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中,作者认为一定要注意细节,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细节处理上尽量做到完美,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关爱学生,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2.
一、“活法”的含义“活法”之说,本出于江西派吕本中的论诗主张.其活法者,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者,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张泰来总结江西派的作法,也“谓有活法,…… 惟意所出,万变不穷”.可见其本旨是说,其变,并非不遵法度,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强调不超出一定规矩.就象“珠走于盘而不出于盘”一一珠在盘中走,横、斜、圆、直,变化万端.然再变化,也不能跑出盘去.这就是说:越规矩,有万种变化之奇;守规矩,又无束缚手脚之窘.不离法也不即法,先从法入,后从法出,以无法而为有法,达到自由和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正>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里说:“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所以说,作文要讲规矩,规矩可以寻得、练得、习得。初中生写作一般有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三大要素”的规矩从哪里寻得、练得、习得呢?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从借鉴走向创新。模仿谁呢,当然是“精典文段”。  相似文献   

4.
课型述略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①,是晋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讲的是文章文义安排与章句组织的问题,当然也关涉到了文体.我这里则主要是关照"按部就班",所言取循序渐进及按一定的规矩办事之义,说的是作文须有一定之规矩(法度、章程等等).而"作文文体",就是作文之大规矩.  相似文献   

5.
你懂规矩吗?     
“规矩”这个词,同学们常常听到。规矩指的是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例如老师要求我们遵守规矩,爸爸妈妈也要求我们守规矩,新闻中也常常出现“规矩”这个词……总之到处都是规矩。有趣的是,这个让大家觉得压力很大的“规矩”一词来自数学!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是孩子们生命"生"与"长"的场所,是师生思想、情感、智慧交融与碰撞的场域!学校的"神"与"魂"将在这里真实地彰显,所以,打造一个好的课堂文化将为这所学校打上厚重、高远、深邃的精神底色!课堂常规是教学之"方"与"圆",是规矩,是课堂之本;无方,课堂便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可是,如一味地制定规则,学生知其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做得惟妙惟肖的鱼形面饼,它的吃法没有一定的规矩,所以要从哪里开始吃,因人而异。现在……A.从头开始B.从尾开始C.从肚子开始D.从脊背开始  相似文献   

8.
谢妮 《教育学报》2006,2(6):91-94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少年月刊》2023,(10):4-7
<正>法律小卫士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是古代传说中一个视力非常好的人,公输子就是鲁班,规和矩是古代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这话的意思是即使有像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像鲁班那样精湛(zhàn)的技艺,如果没有规与矩这两种工具,也不能准确画出方与圆。后世就将规矩引申为做人办事必须遵守的原则。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离不开立规矩、讲规矩和守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律。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将法治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shǔ)。本期,跟随小眼镜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看看法治社会的远景图吧!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说:“文章好不好,以及能感人否,在乎修辞。不过修辞是要有天才,教员只能教学生做文章,不能教学生做好文章。孟子说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这启示我们:写作要循规矩,工巧之事顺乎自然。至于什么是作文的规矩,历来有种种说法。对于现代中学生而言,求实务本,遵循以下规矩,夯实写作基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顾艳霞 《成才之路》2012,(36):91-91
幼儿的思维不发达,缺乏足够的经验与同伴或者成人交往,做出的事都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很多都不符合要求,所以家长与幼儿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而规则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要让幼儿知道做事情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相似文献   

12.
上次谈作文要懂得“清醒”二字,这是任何文章最起码的规矩,但是仅仅做到“清”、“醒”还是不够的。俞曲园老人说:“然清矣,醒矣,或失之太薄,则亦不足言文,所以失之薄者,何也?无意无辞也。”确实是这样,假如一篇文章只是做到线索清楚、语言通俗明白,却内容单薄、言辞平淡,也不足称为好文章。孔子所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所以真正的好文章还需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要做到这两点真是谈何容易?尤其是应试文章,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美文,一定要在平时多练习才可以做到,要多读书才能积累论据,做到“取之左右逢能避免使文章流于“薄”,薄者…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言学层面,"规矩"是个合成词汇,由"规"和"矩"合并而成。中国古代,所谓"规",指校正圆形的用具;所谓"矩",指校正"方形"的工具。因此,就有后来"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俗语,就有了后来"规矩"一词的比喻义——标准、法度。为了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发文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众所周知,不论党的建设还是具体学科教学,都要有各自的规矩,要在具体实践中遵守规矩。所谓"讲规矩",指遵循一定的标准、法度完成自己所  相似文献   

14.
严格的家教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明显的痕迹,中国自古历来重视“家训”,强调“严训”,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依据社会、家庭的规矩,训练孩子按规矩成长,才能成为有模有样的人才。这种见解似乎无可指责。一个社会必须用一定的标准去要求社会成员,家庭教育也应力求使孩子符合社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种规矩。那么孩子按规矩发展成长是否就一定有利而无弊?我认为肯定不是的。教育孩子不能没有规矩,又不能完全依规矩,这之中的分寸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16.
<正>1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彼此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在每个时期,染色体都守着自己的"规矩",而一旦某条染色体破坏了"规矩",就有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的配子。于是笔者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的作法,不一定能做好文章(作文);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了要抓好党员规矩意识的要求,并且明确了"规矩"包含的具体内容。抓好党员"规矩"意识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的必然要求,是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应有之义,是重构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保障。强化规矩意识要从加强学习、心存敬畏、遵循组织程序、坚决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接受监督等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9.
规矩     
多少年来,规矩一直被作为强迫人做一些不喜欢做的,而又说不出为什么一定要别人做的事的挡箭牌。好多事情只要一问为什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规矩”。唉,规矩,哪儿来的那么多规矩?从古到今,被规矩坑害的人还少吗?以前,女子不允许上学,不允许干这,不允许干那,仿佛她们生来就是相夫教子、被别人压制的命,但是绝大多数的女子却没有反抗的意识,因为从她们懂事起就被父母告知:“老祖宗的规矩,你是女子,你不能……。”是规矩,是规矩剥夺了她们受教育的权力,剥夺了她们的自由。现在,我们多少有了一些打破规矩的意识,但仅仅是意…  相似文献   

20.
第十二讲:收放
  收放,是指书法创作中外张与内敛的辩证关系。首先,收放是一种哲学。古人讲,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活之中须讲究张弛之道,不惟书法,事事皆然。张弛之道,反映在书法中,即收放之理。纵而不敛,如子路未见孔子时,斯文不足;敛而不放,缩手缩脚,气概全无。贵在收放自如,泰然自若,既合于规矩,又发乎性情。“发乎情,止乎礼”,是也。发乎情,指作品之气格风神,是个性与情思;止乎礼,指不逾规矩方圆,是法度与理路。没有法度的情思是野狐禅,缺少情思的法度何异僵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