狼冠以恶名,抹杀学生对事物本身真谛的探究,这样的教学缺乏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法门龙象辈出、拥有皇权扶持、经济社会发展是明末佛教复兴的前提条件;全国大兴佛寺建设、著疏勘经盛行、佛教诸宗复兴、居士佛教兴起是明末佛教复兴的主要表现;其根本原因和内在助力则是佛教丛林积弊的整顿与革除。为了革除积弊和振济颓纲,明末的佛教丛林兴起了"扶律辅教"的戒律复兴思潮。其中以云栖袾宏、蕅益智旭为丛林尊宿中的弘戒代表;以汉月法藏、永觉元贤、无异无来为禅林宗师中的倡戒代表。  相似文献   

11.
说起洞穴,相信小朋友都不会陌生,毕竟在许多电影或动画片里,都会看到它们的身影,甚至还有很多小朋友曾经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过某些洞穴旅游呢。那么,你见过像“蓝眼睛”一样的洞穴吗?  相似文献   

12.
段素华 《学周刊C版》2011,(6):183-183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加剧.其规律类似于动物世界中的弱肉强食.对21世纪的新一代接班人而言无疑将是飞速发展的、复杂多变的、充满竞争和富有挑战性的世界。这就有必要从最初的教育即学校和教师做起.改变以往羊性教育的思维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像羊一样“听话”的孩子是难以承受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未来的人才们需要的是像狼一样的独立生存能力、良好竞争心态、超强的韧性及自信好胜的性格品质.只有具有这些良好品质才能在社会竞赛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为此,本文着眼于对教师教育的狼性意识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教育者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强者气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力量。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量,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奋斗,实现企业的目标。具体到华为身上来说,华为以“狼性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华为的创业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狼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重要特征使得华为从管理层到各个员工之间都产生了一种凝聚力量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洞穴比喻中,被解放囚徒在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后,再次回到了洞穴中。是什么原因促使被解放囚徒再次回到洞穴中呢?本文试图分析柏拉图对这一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从而揭示其关于"善"的理念论的前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洞穴喻”是西方哲学的经典寓言,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三个隐喻之一,它包含柏拉图哲学基本理论和观点.在“洞穴喻”中,柏拉图以“洞穴”喻世,来说明现实世界中两种不同本质人的不同境遇,一种是特立独行、有思想、自由求索积极上进的有识之士;另一种是逆来顺受,不愿接受改变的无知之徒.“洞穴喻”带有一定的启蒙之意,也是西方哲学史早期启蒙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描述的是只能看到“影子”而看不到真相的囚徒走出洞穴后看到美好景象的故事。他意在说明:于现实世界生活的人,由于缺乏哲学式的思考,只凭借狭隘的感官去认识整个世界是不可靠的。这一理论之中的“影子”“囚徒”“挣脱锁链之人”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其特定含义。而这一理论所体现出来的敏于观察、敢于直面痛苦和哲学王的思想是其真正目的。“洞穴理论”在述说自身的同时,也充分展示出“理念论”的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意义。在当今社会,“洞穴理论”所蕴含的人性问题、真理问题及其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食草动物生存不容易,它们要面对众多天敌,其中最为凶猛的当数狮子和鳄鱼。为了对付它们,食草动物除了敬而远之,也练就了一些特殊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而创造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学习、努力、思考与交流。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根据这四个方面来培养一群狼学生。  相似文献   

20.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2,(21):69-71
所谓“幼衰化”,即孩子的“劣化现象”。按照日本人佐岛群巳的描述,是指“由于孩子精神上的贫困和身体上的纤弱而产生的不能自立的状态。”这种现象,不仅日本有,中国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