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审美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这一美学课题的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想象一般具有三种表现形式:遐想、理想、构想,并结合生动的审美实践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审美注意,审美感知和审美愉悦.审美注意在审美主体的需要与审美客体的知觉特征双重作用下产生,将意识从目的键中脱出,进入一个自由的境界--审美活动.审美感知是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的中心,具有选择性,非功利性,想象性,情感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脱离了日常经验而进入非常状态,与客体融为一体,使主体超越了时空限制,进入物我不分的自由境界,感受到物我为一,与天地同一的永恒感,获得人生的高峰体验.这是一种至高的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3.
古代具有朴素的实践美育思想,倡导审美人格的修养实践。然而这一思想自近代以来被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的主体性和物质生产的工业文明以及相应的资本主义制度所践踏,造成了朴素实践美育思想的失落。我国在引进西方近代美育文化的时候,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往往产生拿来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思潮;在接受学习马克思美育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践的表现形式和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生活也将成为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认真研究生活,不仅对实践认识的深化,而且对“以人为本”的理解,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动性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在不同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和解决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实践呈现出创造性和重复性的区别。教学实践是一种面向生命主体、体现生命意志、彰显生命本性、促进生命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这一命题使教学从其内在的、深层的精神方面摆脱了技术化和程序化的逻辑,成为一种处处体现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关爱生命的多元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美学中,审美主体依存于客体,强调以“道”为根本。及至近代,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分离,强调以“人”为根本。而到现代,审美主体和客体再度结合,但两者自身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强调互为主体性,正因如此,回归后的美学对依附性美学全面实现了质和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人类乐生需要和快乐情感的被意识并企图通过自由创造来再度进行体验,这就是审美需要的产生及其审美活动的形成。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人类的感官和意识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日益强化,最终审美需要便从日常的实用功利观念中独立出来并形成独特的审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审美活动的终极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惊异———审美体验———审美极致 (意境 )构成了动态发展的审美活动的流程。审美惊异———“此在”回归生命本真状态的契机 ;审美体验———“此在”去蔽敞亮的必经之途 ;意境———澄明的“此在”诗意栖居的场所。可以说 ,整个审美活动流程以回归去蔽敞亮的诗意的生命本真状态为旨归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没有把对文学艺术对象的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任务,审美教育被歪曲,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替代了,审美教育的独特规律和独特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审美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任何教育内容的对美的理解、感受和欣赏的教育,对人的情感、人的思想、人的想象、人的真善美的培养十分重要,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要有一定的措施,要把审美教育纳入我们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修养"美育思想强调内修,以"仁""义""礼""智""信""情"的内容,通过"诚""静""壹""正""独"的方法,实现生"和气"成"气象",产生感应影响人们的"乐仁"行为,最终实现圣人不言而"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的君子人格。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同时需要赋予当代实践美育新内涵,即把先秦儒家拘于"心"的道德行为的"修养"转化为现代劳动实践的行为修养。  相似文献   

12.
西方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理性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中国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伦理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后现代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以"欲望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它本质上是一种"被理性异化的欲望本身".这是中西美学走向其历史沉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 自主、自动、自由地活动和创造的特性,它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部分, 是人性之精华,儿童对审美对象的解释表现出更强烈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审美需要 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自由的实现。  一、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构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的产生是审美对象与审美需要的契合。然而,并非所有的客体都是审美对象 ,客体要成为审美对象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第一,审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 能力,才能使客体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4.
审美关系是美学理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审美活动的前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对象性存在的关键,也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审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正在于它所具有的主体性、历史性与差异性特征,使其与其它的各种关系区别开来,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建构美学理论时,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向以审美活动为重心是国内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向,它标志着人们对美学学科人文性质的反思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体验情感而获得审美情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增强表现与创作音乐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育管理是一种自由实践的审美创造活动,因为教育管理蕴涵着美学精神,即自由与和谐。从状态上看,自由和谐的教育管理就是美的教育管理;从过程来看,美的教育管理实践是复归人自由本性的实践。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既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指向人性的解放、对话与交往、批判与反思以及道德伦理的观照,同时又内含着博弈论的科学机理,追求一报还一报的合作双赢以及自我控制与道德自律。对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进行深刻的哲学阐释和机理分析,可使我们更加接近教育管理审美创造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陈灿 《华章》2010,(31)
什么是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的审美活动是音乐欣赏者对已经客观存在音乐作品的一种主观的感受,是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美的属性的一种能动的认识和反映,是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存在的美所做出的一种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世纪性难题。实践美学的狭窄性在于把美仅仅归结为人的物质实践活动中;后实践美学把美学变成了人学,其狭窄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是和感觉相联系的,是人的一种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