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  相似文献   

2.
刘安泰 《新闻前哨》2001,(12):28-28
追求党报政治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统一。这不仅是新闻业务的要求,也是新闻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要实现党报政治性与可读性的统一,需要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指导与艺术的关系。 党报要报道新闻,还要宣传党的中心工作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所谓“纯新闻”。 诚然,党报也是新闻纸,报道日常新闻是它的基本任务。新闻事业的特性当然是传括新…  相似文献   

3.
近来,发现不少地市报用大幅大幅的版块来宣传某些企业现在如何光彩将来又要如何灿烂的“新闻”。有时用近整版的篇幅来宣传某些企业领导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的曲折经历。而采写此类“新闻”的作者大多是些“新面孔”,于是向“知情人”打听,方知“是广告部的人写的”,继续再问,又告“这是广告搭配品”。某些新闻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制订了一系列“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优惠措施”。笔者也常常收到许多外地报刊社寄来的  相似文献   

4.
冯乔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52-52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可读性强的所谓纯新闻。的确.新闻事业的特性是传播新闻,但传播什么,为谁传播,怎样传播。却具有鲜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宣传味太重”,读者常常对新闻报道有这样的微词。有人认为,新闻不应该是宣传,应该是传播。传播怎么不是宣传呢?哪里的所闻不是宣传呢?但是那种宣传味太重,效果确实不好,应该改掉的是那股宣传味,而不是把新闻改得不是宣传。有人又说,既然是宣传,就一定会有宣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改革和新闻理论探讨中,有的同志主张,在新闻工作中,应该宣传管宣传,新闻管新闻,两者不要夹杂在一起。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中强加于人的弊病,就是因为强调了宣传。还有人说,让政治家去从事宣传吧,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忠实地报告新闻。现在让我们对这些意见作一点分析。我们反对使用一般宣传的方法和口吻来采写新闻、报道新闻;在一切新闻稿件中,包括新闻评论,要坚决地、切实地消除那种“宣传味”太浓、令人生厌的现象。但是我们同时又认为,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广告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前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满足人们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为目的;后者则包含“明确的广告主”、“付费”、“最大限度推销商品”等要素,是一种市场行为,带有功利目的。前者必须客观公正、平等告知;后者则很大程度地包含了自我宣传、劝说诱导的因素。尽管新闻与广告的定义、性质千差万别,但“告知天下”则是二者的最终目的。由此就引出某些共同点,比如语言艺术,不但新闻强调语言,广告更强调语言。从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些心直口快的人,常给人提出一句古老的忠告:“别让人家当枪使。”也许这话多少有点劝人明哲保身的意思,但我理解,它更主要的还是提醒那些涉世未深或遇事欠思考的人们,要多动动脑筋,以免受骗上当。如此说来,这话还是一句好话。 联想到近年来新闻界与企业界的某些联谊活动,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前面的那句忠告。凭心而论,宣传企业的成功之道,宣传企业的名牌产品,宣传企业家的经营方略,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无可厚非。可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某些媒体、某些新闻同行在得着点小恩小惠之后,便不分青红皂白地为某些产品大肆叫好,不辨是非曲直地为某些“企业家”涂脂抹粉。到头来,某些产品坑了消费者,某些“企业家”现出了蛀虫的原形。  相似文献   

