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果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我的成绩都在最前面,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成绩会一落千丈。我觉得以前没有现在用功,为什么越是用功反而越考不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丧失了信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小莹  相似文献   

2.
吴贤友 《班主任》2015,(3):59-60
我初到这所学校时,C正好休学一年之后重新回到学校,他被年级组安排到我新接手的这个班。很快,我觉得麻烦来了。C对学校基本没有好感,坐在教室里,他极度焦虑,躁动不安,基本上不听课,更不用说有什么兴趣了。开始的两次月考,他都名列最后,但好歹还是参加考试了,后来干脆连考试也不参加了。终于有一天,他索性不来上学了。说实在的,我心里有些庆幸,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米琪热线     
我的出路在哪里?米琪:今年是我最失败的一年,中考是我最失败的一次考试:我没有达到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我的分数上幼师是够的,可惜我又没有报考。现在我该怎么办?似乎所有的路都堵死了:上高价高中,亲友和爸妈都不同意,说我基础差,扔那么多钱也跟不上,白搭;外出打工他们又不放心,说我性格单纯,别碰上坏人。他们的意思,让我重读一年,再拼一拼高中。可下一年教材都要换新的,再考,我有把握吗?对不起,我的脑子都乱了:我是重读好,上高价高中好,还是干脆出去闯荡打工?米琪,你帮帮我好吗?给我指一条路!小宋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0日,我终于捧回了那本烫着金字的、鲜红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书。此时此刻,我激动不已,抚今追昔,禁不住热泪盈眶……1992年4月末的一天,带着对大学生的神往,怀着对成才的渴望,我不顾别人的极力反对,毅然第一次走进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场,考的是《中国革命史》,结果仅得了36分。10月份考了《现代汉语》,又得了36分。当时,亲朋好友都劝我说:“你仅凭初中那点水平,要拿自考的大专文凭,恐怕是难于上青天啊!还是不要再撞南墙了。”但是,我没有被连着两次的失败所吓倒,而是痛下决…  相似文献   

5.
<正> 我是一个很看重成绩的人,虽然爸爸妈妈没有强迫我学习,没有给我压力,但我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我都很重视。每次考试之前,我都要伏案复习到晚上11点多,生怕考不好。  相似文献   

6.
老师:自从升入高三以来,我两次月考成绩都很不理想,我的性格比较内向,现在成绩这样,更不愿跟同学们交流。我特别想摆脱这种学习落后的局面,所以课间休息时我也在学习。小美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但我也把她当成了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一次,她来找我聊天,我正在做题便拒绝了她,当时语气可能比较生硬,小美觉得我是故意的,跟我翻脸了。后来,她再也没理我。现在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觉得很孤单,学习成绩不但没有长进,反而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面对失败     
从音乐教室回来,我一直没有抬起头,不知是被突如其来的失败搞蒙了,还是依然在考虑自己的失败原因。从小到大,考过多少次校合唱队,总是一帆风顺,而这次却失败了,真的不知道我哪儿做错了。我理应哭的,可是让我惊愕的是:我竟然没有掉下一滴眼泪,因为我还是那个不愿意失败,只想成功的倔强女孩。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后会带来成功吗? 同学说:“失败后。你就会总结上次失败的原因。下一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你觉得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使我最近总是心情忧虑.而且每次从学校回来就十分想哭。一开始我以为我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也许有点不适应.于是我便没有放在心上。可是我觉得每次考试时都是特别认真.  相似文献   

9.
无论你怎样善辩,我都不跟你争论。我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不说世间许多失败的傻子,失败了一次,还是没有认清楚失败的根由,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不明白,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他们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你成功了,是因为你先前的准备、经验、做法都是成功的,所以才蓄积成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你成功的要素中,有一项是失败的,那最终你绝对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看到这,我自己忍不住笑了。我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哪一个不比当年没有考第一更重呢?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  相似文献   

