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2007年全国高考广东数学文、理全卷,试题成功地平移到了新课标的舞台上,处处体现着新课标,几乎每个新考点都有所体现,探究创新是整套试题的灵魂,也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试卷中除了增加了新课标的试题外,在创新方面也作了大胆尝试,出现了不少新颖试题,现摘录部分进行品评.  相似文献   

2.
综观2007年全国高考广东数学文、理全卷,试题成功地平移到了新课标的舞台上,处处体现着新课标,几乎每个新考点都有所体现,探究创新是整套试题的灵魂,也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试卷中除了增加了新课标的试题外,在创新方面也作了大胆尝试,出现了不少新颖试题,现摘录部分进行品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试卷分析200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共22道题,其中选择题12个、填空题4个、解答题6个.这些题覆盖了中学数学主要知识点,考查了同学们应掌握的数学知识.试题  相似文献   

4.
例5(理科19题)如图,有一块半椭圆形钢板,其半轴长为2r,短半轴长为r,计划将此钢板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下底AB是半椭圆的短轴,上底CD的端点在椭圆上,记CD=2x,梯形面积为S.(Ⅰ)求面积S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写出其定义域;(Ⅱ)求面积S的最大值.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选评之北京卷(2)$湖北省襄樊市田家炳中学@高慧明~~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高考数学北京卷文、理科试题来看,难度和去年相比较基本持平,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中选择题、填空题没有明显的难度差异.选择题和填空题  相似文献   

6.
分省命题后,每年全国十几套的高考数学试题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照和比较,这对各省的命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各省命题老师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湖南省单独命题的第四年,综观整张数学试卷,都是以考生较为熟悉的面孔出现,考查全面而深刻,创新性的题型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有利  相似文献   

8.
2007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的试题结构严格执行《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重点内容突出考查,试题涉及知  相似文献   

9.
高考试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集中体现了命题专家的智慧,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研究高考,研究高考试题,探求命题者的思维过程,这不仅能让我们充分体  相似文献   

10.
总体来看,2007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试题融人了新教学大纲的教育理念,汲取了新课程中的新思想,强调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新旧知识的"交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高考数学福建卷试题注重基础,强化能力.本文从试题背景、思路分析、命题拓展几个方面对其中几道数学试题给予剖析.  相似文献   

12.
13.
阅读了很多全国高考试卷,笔者认为:2007高考数学江苏卷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即"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达到了"考知识,考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海南省高考在万众关注中已落下帷幕,作为课改区的首次高考,不仅是海南省民众关心的焦点,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人们期待着课改区的高考能展现出更多  相似文献   

15.
1.选择题——平平淡淡考功底今年的选择题起点较低.12道题,无论涉及的知识内容,还是题目设问方式,既基础又常规,没有去年瓦盖屋面积计算、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2004年高考,湖北省(语、数、外)首次单独命题,也是首次使用新课程卷.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湖北卷)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原则,无论是题量还是试题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遵循考纲和教学大纲,没有偏题、怪题,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结构合理.试题加强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大了  相似文献   

18.
全国卷的高考试题对学科教学有标杆性的意义,分析高考试题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从而确定数学教学与复习的方向.2016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秉承注重基础与创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的整合、 数学能力的应用以及解题角度的创新有较好的评价作用.基于对其的分析展望2017年高考,预计仍将坚持基础题为主,基于生活信息的创新题为重要补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湖北卷数学试题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保持了湖北卷的风格,又作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使得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1)结构合理;(2)难度下降;(3)强化知识融合;(4)注重能力运用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