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和自然的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过程,它的发展是由自己内部的矛盾所推动的。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诸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决定作用,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从社会系统本身来讲的。而当我们把生产力作为一个事物、一个系统考察时,生产力本身也是一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组成要素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内在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构成了考试对生产力内在矛盾运动发生作用的逻辑起点。发挥考试在行政治国中的作用,把考试作为传承文明、为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提供智力支持的有效载体,考试结果成为社会利益分配尺度和实现考试活动科学化,是考试促进生产力内在矛盾运动的实现条件。而考试使生产力三要素在质态上实现匹配,量态上达到均衡,时间上配合适应,则是考试促进生产力内在矛盾运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组合论是生产力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生产力因素是怎样构成现实生产力的,并且既定的生产力因素在不同的构成方式下最终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小文即从生产力组合中的质态组合入手,简要分析了峨边县的生产力质态组合,试图找出该县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质态组合方面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实现其协调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物质前提。列宁曾强调指出:“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的最活跃、最革命的物质内容,是决定生产关系的东西。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因此,我们考察任何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时,总是首先考察物质内容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情况,“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与自然统一的立场出发,第一次对以趋利、征服为特征的生产力范畴观进行了批判。并认为,现代生产力范畴的实质内容是人类在同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过程中,解决人同自然界的矛盾、协同自然造福人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与自然统一的立场出发,第一次对以趋利、征服为特征的生产力范畴观进行了抽判。并认为,现代生产力范畴的实质内容是人类在同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过程中,解决人同自然界的矛盾、协同自然造福人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科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历史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那么,是什么推动着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呢?历史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中,除了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构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系统,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个强大的合力系统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力的提高开始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然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它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就要改变旧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呈现出不同的质态。网络生产力以互联网和信息交换为依托,表现为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劳动的网络化与劳动对象的网络化,呈现出技术传播的全球化、经济的数字化与虚拟化的特点。网络生产力的运动具有全球此、多层次性、多向度、虚拟化的持点。同其他生产力质态一样,网络生产力具有生命周期,而推动网络生产力发展的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广泛的运用。网络生产力的质态构成与发展动力说明网络生产力将成为21世纪先进生产力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构成系统整体,有着自己的内在结构.然而,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本身的结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从生产力的质和量的分析入手,并结合理论的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在质态结构和量态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页)所以,作为自然界的原子结构的规律性的反映——原子结构理论必然是充满着生动的辩证法.1.原子是在物质的量的分割中产生质的差异的环节之一量转化为质,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辩证法规律,因此当物质的量分割到达一定的阶段,必然引起质的变化、例如,当我们将物质不断地分割,在到达原子这一“关节点”的时候,就引起质的变化.即在物质的分割中,当未到达原子之前,可以用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其分割,然而当到达原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目前,如何充分认识、全面理解这一论断,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是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据的。 首先,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资料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死要素;“人”的要素虽然也包括在物质生产力的广义的“物”的要素之中,但人是具有特殊能动性的活物,是活要素。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无论在生产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它们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创造物,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结果。马克思说过“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  相似文献   

12.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人类要从事生产活动就必须同时同生产力、生产关系发生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同自然环境发生关系,这样就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类社会中,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不是生产力自然发展的历史。这是因为生产从来就是社会的生产,生产力是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马克思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应当从各个层面和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考察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度,认真研究并揭示其客观性意义,可用于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度”有“实现的质的度”、“质变的度”、“质量统一”的度、“正向的质变——发展的度”、“质态演进的螺旋式的度”、“发展过程中的波浪式的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产力三题段士云一、生产力的定义问题谈到生产力,学者异口同声的定义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对象世界(自然界)的实践能力”,“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造自然界...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明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进步是个渐次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同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的,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状态.人们过它习惯于把文明概括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这种出括无疑是衡量某一社会文明发展状态和水平的科学尺度之一.但这种分类侧重的是文明发展的横向状态,注重的是文明发展的现实成果即从田态角叵者立文明.而从纵向、动态角度分析,文明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衡量文明的标准应是多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文明表现形态,可称Z为状态要素.执质文明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描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的…  相似文献   

17.
食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原始社会的初期,人们靠粗笨的石器、木棒进行生产,生产力极为低下,只能获得最低的生活资料维持生存。当时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过的是所谓“茹毛饮血”的生活,当然没有任何食具可言。人类懂得用火以后,大大增长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火,可以吃熟食,大大缩短了人体消化过程,增强了人类体质,有利于人脑的发展;有了火,还可以照明取暖,加强防御能力,在严寒的气候下,也能保证人们的生存;火也是狩猎的有利工具。总之,火是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变化发展,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还进一步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对立就一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里要说明,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它内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下),推动了生产方式、从而也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五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即只注目于自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则注意不够。我们以为对此应加以纠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科学技术涵义“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的论断,首先是与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以及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精神生产力”概念整合在一起的。由于人类的任何有别于感性实践的理性实践活动,都包含着人的精神动因的过程”.因此,人类的生产可从这一角度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实践能力的展示,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也分为…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使人类与自然界动物分离开来,而人类发展史上99%的时间里是在使用石制工具,特别是金属工具产生后,人类社会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