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3.
赵志军 《考试周刊》2009,(17):91-92
从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得到,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现实中出现的这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特性上的差异,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们对语文的爱好程度和语文知识的吸收能力也各不尽相同,这种群体差异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而"分层次教学"则是一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有助于提供学生语文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尝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情况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顾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黄以龙 《考试周刊》2012,(73):63-63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源 《考试周刊》2015,(15):54-55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实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上的差距是很大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爱好、对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现结合一些平时的教学方法,谈谈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平行班,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而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