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sther Smaill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2013,20(3):250-265
Across the globe, 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promoted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student outcomes and fulfilling accountability requirements. Within such systems, social moderation is presented as a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the dependability and utility of assessment information. Research emphasises that social moderation processes provid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yet this learning tends to be perceived as a by-product rather than a goal of moderation. Situa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New Zealand’s recently implemented National Standar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and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configuration of the role of social moderation. It foregrounds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at will be required if these moderation processes are to improve the dependability of National Standards assessm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nds that reconfigur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as a goal rather than a by-product of moderation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dependability and strengthen teacher assessment capability but also assist with lifting student outcomes. 相似文献
2.
Kim H. Koh 《Teaching Education》2013,24(3):255-27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teachers: (1) teachers who were involved in ongoing and sustain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designing authentic 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rubrics; and (2) teachers who were given only short-term, one-sho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s in authentic assessment.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taught Year 4 and 5 English,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assessment literacy of teachers who were involved in ongoing, sustain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econd year of study. These teachers had also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uthentic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3.
刘晓芳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
由于忽视专业情感意识、专业情感定势和专业情感能力,致使教师培训出现一些弊端,已成为制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培训应该重视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增强教师专业情感意识、教师专业情感定势和教师专业情感能力,以促使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形成专业认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Over the years the debate on the aims, approaches, and impact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has never stopped to grow. Parallel to this growth is the awareness that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what conceptions teachers have of assessment in order to guarantee more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connect these two fields of research: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eachers’ conceptions: What do teachers think about assessment? What aims do they pursue through it? Do teachers really distinguish betwee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On the backdrop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literature, the article reports on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study. Limitations and issues are analysed in order to shed light on teacher education implication and on future educational research paths in the educational assessment field. 相似文献
5.
美国AP课程自实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研究人员将其归功于优异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下,AP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方式多样化、教师个体间协助以及发挥网络互动作用,使AP教师适应了AP课程教学,提升了学生AP考试成绩,促进学生学业能力发展。AP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仅可以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实施培养优秀教师提供借鉴,而且可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教育性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技术"硬件",还应有统摄技术选择和应用的理性和情感。教师情感是专业发展之基础、纽带、承诺、动力和境界。教师的情感培育有别于知识教育。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情感与认知的和谐互动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打磨下,通过科学的反思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7.
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遵循一种"缺陷"模式,将教师视为"有缺陷的"、需要"被"发展的对象,这已不能完全覆盖教师成长的内涵。因此,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替代性概念应运而生。教师专业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建构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完整人"而不单纯是"职业人"。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校本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环境支持,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校本学习机制,为教师专业学习提供多种合作平台,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素质密切相关。外语教师专业素质建立在教师认知和教师能力的层面上,主要包括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教师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等专业素质。本研究借鉴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构建与内涵、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进行动态研究,使我们对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和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外语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师评价素养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评价是否发挥其实质性功能与作用的关键要素。它包括评价理念与专业品质、评价态度与主体意识、评价策略与实践智慧等三方面内容与判断标准。目前,国内幼儿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尚受到外部支持系统以及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制约,因此需要通过提供积极的外部环境支持、加强对幼儿教师评价知识与技能的园本培训、探寻幼儿教师评价素养自主提升等途径,切实提高幼儿教师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10.
毛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32-35
民族教师教育经历了关注教师数量到质量的不同阶段,当下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多重教育诉求。"素质重构""、身份危机"、"文化冲击"是其遭遇的主要发展困境。为了改善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应加强对其专业发展体系的构建,关注其"源头""、需求"及"文化",通过建立教师共同体为教师提供身份归属感。同时教师也要激发内在自觉意识,树立辩证合理的文化态度与承担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张军广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36-40
师范生的学习阶段,不仅是其专业知识的形成阶段,也是其教师信念发展的起始阶段。着眼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终身专业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针对中学教学的现实状况,调整高师院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方法,多角度、多手段促进英语类师范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师信念,为其职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其发展较为缓慢,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十堰市L乡三所小学的实地调查发现: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自主性不够,专业发展活动丰富、实效性不高,教学研究认识模糊、研究力薄弱。未来只有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方面形成政府、学校、教师三者的合力,才能保证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教师信念深受社会环境(课堂、学校、家庭、国家、社会等)的影响,教师信念与教师教学行为处于互动关系,即教师的信念产生于教师实践和教师生存环境,受制于其所处环境中的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也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和教学效能感,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反思和积累的经验也可以改变教师已有的信念。改善社会文化、政策层面的大环境,可以引领教师信念的改变。学校文化和基于学校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信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学习信念是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以网络环境为背景,利用《网络环境中教师学习信念的调查问卷(TBWLS)》和《中小学教师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的动机水平调查问卷(WTPD)》两个工具,以112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学习信念的种类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与动机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包括:(1)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从事专业发展活动时所持有的学习信念包括3个维度,其专业发展动机包括4个维度;(2)网络环境中教师所持有的学习信念与在年龄和网络使用时间三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性别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3)教师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动机与其学习信念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高水平的学习信念可以引发高水平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16.
教师社会化客观上要求教师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过程遇到一些短期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致使教师专业化进程趋于停滞。本文从对专业化取向负面强调、行政权力对专业权力的侵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职后学习进修的低效、教师筛选机制缺陷、教师经济地位下降等六个方面分析困境及其成因,试图寻找能化解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120-123
梳理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思想发现,读书乃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从目的看,读书可以完善教师的教育专业技巧,提高教育专业品质,增长教育专业幸福指数;从内容看,读书主要涉猎所教学科的专业书,成功人士生活和事迹的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学方面的书;从形式看,读书主要有个人自主性阅读、同伴交流性阅读、校本研究性阅读;从制度和环境保障看,要积极创造校园的物质条件,充分提供教师的自由空间,努力营造教师爱好读书和主动读书的气氛。这些读书思想对当今教师的个人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从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方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联等角度,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探究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研究表明:教师意识较强;主要通过网络,与同事“走廊交流”、学生反馈、和公开课教研活动等方式展开活动;非正式学习有力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决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备可能性.文章首先明确了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决策的必要性: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完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及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事实分析提炼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可能性.理论分析包括政策法规依据和教师主体属性;事实分析包括现实基础和域外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