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每年的这个日子总是特别带劲儿。这一天的阳光总是特别明朗,天空总是特别高远。这一天的花朵特别鲜艳,草木都特别挺拔,鸟飞得特别欢腾,连风,都吹得仿佛那么激动。  相似文献   

2.
1979年9月,我从一个知青走上中学教师岗位。在登讲台的前一天,父亲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话的内容有四:一是你底子薄,要学习,要虚心;二是你初为人师,要严于律己,各方面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三是要勤恳,要一丝不苟,他说育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儿戏,要对学生、对  相似文献   

3.
《祝福》时,我先以这样一段寻话开头:"大年三十的晚上,漫天飞雪,炮竹声声。一位白发散乱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在艰难地行进着。她在。心里一遍遍寻问: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她是准?她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这一段形象性导活,使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我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四幅画面,即"以死抗争"、"深山寻子"、"祭祖遭斥"、"寂然死去"。学生既理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发展的全过程,又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我提出了4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优秀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祥林嫂被当时的黑暗礼教和黑暗社会逼得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故事。对于小说,学生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因此在学这篇课文以前,我的教学构思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祝福》的电影,然后再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创刊60周年了,真是十分幸运,恰好也是我从教60周年。在我60年的教育生涯中,当过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教  相似文献   

6.
7.
在校公开课上,我执教了青岛版四年级语文《梅花魂》一课,当我讲到“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 《人民教育》2020,(12):49-51
<正>首善之刊,以铸以陶。70年里,《人民教育》为了人民的教育,记录教育创新,推动教育进步。而这70年里的30年间,《人民教育》那些墨香铅字的"档案"记录着我和学校发展的足迹,也印证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30年的时代缩影。共同寻找教育发展的阶梯时间拉回过去近30年。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设立了"新星舞台"栏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发表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教育》创刊的60年里,我从热心读者、作者又到编者,与她约有30年的亲密关系。1950年5月《人民教育》创刊时,我在江苏苏州专署文教科任视导员。那时,在我心目中全国最有权威的教育刊物就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朋友:2010年5月,《人民教育》杂志将迎来她创刊的第一个甲子之年。当年,毛泽东主席为创刊号亲笔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青年成长到25岁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希望。深受全国广大教师喜爱的刊物——《小学青年教师》创刊25周年了,让我们——全国的小学教师,对你深情地道一声:祝福你,我深深地爱着的《小学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2.
车五乙 《青少年日记》2006,(8):F0003-F0003
我儿子已经八岁了,可是却整天只知道玩。为此,我很头疼。他数字还好,语却一塌糊涂。那天我语重心长地说他:“小风,你怎么语就考了60分啊!咋回事啊?”他不但不悔,还反击我说:“我们语老师特没劲,章也没趣。都考了60分了,及格了。”  相似文献   

13.
从鲁迅先生的《祝福》问世以来,多数人对作品中的“我”这个形象的理解倾向于:为人善良有同情心;怕负责任,软弱无力;串起情节,见证事件……我认为,要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我”,还应该结合创作者的特殊情感体验及作品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人们对鲁迅小说《祝福》中人物形象作分析时,大都只着重分析祥林嫂,个别同志兼及鲁四老爷、柳妈和贺老六。却往往忽略对作品中的“我”作全面透彻的分析。我认为这是欠妥的。因为《祝福》深刻而重大的反封建主题正是通过“我”与祥林嫂以及鲁四老爷的对比来体现的。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处在“五四”后革命低潮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曾经积极参加过斗争,而在受挫折后则逃避现实。“我”是《在酒楼上》吕纬甫式的人物。面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不是积极地投入革命斗争,而是内心感到苦闷、彷徨,  相似文献   

15.
我教《祝福》一法江苏/张华国鲁迅名篇小说《祝福》,虽是短篇,容量却很大。我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是费时(三课时),费力(满堂灌),效微(学生消化不了)。本次教学作了新的尝试,颇为得法。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读了《祝福》,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祝福》通过记叙祥林嫂悲惨的人生遭遇,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读完这篇文章,心里生起一个疑惑,鲁迅先生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的记叙祥林嫂,而是穿插一个“我”呢&经探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我”是一个见证人。全文由“我”回鲁镇过年引起,以“我”的视觉观察鲁镇的变化;以“我”听到的传闻追忆祥林嫂人生片断;以“我”的心灵来感受封建制度下的肃杀气氛。“我”是连接读者与祥林嫂间的一根纽带。二、“我”是一个探索者。“我”回鲁镇受到四叔的接待,虽然并不隆重,但也表明“我”是一个有一定身份的人,“我”深切同情最底层的…  相似文献   

17.
从鲁迅先生的《祝福》问世以来,多数人对作品中的“我”这个形象的理解倾向于:为人善良有同情心;怕负责任,软弱无力;串起情节,见证事件……我认为,要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我”,还应该结合创作者的特殊情感体验及作品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不是雕塑家,却雕琢着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艺术品。天下大道,殊遽难下,唯有心知天下者,方可驰行大道,教育让人智慧、让人勇敢和有所坚守。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都是人生之师,他们赋予知识力量,使人类的智慧生生不息,传承不止,师者传天下。他们为自己坚守的精神、崇尚的职业而荣耀。外面的世界万千变幻,讲台上的天地于无声处有惊雷。今天,在教师的节日里,我们走近12位一线教师,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我先后教过四次《祝福》,由于文中人物性格的复杂,反映主题的非单一性等,往往花时间多而收效甚微。最近这次教学时认真钻研课文,发现小说多处运用“三”的特点,于是启发学生循着“三”的特点去研读课文,进行综合归纳,课堂气氛活跃,只用了两节课,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说结构三层次。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在《祝福》中具体作用的分析,大多只是认为“我”是文中的一个角色,祥林嫂的三次到鲁镇,并被步步紧逼,求生不能,求死不敢,直至凄惨地倒毙在雪地里等,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引出和展现的。正是作为全部事件的见证人,在情节线索上起着贯串情节的“串场”作用,从而大大加强了故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