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意象.晏殊作为北宋词坛初期的著名词人,其《珠玉词》现存140首词作中,共24处提及“燕”,燕子成为晏殊词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意象.文章通过对晏殊词中丰富的燕子意象进行解读:或表现春光明丽之景,或叙写伤春惜春之情,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意,或哀叹时光沧桑之感,从中管窥晏殊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内心世界,进而探讨燕子意象与词人个性风格、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春燕 《天中学刊》2012,27(3):28-31
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始于中唐,历经宋元明清传唱不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纵观这一故事的文本流传演变,可以发现燕子意象贯穿始终,构成了燕子楼故事的文化灵魂——盼盼际遇是情节主体,徐州燕子楼是物质承载,而"燕子楼"典故则是其诗化形式,燕子楼故事的三种形态都蕴含了燕子意象。从燕子意象生成、发展的角度揭示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可以深化对这一故事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革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他的所有诗作中,共出现了53次燕子,数目不可谓不多.这53只燕子之中,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衬托作用,感情色彩,有欢愉的燕子,有悲伤的燕子,有可爱的燕子,有讨嫌的燕子,总之,不一而足.考察杜甫诗歌中的这些燕子的意象,或许可以窥见杜诗海涵地负、无所不包的艺术宽容性,对于研究杜甫的诗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古书中的燕子从《诗经》奠定的“玄鸟——图腾”、“燕燕——离别”等意象模式开始,走出了脉络分明的文学意象发展之路,其各种意象的融合在唐代呈现出空前繁盛的局面。唐人在文学意象的使用上,燕子作为神鸟、图腾象征的主题明显减少,注重其自然习性描写的篇章大幅增加。唐诗中燕子意象的发展,展示了唐代文学创作逐步摆脱蒙昧的时代意识、文人象征性思维得到拓展,以及文人生命情怀进一步延伸等时代特征,展现了唐代文学创作主体积极影响社会意识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6.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相似文献   

7.
朱雪萍 《文教资料》2007,(34):71-72
徐灿的词善于表达愁思恨意,词作中有许多对燕子的描写,迟归燕、双飞燕、多情燕、无情燕、旧时燕、分飞燕、新巢燕、绿窗新燕、晨晓鸣燕。每一个燕子在徐灿的笔下都有着丰富含义,对词人表达闺愁、乡愁、旅愁、离愁、亡国之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文人总是多情而又多愁。身世之悲.漂泊之叹,相思之苦;宦海沉浮之不可期,渺渺故乡之不可及,似乎成为了诗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情愫。于是雁鸣悲秋,猿啼沾裳,鱼传尺素.蛩寄凄婉.芸芸万物.大至鲲鹏,小至燕雀.无不被诗人们寄予了丰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燕子诗话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无论冬天多么漫长,春天总会到来的。伴随春天而来的,还有轻盈飘逸的燕子。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寿词的词人,晏殊的祝寿词却不为人所重视,前人大都持否定的态度。考察他的28首祝寿词,在祝寿的对象,寿词的内容和主题,艺术表现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和开创。词人以他特有的敏锐感觉,把不外乎歌功颂德、祈福长寿的祝寿词,加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时局与变奏的知识场域给置身其中的知识分子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他们想像、择取与书写"西方形象",严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多维度的"西方形象":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富有创造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政治上高扬自由、民主、平等与博爱的主题,但支持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文化与民俗自由、开放,体现出人本关怀,却也存在道德滞后的情形。严复通过中西跨际比较、西方社会内部的纵向对照以及话语置换等方式,将改造后的"西方形象"与固有的民族集体意识中的核心层次产生共振,从而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优先言说诉求,并因此展开对民族与国家的反思、批判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在"三言"中多次出现了苏轼的形象,冯梦龙笔下的苏轼更世俗,更像一个普通人。这种形象的变化及选择,既与时代风尚、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有关,也与作者本人的喜好和价值取向相关。作品中的苏轼是明代文人的一个缩影,也是冯梦龙在作品中的替身。  相似文献   

13.
女性是严英秀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一类人物,而母亲又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类。严英秀小说中较为典型的母亲形象可以分为任劳任怨的慈爱的母亲、饱经沧桑的孱弱的母亲、奋不顾身的悲怆的母亲三类,她们都有美丽的外貌,为家庭为儿女付出一切。但这些母亲们延续着母亲的传统形象,缺乏对母亲形象更为深入的刻画。  相似文献   

14.
新旧诗文合集《燕知草》是中国现代作家俞平伯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风格上融新入旧,体裁上兼跨文白。从主题来看,以曾经的杭城生活为题材,字里行间充溢着对长辈亲友的深情追忆和对美满家庭的无限依恋。对作者而言,西湖既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的情感归宿。而作者独特的纪梦方式又给文本增添了一份迷离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是一位在异域文化语境下热切关注新移民的生存境况的作家。在审视新移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坎坷境遇和多舛命运的过程中,严歌苓更倾向于边缘化女性类群的抒写。本文从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的边缘人生出发,结合严歌苓的异域生活经历对扶桑这个女性形象进行诠释,由扶桑的生存境况,以及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特有的姿态,探索边缘女性内在的特质与心理,从而探求边缘处境下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生命感悟,去关注这样一批容易被社会所忽略的弱势群体——边缘人,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试将眼光投向于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群,以期较为全面地分析总结作家笔下的"边缘人"形象,从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探究严歌苓进行边缘人书写的缘由,进一步探讨其边缘人形象独有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之作,小说中大量涌现了各种商人形象,这是在明代后期之前的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试图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城镇经济,江南独特的社会市井文化,冯梦龙创作中浓厚的儒家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解构“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