9.
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记者总是将自己的观点溶于事实的叙述当中,寓理于事,使意在言外,读者通过阅读思考而领会其意。要使新闻不露声色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贵在新闻中蓄势。蓄势就是引而不发、发而不露、发而不尽。在新闻报道中蓄势,可以使文章余味无穷,读者通过了解事实,发挥主观创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想象捕捉到未见诸报端的无形的意见、倾向、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由此新闻引出的将要发生的新闻。新闻报道中蓄势。可以使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意见对读者影响更深远。胡乔木同志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没有宣传味的宣传是最好的宣传。蓄势就是要求隐匿宣传味,不露声色,让读者在阅读中思索到更多没写出的意境和文字,得到玩味无穷的生活启迪。作者得于心,读者会其意。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历史地存在于人类的文化活动之中。新闻的文化学意义确定了它固有的审美属性。新闻在“创造文化”,又是文化的“载体”,具有“现实与历史的功利性(邵建武《关于新闻的文化学思考》)。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新闻审美被认作是一种浅态思维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对新闻审美属性的宏观把握,重视强调新闻传播的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指导功能、教育功能等,而缺乏对新闻审美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新闻审美功能难以取得应有的地位。就新闻报道如何提高宣传艺术,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缺憾。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抛砖引玉,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1.
子生 《新闻三昧》2004,(1):17-19
有新闻学者肯定地断言:“新闻不是宣传”,理由是:“记者是与事实,而不是与观点打交道。”持此观点者主张“新闻等同于事实”,应是“事物本来面目的自然呈现”,不应“包含意见和倾向”。这种“新闻不是宣传论”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新闻与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独立形式。在我国,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新闻一样,是党的宣传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闻战线上五大兵种之一。新闻摄影报道不仅具有新闻性,而且还具有形象性、纪实性。它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显示新闻人物的形象,使读者直观地看到人物的活动瞬间,满足“百闻不如一见”、“先睹为快”的愿望,增强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准确把握大局的前提下,新闻媒介要谨防片面性,反对刮风式的宣传报道。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应汲取的教训。一段时间内,某些新闻单位曾不适当地宣传了“能挣敢花”式的高消费,不适当地宣传了“大款”、“大腕”、“歌星”,不适当地宣传了破“三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新闻报刊(包括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近几年来,报刊宣传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不可否认,有些报刊不同程度地宣传了一些错误观点,在某些读者中引起了思想混乱。——否定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精神,鼓吹“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离开党和人民的需要,片面强调“自我设计”和个人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敏,指的是灵敏、敏捷、敏锐。所谓敏感性则是指生物体或其一部分对某些因素易于感受的性能。新闻记者需要灵敏、敏捷和敏锐,这些又集中反映到对新闻的敏感性上。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性的敏感,这种敏感是长期对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种种事物进行注意和探究而培养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简单地说,新闻敏感就是迅速而又准确地捕捉新闻的能力。西方新闻界则从视觉和嗅觉上加以形象化,称新闻敏感是“新闻眼”和“新闻鼻”。  相似文献   

16.
宣传     
西方某些友好人士在评论我们的新闻报道时,常常有“宣传味太重”或“宣传色彩太浓”这类提法.在我们看来,报纸、广播本就是宣传工具,假如说有“宣传味”的话,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呢? 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界之忌讳“宣传”两字,从根本来说,固然在于他们因阶级利害关系而力图掩盖传播媒介所起的宣传作用;还有一个方面则在于他们对于“宣传”两字在传统上持有与我们不尽相同的理解.对于前一方面,我国新闻界早已经常论及,至于后一方面,则还未曾作过深入探讨.其实,在两种文化中同一个名词具有不尽相同的内涵是一种常见的,也是很自然的现象.最近,有机会读到美国奥斯汀大学付教授维纳·塞弗林与J·W·坦卡特所著《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一书,发现其《宣传》一章对西方新闻界的宣传观念作了比较清晰的解释,特摘译出来,以供参考、评析. 这里需要稍加说明的是,文中作者曾把宣传与劝服加以比较,根据本书作者在其他章节里的论述,劝服的内涵是:“试图影响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宣传:关于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意见归纳起来有包容说、交叉说、无差别说和并列说四种。大多数人认为,新闻与宣传相互交叉。在传播形式上,二者模式基本相同,有一定的共性。多数新闻具有宣传功能,宣传也常利用新闻工具。但是,它们在传播的目的、归宿、实质、表现方法、工作方式上都不相同。 新闻的商品性:在新时期,由于“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的出现,很多人反对“新闻是商品”的提  相似文献   

18.
李静  蔡昕 《新闻大学》2001,(1):42-45
时事政治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政治新闻的报道(以下简称时政新闻)。 在许多读者甚至不少报纸采编人员的印象里,时政新闻经常与这样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宣传味过浓,可读性不强。”这种“共识”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亦不乏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宣传与新闻     
新闻与宣传都属于上层建筑,但又有各自独立的范畴和内在的规律。 新闻以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为其主要特点,它以满足受众对欲知而未知的各种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是一种信息的传播,着眼点是满足客方的要求。而宣传则有所不同,它是通过直接阐述某种思想、主张,或者通过某些事实间接地表达宣传者的观点,是一种观念的传播,它以实现宣传者的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以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的新闻样式。因为它与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与社会息息相关,“是对现实问题抒发感情和表达意见的手段”,所以,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宣传工具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我国,新闻摄影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新闻摄影在用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从党和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竭尽全力地热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是党赋予的一项政治性很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