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2.
一个游客来到一个采石厂,问了三个工人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回答:“你看不出我在切割石头吗?”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是在养家糊口。”第三个工人放下凿子,挺起胸膛,很骄傲地说:“我在盖教堂!”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4.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沉默不是金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场景1:一年级学生组。小学生们看了黑板上的圆圈之后,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个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个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场景2:初中生组。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节目主持人又问:…  相似文献   

6.
刘群 《四川教育》2006,(9):27-27
【情景再现】在板书课题后,教师问道:“你看了课题想说什么?”顿时,二三十双小手举得高高的。“请班长回答!”教师的点名让这些小手都慢慢地缩了回去。一会儿教师又问:“从这个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也没看高高举起的如林小手,直接说:“请学习委员来说!”那些小手又很不情愿地收了回去……一节课一晃而过,举手的比比皆是,但回答问题的只是少数几个优生。  相似文献   

7.
余琴珠 《家庭教育》2007,(10S):20-20
主持:同学们.如果你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们会怎样回答?也许你们都会大声地回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小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但是,除了这样的答案,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回答。杭州市娃哈哈小学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发言非常踊跃,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9.
妙答见尊严     
A、有一个小幽默。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曾派使节专程去威胁小国。来使趾高气扬地说:“我们打算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贵国。”不料小国国王立刻回答:“这可就麻烦了!”来使问:“是不是怕了?”“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狱只能关500个强盗!”来使大怒:“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坦克!”不料国王叹了口气:“那我们就更不幸了。”来使问:“怎么不幸?”答曰:“我们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棒!”平心而论,这的确是段妙侃!尽管你在仗势欺人,但我决不会低声下气!B、有一件真人真事。二战时,德国法西斯…  相似文献   

10.
做一名专业型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完这个标题,我心里就发虚了。眼前仿佛有读者正盯着问:“你是一名专业型的教师吗?”但是,如果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我:“你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么?”那我马上会自信而大方地回答:“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教师,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有“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四方”的收获;因为有“三尺讲台论天地,一支粉笔写春秋”的诗意。但教师其实是不受人尊重的,谁都可以在教师面前指手画脚,评说几句。教师是神圣的,但不是神秘的。而到了医生面前,神秘感油然而生,人们马上就变得毕恭毕敬,洗耳恭听了。因为医生的专业性很强,而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三想法指看图说话、写话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称为三想法。经过我们几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方法。第一步,指导学生分想分想指在看图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引...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一生要承担许多角色,有些角色或是有意为之,抑或是无心成之。在高中时期,我就有过当大学老师的想法。有同学问我:“大学毕业后你想做什么?”我回答道:“我会继续念书,读完博士,然后当老师。”日后我确实兑现了这个承诺。至今博士毕业刚好满十年,正是我实现职业理想的第十年,也是在北京教育学院从事数学教育的第一个十年。如何成为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整个职业生涯来探求这个关乎个人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案例] 新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很多种类的鱼(《鱼》是辽海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材),让学生辨认。学生热情高涨:“鲫鱼、鲤鱼、草鱼、白鲢鱼、金鱼。”师:“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鱼?”生抢着回答:“带鱼、黄花鱼、金枪鱼、武昌鱼、海豚、鲸鱼……”师:“人们为什么把这么多从表面看来有差异的动物都叫鱼,而不叫它们鸽子、小兔呢?”生:“它们是一类,我想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师:“它们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生:“我们没探讨过。”师:“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吗?”“想!”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师:“…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皇后的自称老师:“小青,皇帝的自称是什么?”小青:“是寡人。”他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那么皇后呢?”小青:“皇后,是,皇后……”他想了好久,突然,灵机一动,回答道:“皇后的自称是寡妇。”直接数学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师:“学校买粉笔用了60元,每盒粉笔2元,学校买了多少盒粉笔?”生:“30盒。”师:“这30盒粉笔是怎样来的呢?”(想引导学生列式)生:(大声地)“买来的!”自习课甲:你们班里有多少人上自习课?乙:加上老师一共31人。甲:就是说,老师不在时是30人了?乙:不,老师不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圆     
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说:“你们看见这个圆,知道它是什么吗?”我想了想,连忙站起来说:“老师,是地球吧?”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小明站起来说:“是泡泡吧?”红红说:“是足球!”……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王洁站起来回答:“我们在操场上吹泡泡,泡泡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又不见了。同学们吹着,笑着,玩得可开心啦!”我也大声说:“中国的足球队员团结一心,终于走向了世界!”老师连声说:“同学们想得真好!”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评语这是…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三年级算术教师向学生提问:“七乘以八等于几?”话音未落,全班学生齐声回答:“五十六!”教师声色俱厉地斥责道:“谁叫你们这样大合唱,发言不举手?站起来!”课堂里顿时充满了“火药”味,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8.
<正>在某地讲课的课间休息时,几位教师急匆匆地走到台上来找我。她们说:“顾老师,有一道题目,我们教研组里争执不下,想请教一下您。”“你们请说吧。”我欣然应允。“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这道判断题,对还是错?”又是判断题!和判断题打交道,我自己都有点怕了。“你们是不是在纠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六个面算不算都是长方形?”我猜测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20.
某小学曾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雪融化了出现什么?”回答“水”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称赞 ;有一个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出现春天” ,老师马上给他判定错误 ,并转告其他学生 :“记住 ,雪融化了只能出现水。”“雪融化了出现春天”———多么美妙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冬雪消融 ,溪水淙淙 ,草木绽芽 ,百鸟啾鸣 ,一派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雪融化了出现水”无疑是正确的答案 ,但我们能简单地判定“雪融化了出现春天”是错误的吗?因为教师简单的判定冰冻了学生天真浪漫的想象力 ,也许当这个学生再次遭遇类似的问题时 ,不会再开动思维想象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