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一、春夜中何事“醉人”?小说在选材上有何突出特点?从体裁上分,此篇小说属于那一类型?主题思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由一个单句组成的语段,不多见;由一个独语句组成的语段,属少见;而由一个独词句组成的语段充作文章的结尾,则为罕见。堪称豹尾。豹尾一……呵,这醉人的春夜!——《醉人的春夜》[赏析]《醉》文是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佳作,恬淡的故事娓娓动人;在静寂的夜色迷茫的郊野,孤单一人的姑娘陈静的自行车突然中途“抛锚”,  相似文献   

3.
《醉人的春夜》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以下特点.一、以准确、生动的叙述性语言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一开篇就先声夺人,简述姑娘陈静暗下决心“再遇到人,一定开口”。既节省笔墨,又符合此时情,此时景。一个姑娘,想求人而又犹豫,这种心境被揭示出来——姑娘正在盼人。下边用“唉!这倒霉的自行车”来作交代,很自然地引出事件  相似文献   

4.
《醉人的春夜》一文注重色彩描写,虽然文中表色彩的词不多,但画龙点睛,恰到妙处。其作用有三。 1.烘托人物心理,使心理波澜起伏。 小说一开篇,写陈静车坏,在胡同巧遇小伙子,不等陈静开口,小伙子主动询问“车坏了吧。”陈静”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小伙子告诉陈静前面有车铺,“便道上,果然有间小屋还亮着灯。陈静先前恐惧、泪  相似文献   

5.
由一个单句组成的语段,不多见;由一个独词句组成的语段,更少见;而由一个独词句组成的语段充作文章的结尾,则更罕见。唯其简约,遂有言简意赅之妙;唯其稀罕,才能收出奇制胜之效,以此种制式收束全文,堪称豹尾。试赏由独词句语段铸成的刚劲的豹且问,这醉人的春夜I—-《醉人的春夜》/醉人的春夜#一文是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佳作,恬淡的故事娓娓动人,凡人的形象亲切感人:在静寂的夜色迷茫的郊野;姑娘陈静孤单一人骑着自行主走着,车子突然中途“抛锚”;正当她一筹莫展、恐怖之感潜滋暗长时,路遇的小伙子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偿地…  相似文献   

6.
《卖蟹》和《醉人的春夜》出自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两篇课外自读课文。教师如果将它们进行综合比较阅读指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比较相同之处。 一是主题相同。都是表现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前者集中体现在少女小姑娘身上,后者集中体现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小说通过他们的赠蟹和修车等平凡小事,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新道德。 二是描写相同,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前者主要体现在“过滤嘴”的身上,他“胖”的肖像细节,两次丢掉半截烟卷,两次被蟹夹疼的动作细节,生动地画出了他自私肮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一、对比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不能更新。对比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方法。在教学中,要采用对比方法,把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比较。如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文章进行比较。边比较,边学习,时间短,密度大,效果好。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同样是小说,人物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例如在学习《醉人的春夜》时,  相似文献   

8.
《卖蟹》和《醉人的春夜》是出自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两篇课外自读课文。如果将它们进行综合比较阅读,其相同之点和不同之处自然纷呈,兹点说如下:首先,比较相同之点。一是背景相同,都是以城市为典型环境,社会背景都是我国八十年代初期。前者发表于1980年,后者发表于1982年,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禁锢了十年之久的全国人民的思想一下子解放出来,随后便掀起了“五讲”“四美”热潮,讲文  相似文献   

9.
“微型小说”在过去也曾叫过“三分钟小说”、“小小说”、“掌巴小说”,这种类型的文艺作品并非始于现在,早在五、六寸年前就已在我国流行过.譬如在《星期》、《半月》等鸳鸯蝴蝶派刊物中则有“三分钟小说”的专栏,诗人戴望舒的最早创作就是在这栏目中发表的小说.不少著名作家如郭沫若、巴人等也都写过仅几百字或千把字左右的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10.
继1999年9月我在南京“天宫斋”购得晚清稀见小说期刊三种《图画旬报》、《大罗画报》、《图画日报》)以后,我便开始对晚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小说刊物发生了十分的兴趣,并注意起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经过将近二个月的工作,一批过去鲜为人知的小说期刊、报纸开始浮出水面。如《新世界画册》、《游戏杂志》、《潇湘小说》、《新世界小说报》、《小说世界日报》、《七日小说》、《小说世界》、《觉民报》等。虽然其中有些报纸或杂志,或因为书商要价太高,一时无法购入;或因为藏在“深宫人不知”,一时间无暇整理,但由于已经有了权威的证…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1992.6李学开先生《何谓“女儿绿”》一文,认为“女儿绿”是从绍兴好酒“女儿红”仿拟而来,意在表明梅雨潭“醉人的绿”像家乡名酒“女儿红”那样醇厚醉人。《语文知识》1993.8谢逢江先生《“女儿绿”别解》一文,认为“女儿绿”可能是朱自清先生  相似文献   

12.
王大力同学问:“《春夜喜雨》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对春雨降临的满腔喜悦之情,即诗题中的‘喜’字,然而全诗却无一个‘喜’字。请问该如何理解这‘喜’呢?”的确,《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虽然是写“喜”却无一“喜”字。但当我们对诗人在诗中所作的形象化描写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首诗虽无一个“喜”字,可全诗“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13.
表演人物;学生甲、学生乙背景(由赏春说起,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幕启:两位学生上,向着观众敬礼,各报姓名。)学生甲:(充满激情地)春天多美啊!学生乙:尤其是在那《醉人的春夜》甲:你去过江南吗?江南的春天真美丽。乙:《江南春》略有所闻。甲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甲:春天的江河才真正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醉人的春夜》■■了一朵小小的文明 ,用饱含诗情画意的抒情笔调,唱出了一曲美好心灵的颂歌.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乐于助人、性格活泼、聪明机智的小伙子形象,而且在结构安排和对人物细致的心理刻画方面也是独具匠心的。作品以陈静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鲁迅接受金心异(钱玄同)的“劝驾”,为《新青年》写小说,其间的经过见于《呐喊》的《自序》;后来他又叙及为什么是写小说而不是以论文、翻译文字交卷,则归因于小说创作有所“仰仗”、有所“准备”。这情形,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  相似文献   

16.
孙春成老师的《扔掉可惜》教学实录中,有这么一个环节:学生快读这篇800字左右的小说,用时1分钟;接着老师要求学生用1分钟猜出小说结尾院长的“这个秘密”。学生无法在1分钟内完成,老师于是再给1分钟,“仍无人猜出”,便再加1分钟。“3分钟刚过,有一个女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19.
报载《唐诗在国际乐坛》称:“李白的诗被谱成歌曲和声乐套曲的,不胜枚举.李白的名诗《春夜洛城闻笛》先后由瑞典作曲家斯约格伦和奥地利作曲家威伯恩谱成歌曲.”本文是《春夜洛城闻笛》的艺术探美文章,兹撷英如后.  相似文献   

20.
王红问:《绿》中是如何表现醉人的绿的? 《绿》的第三节将难于言表的绿,表现得十分醉人。仿佛那“离合的神光”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胸间。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它的呢? 一、比喻。在第三节,作者用了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现梅雨潭醉人的绿。醉人之处首先在于它的满是奇异:“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在这个比喻中,作者已被那无边无涯的“绿”所激动,所陶醉。其次在于它的着实可爱。在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