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严密的,它不似语文那样有诗情画意,如何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快乐、变成一种享受呢?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有情操学习过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  相似文献   

2.
情境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范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四能"。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巧妙设置考核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借助具体任务来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并利用现有的数学资源结合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完成任务.一、想说爱"你"不容易开学伊始,我校全面推行"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因为对"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当前教育的症结就在于教师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注重逻辑思维和习题训练的数学教学,似乎显得关系不大。"听说读写"是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也可以理解为是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习惯。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结合自身数学教学实践,把"听说读写"这一语文学习技能迁移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分析运用,相信"听说读写"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华 《成才之路》2014,(9):15-15
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就好比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追求的教学最终目标。那么如何利用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数学?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以便抛砖引玉。一、利用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看演示"为"动手操作",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数学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提升思维能力,并拥有创新的机会.数学实验是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川 《四川教育》2003,(2):52-52
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我们太多地强调让学生接受建立在记忆层次上的数学事实,学生掌握的只是"是什么".虽然大部分教师也重视了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是这样",但其目的仅停留在让学生确信这一数学事实(知所以然)的层面上.应该指出的是:获取知识过程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是比结论更重要的一种知识.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对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苗均台 《陕西教育》2008,(10):29-29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过程,而且是真正意义的再创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并非枯燥、干瘪和乏味。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和谐性、奇异性等诸方面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一个结论(定理、公式、图形)、一种证明、一项计算、一份答案,如果看上去很美,差不多可以说它是正确的。我们要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  相似文献   

12.
王有权 《小学生》2013,(10):77-77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将"数感"摆在相关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位置,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的重要性。数感是一种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当然数感的形成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断通过观察、体验、操作、反思等学习活动才能养成,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问题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一、在运算中得到提升数学运算是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技  相似文献   

13.
王灵芝 《考试周刊》2012,(70):63-64
数学能力.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4.
陈秀艳 《考试周刊》2013,(79):64-64
<正>一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量等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拓展—应用"的过程。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5.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识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感性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形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笔认为,要形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16.
娄祖安 《考试周刊》2009,(41):75-76
数学在现代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活动过程,这两种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能否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呢?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与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过份的规范、人为的约束。应当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看法,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路径差"与"时间差";应当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特别在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表达时,要十分注意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地接近、发现和体现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谈新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胡秀静 《成才之路》2011,(11):82-82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只是"数学认知活动",还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20.
秦嫒媛 《成才之路》2013,(28):32-32
数学能力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另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无疑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将来学习数学与运用数学,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因此,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都会分析得明明白白,讲得透透彻彻,学生只要照着死记硬背就算了事。学生的地位是从属的,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机械型”“记忆型”的,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的仓库,对待问题的解决,他们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稍加变化的题型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了,这也正是教育的失败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