11.
谭训英 《班主任》2013,(3):29-30
“谭老师,请您帮帮楠楠吧,这孩子太要强了!升入初二这半年来,每次考试对她、对我都是一种折磨。她说,她是班上的一号,就应该考第一,可每次考试她都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尽管您没有公布成绩,可私下里孩子还是知道的。我没有文化,给她讲不了大道理,我只是反复地告诉她:考不考第一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妈就高兴。可她还是每次考完试,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也不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齐天 《中学生博览》2022,(24):18-19
<正>今天从午自修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我很焦虑、很难受。听说最近学校在劝说部分学生参加单招单考,而我就是我们班仅有的两个名额中的其中一个,我觉得有点儿丢人,感觉被劝说去单招单考的都是老师觉得高考没什么希望的学生,看来我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当然我也估算过自己的高考成绩,凭借高考上本科的希望基本没有,所以即使参加高考我也只能考取专科——这样看来,和单招单考的结果也差不多。但是我知道我妈是绝对不会答应我去参加单招单考的,因为她觉得我高考万一超常发挥,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看到这,我自己忍不住笑了。我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  相似文献   

14.
王栋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寒假也没怎么过好,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直过得很郁闷。“中联部的面试失败,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功亏一篑。因为最初比例是一比七十多,能到最后实在不容易。失败后只觉得很累。”王栋没有掩饰自己满脸的失落。王栋是北京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学世界史的,还有四个月就要毕业了。说实话,对将来的去向他心里还没有底。目前能做的,就是全力准备考博。离考试只剩几天了,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把握。导师名气很大,考的人多,竞争自然激烈。“中联部的那次考试,对我而言不啻于是个打击,”最近王栋好象一直鼓不起劲来,“我觉…  相似文献   

15.
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代数几何学家,但是他大学入学考试重考了五次,每次失败的原因都是数学考不好.他的大学读到几乎毕不了业,每次考不好都是因为数学那一科.他大学毕业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为考不好的科目还是——数学.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但是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恶梦.不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来信:"进入高三以来,我对学习比原来更投入了。刚开始复习时收获很大,效率也高,虽说我成绩不好也不坏吧……但因为重视基础,理科底子也不错,能爬到这个成绩,我还是信心大增,觉得对高考势在必得!但近一个月来渐渐觉得"状态"在下降,一天学下来,回头想想,没记住多少东西,在学校都还可以,上课还算听得进去,但是一回家就啥都不想做了,整个人糊里糊涂,一晚上就过去了。这两次考试也就是原地踏步,不像前两次考试,名次一考一个台阶。可越着急就越学不进去,效率就越低。日复一日……  相似文献   

17.
其实说到高考,我没什么经验值得拿出来谈,那么就说一下我的经历吧。我的那次高考,可以说是"失败以后取得的成功"。我记得那一次语文没考好,考得特别特别差!现在,我已经不记得我当时的总分是多少,或者其他科目怎么样了,但仍然清楚地记得语文才考了76分,非常惨的分数。奇怪的是,考完语文以后我特别放松。为什么考得一塌糊涂还会觉得"一身轻"呢?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其实原因还是挺简单的。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师道》2004,(8):4-5
他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大学入学考试重考了五次,每次失败的原因都是数学考不好。他大学读到几乎毕不了业,每次考不好都是因为数学成绩不佳。他大学毕业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还是因为考不好数学。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但是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梦魇。不过这无法改变他的伟大:  相似文献   

19.
正学会放下虽然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但通过我的努力,高考、四级也都顺利通过了。没想到的是,我居然一直卡在英语六级上。六级我考了八次,直至研究生毕业还没有考出来,导致毕业找工作受到不少影响。从考完四级开始,我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的英语,为什么通不过?毕业后,我还是耿耿于怀。直至我看到《大学生》能力博士里的一篇文章《那些年,我追过的六次雅思》,文中的作者也是和我相同的情况,底子不错,但在考雅思时总是出错,考了六次都没成功,直到最后坦然地接受、面  相似文献   

20.
两个学生在一起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甲说:“爱迪生试验过1000种以上的材料,最后才找到钨丝,认为那是最理想的电灯泡的灯丝。他说:‘900多次试验的失败,对我并不是损失。依我的看法,那900多次的失败,让我知道有900多种材料是不适合拿来做灯丝的。’没有那900多次的失败,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因此,失败是成功之母。”乙说:“那不一定。宋朝的方仲永,5岁就能写诗,且写得非常好,全乡的人都觉得他是奇才,因此许多人通过给钱物等方式求仲永做诗。他的父亲从此就领着仲永去向同乡人求取钱财,不再让他学习了。到20岁左右时,仲永的才气消失殆尽,平庸得与周围普通人毫无二致。我看,成功倒是失败之母。”对甲乙两人的不同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