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摩擦力     
摩擦力是三种基本性质的力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清楚的认识摩擦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别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时会产生认识误解,但只要围绕演示实验,讲清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会正确认识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摩擦力的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同学们应该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作用、大小、方向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摩擦分静摩擦(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物体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滚动摩擦(物体间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因而摩擦力相应地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5.
正摩擦力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深刻把握摩擦力的本质,将影响到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本文从摩擦力概念的内涵以及对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做功的外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属性,以求对摩擦力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一、由概念的内涵解读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力的产生需同时具备以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深刻把握摩擦力的本质,将影响到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本文从摩擦力概念的内涵角度以及对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做功的外延角度来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属性,以求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一、由概念的内涵解读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  相似文献   

7.
一、重、难点导学(一)摩擦力的产生(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用字母f表示。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知识常常与其它物理知识综合构成综合题,如果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没有学好,是不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综合题的.同学们在摩擦力的复习中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一、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N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N有关,但静摩擦  相似文献   

9.
一、条件性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三点:(1)接触面不光滑;(2)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存在;(3)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则滑动摩擦力为零.但当滑动摩擦力为零时,不具备的条件则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周春平 《考试周刊》2011,(34):184-185
摩擦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知识,是该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要真正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区分弹力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正确认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它变化无常,素有“魔鬼力”之称.学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凡是有摩擦力问题出现的地方,错误率都比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学生对动、静摩擦力不分,乱套公式,摩擦力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难以判断.本文对摩擦力问题的易错点进行归纳分析,供初学者学习摩擦力时时参考,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2.
1.利用反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例1对于摩擦力的慨念:“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有的只是死背概念,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举两个反例.如图1,物体A放在物体B粗糙的表面上,当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拉动物体B时,A和B相对静止,共同前进.很明显,物体A是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而发生运动的,  相似文献   

13.
郭战营 《物理教师》2011,(10):10-12
摩擦力概念历来都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摩擦力概念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其次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突破这些难点,结合具体例子详细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力的方向,以及摩擦力的大小等与摩擦力概念紧密关联的问题的方法,为物理概念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如图1所示,物体A静止在桌面上,此时有摩擦力对它发生作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由此能否作出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这一判断呢?  相似文献   

15.
李克鲁 《物理教师》2006,27(4):5-36
高—物理“摩擦力”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材中的判断方法是利用“滑动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一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刊2005年第11期《用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文(以下简称《判断》),它运用的方法是从摩擦力产生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是一种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判断》一文所述的效果是指摩擦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但该文最后一段所指“摩擦力一般不产生形变”,就把另外一种更好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对于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常常满腹疑惑,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将问题分解为三步:判断有无、辨别方向、平衡大小,就能迅速判断摩擦力的大小.若物体处于非平衡态,则仍需将问题等效到平衡状态来解.解题步骤细分如下.一、被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第一步:判断摩擦力的有无.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滑动摩擦力存在于发生相对滑动的两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此看出它们是不能同时存在的.但有些同学在求解相关的问题时,常常会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同时存在而导致错解.下面举例分析,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8.
谢志鹏 《陕西教育》2009,(12):13-13
中学生对摩擦力做功有不少模糊的、错误的认识。静摩擦力很容易给学生产生一个错觉——物体不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误认为静摩擦力不会做功,而滑动摩擦力在相当多的问题里,都是由碍物体运动,对物体做负功这也使学生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能做正功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摩擦角与全反力 如图1,物块聊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令u=tanφ,这个φ角就称为摩擦角。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的计算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批改同学们的作业、试卷和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中,笔者认为同学们没有准确理解摩擦力计算的两个核心问题:(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特别是混淆了"运动"与"相对运动"这两个概念;(2)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意识不强.现分别举例说明,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