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较之低年级,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高年级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从总体上看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认识始于感知,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再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得到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结论。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就结束了,而是反复进行,逐步提高完善,使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近几年教学实践来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认识特点。  相似文献   

2.
骆兰 《新疆教育》2012,(21):99-99
实验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学生认识、感知自然事物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自然教学结构初探河北省石家庄教委教研室李进起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学科,学生认识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课本,而是整个自然界。学生在自然课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必须符合人们认识的基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根据认识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自然课教学结构探析○刘枫(崇仁县教研室)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学科,学生的认识对象不仅仅是自然课本,还有广阔的自然界。学生在自然课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符合人们认识的基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同时,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5.
《自然》课是小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自然教学中安排了大量实验演示内容。充分运用这些实验、演示给学生观察。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掌握自然知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对具体自然事物和现象有认识过程呢?   小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始于感知,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开始于用自己的眼、耳、鼻、舌、手和皮肤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和表象。同时也可用演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过程。   演示过程是由教师将直观教具或实物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演示的可以是实物、标本或模型,也可以是图片图表,还可以是幻灯、录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演示手段进行教学,以达到认识过程和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罗淑敏 《福建教育》2005,(10A):41-41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育正处于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阶段的转变过程中,这时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由初级阶段(感知觉、注意、兴趣等)向高级阶段(动机、需要、体验、评价等)逐步转变。因此重视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对全面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在自然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哪些要求呢?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大纲(试用)》精神和义务教育自然教材(人教版)内容,笔者认为总的要求应该是:提高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具体要求是:低年级——培养学生凭借感官进行定性观察的能力。通过观察,让学生去感知各种自然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味道等方面的性状,认识周围自然常见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探究机制的思考李霞刘本仁一、自然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自然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认识过程中的驱动力也来自学生自己。可以...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活动,也是小学生实现由认识事物到表现事物的转化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实现这种转化,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词语化能力。什么是词语化能力呢?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后,需要用合适的词语作为代码赋予其上。这种对事物感知赋予合适的词语作为代码的形式就是对事物感知的词语化过程。使这个过程得以形成的能力就是对事物感知的词语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写作导写,学生已完成了观察、体验、成文的过程。开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已形成的对写景散文写法的粗浅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再反过来指导写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为: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绘自然——感悟自然。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秋天里感受自然界的色彩、味道、神韵,体现新课标所规定的作文课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要求。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中都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作文教学。学习策略有:搜集、积累、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拓展强化与感悟思索。重点是描绘自然:难点是感悟自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就以下几点作了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1.
实践体验型作文,就是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情境,进而把实践过程作为文章素材。这种作文形式,既引导学生用独特的眼光看待生活,提高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又使他们在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一、自由放飞天性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对外部事物的独特感知,是形成独特语言的重要前提。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使学生在描写事物、叙述事情、抒发情感时用自己的话谈感受,用自己的方法作表述。而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独…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知识的获取,要通过感知、理解、接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的小学生作文,对发展其认识能力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达到大纲的要求,必须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贯穿作文教学的指导、批改、讲评等全过程,让其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科学自然观,在小学自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辩证思想,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启蒙教育。 一、强调实践出真知,正确判断事物。 实践第一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小学自然教材中许多新知识的教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认识自然的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引”与“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所谓“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只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分析、实践、思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放”,就是把学生放在一种独立探究事物的环境中,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一些具体事物。不仅要求他们能亲自去完成一些观察实验项目,还要求他们学会动脑筋去自行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亲身体会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下面我就《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四册》《水》的教学设计谈谈“引”与“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小学数学中涉及的“量”的知识有很多,低年级有关于长度、质量、时间的认识,中年级有关于面积、角的认识,高年级有关于体积、容积的认识,等等。量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只不过,由于对学生量感的考察,不易在纸笔测试中加以体现,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重视“怎样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怎样计算出正确结果”等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相同、相似和差异的逻辑方法。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因此,我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比较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学科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培养自然科学志趣、发展多种能力的基础学科。在自然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的自然实验教学相对落后。改变这一状况是推进农村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如下: 一、提高对自然学科的认识,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王新娟 《天津教育》2022,(5):121-123
<正>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意识,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爱好。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色彩教学的重要性(一)促使学生感知色彩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多数处于空白期,他们多通过对各类事物的学习及实践参与而逐渐认知各类事物。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实践能力,达到准确认知的目的。有效认知事物的基础元素是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注意点而缺乏面。教师应抓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点,结合儿童感知不深刻、缺乏系统性的感知特点,增强对学生作文的片断练习。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作业,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文章提出可以通过搜集与整理、活动与表演、实践与操作、拓展和应用、合作与创新等策略,多层次设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乐于创造性地完成作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把作业的功能只简单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而要重视通过作业设置,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多层次布置体验式作业,会让作业变得亲切可爱。那么,小学高年级语文体验式作业的实施策略有哪些呢?一、收集与整理,让作业提升整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