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红楼梦》中描写的数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关于“生存状态”的数术和“结构必需”的数术。前一种描写体现了数术的力量,成为我们民族心理“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一种描写对小说具有写作方面的意义:用于故事的展开和转换,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有助于深刻理解文本,便于人们的阅读;有利于充分解读小说、发展或者说解构文本,当然也产生问题,主要是使写作模式化,使某些人物的言行过于雕琢。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是一位非佛非道的作家,《红楼梦》视佛道宗教为滑稽,却非常重视中国古代传统的神道设教的作法。《红楼梦》这部著作表现出日常生活神道化、神道设教数术化、数术操作生活化的特点。对数术中介的依赖,使《红楼梦》成为当代文学中神秘主义审美叙事的前驱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红楼梦》中的数术进行文化分析:从数术的远古渊源出发,探讨了数术经过《周易》的方法论探讨而理论化,适合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结构而经典化、神圣化,随后按照大一统的专制主义原则对数术进行了改造,即实现了数术的模式化,用这种模式指导生活经验,促使了数术的生活化———数术走进了人们的世俗生活,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而且出现了生活模式化的现象。用一个与《红楼梦》写作同时代发生的黑巫术为案例探讨《红楼梦》中数术的表现形式,同时进行了中外的巫术恐慌对比,从巫术恐慌中人们担心的问题“得出”《红楼梦》中的数术的一个独特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和人本思想,但也有另一种与之不相契合的观念,即用佛道思想否定世俗社会,用命运观念解释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宿命思想。这种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命意识是不应该被忽略的。高鹗续写部分涉及较多算命术等中国命理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余茜 《文教资料》2008,(14):11-12
<红楼梦>以"以情补天"开篇,道出了天人皆由"气"生,皆由"情"发的"天人舍一"之本源.众人的聚散,家族的兴衰,体现了天道与人道循环周始的永恒规律.一部<红楼梦>,成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之精神、关联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6.
举出并分析了《红楼梦》中相术的例子,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相术发展,从《红楼梦》中对相术运用的角度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小说《红楼梦》描写了众多人物,塑造不少典型,而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类:代表皇权贵族阶层的贤德妃,代表一般封建贵族阶层的贾家主子们,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另类,代表封建社会下层贾家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天文》是传世战国秦汉文献中保存数术内容最丰富最完整的一篇,它为解读古代占时数术提供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是从占时数术所依据的时间单位来把握;一是从占时数术得以成立的客观依据即神明移徙来把握。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有三种形式的复调,即由文本构成和复调,由人物、叙事者和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复调,由移位构成的复调。研究《红楼梦》中的复调,有利于对这部杰作的认识与理解,把握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单个使用还是两个联缀使用,数字在使用时都有表实义和表虚义的分别。本文以《红楼梦》为例,阐明数字联缀使用表虚义的情况。《红楼梦》中数字联缀使用形式的多样化是其高度艺术性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红楼梦》系列梦的分析,揭示了梦在结构全篇、映村现实、寓言象征、心理仿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肯定了梦描写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家庭的状况,包括财产的来源、分配以及继承等各种情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上层社会的继承制度.因此,分析《红楼梦》涉及继承制度的内容,对于了解清朝有关继承法制有重大意义,对完善我国当代的继承制度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大旨谈情”,宝黛爱情则是此“情”的精髓。“红楼”之情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世俗之恋,而是一种精神的苦恋。宝黛爱情中有反封建的色彩和某些“革命性”成分,但是不能把它简单而过份地意识形态化。宝黛之情主要是呼唤真情和爱情,是对传统文化中“情”的回归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体情理”,要熟悉并弄通《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必须先熟悉并弄通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破除迷信,大公无私,探索红学失误的理论根源,从红学家们的二律背反中去探寻走出红楼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体情理”,要熟悉并弄通《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必须先熟悉并弄通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破除迷信,大公无私。探索纽学失误的理论根源,从红学家们的二律背反中去探寻走出红楼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成的类似于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以其与宝玉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故事情节结构则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变化演进。其骨干是三个互有联系的主要情节线索,而其演进的过程形成了几大情节单元。而每个情节线索和情节单元都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全书的总情节走向其宿命结局,呈现出群峰连绵奔簇的样态。  相似文献   

17.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以现实的一个极短的瞬间,将作品的主线、人物的命运、人物深层的心理变化与百年家族的兴衰、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缠绕在一起,借梦境深远而悠长地展现出来,具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